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师徒合影(从左到右:李少春、余叔岩、孟小冬)

不肯轻易收徒的余叔岩,生前的两个弟子:孟小冬和李少春,两人学艺时间几乎同时,而两人和老师的关系以及在京剧史上的定位却大不相同。孟小冬专心学余,得余派真传,她绝少登台演出,但即使是私下吊嗓清唱的几段录音都成为戏迷争相搜藏的珍品;男性李少春文武兼擅,逐渐走向“戏剧性”发展,离余派孤傲的“抒情自我”越来越远。李少春的重要代表剧目是《野猪林》,《响马传》(甚至《白毛女》)等,在京剧史上的定位是新局面的开创者,不限於“余派传人”。孟小冬以全副生命追摹老师的艺术与人格,李少春则凭自身条件开创自己的艺术前途;孟小冬留下了京剧史上一段传奇,李少春则成为“传统京剧”与“当代京剧”之间的转折分界。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1938年10月2日,余叔岩正式收孟小冬为徒后,孟小冬与李少春先生合影

余叔岩和孟小冬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余叔岩与弟子孟小冬

余叔岩、孟小冬师徒二人的舞台生涯都不长,余叔岩在京剧史上居顶级重要位置,但他真正在舞台上演出的时间前后不过二十年。年轻时因为嗓音出了问题而离开舞台好几年,晚年则因体弱生病而很少上台,他在京剧史上的地位以及观众对他的接受,除了由不算长的舞台演出来确立之外,靠的就是唱片和他的传人。而他两度离开舞台,却反而是在京剧艺术上有重要建树的时刻。

年轻时因嗓音出问题而休息的那几年,他在「春阳友会」票房里活动,和精通音韵文化水平高的票友们一起切磋钻研,不必顾及观众反应,不必考虑戏剧性,单就一字一音一腔精雕细琢,由谭派唱腔脱化而出创成余派唱腔;晚年因病退休的时刻,一方面继续精研唱腔,灌制唱片,另一方面收了两个徒弟,培养余派传人。这两段不上台的时段,反都是余派艺术成形乃至于愈加精进的关键时期。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余叔岩的爱徒孟小冬的舞台生涯比乃师更短,她在舞台上活跃时期前后不过十年左右,而她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在息隐的时候奠定的。虽然淡出舞台的原因不同,但师徒二人竟不约而同的走上了相似的人生路向。余叔岩离开舞台是因身体病弱,孟小冬则因婚姻爱情而远离舞台甚至放弃舞台。她在演艺生涯如日中天时,和梅兰芳结婚,过着深藏金屋的日子。这段时间她专心研余派唱腔,原来她是从学孙派(孙菊仙)开始走上舞台的,在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唱过「时装新戏」,婚后,她独自一人在金屋里听唱片模仿余派雅正精纯的唱腔。四年后她结束了与梅兰芳的感情,专心学佛,也更专心精研余派。几年后她有了新的感情依托,对象是上海滩名人杜月笙,上台演出离她越来越远了。抗日战争时期,她没有随杜月笙避居香港,反而一个人在日人统治的北平城,拜在余叔岩门下,放下一切,跟着余叔岩和余的琴师,每天吊嗓练唱。舞台演出,只在余派戏被老师和观众验收的场合里呈现。余叔岩生命中的最后五年,是她跟随在身边,传承余派衣钵,孟小冬的唱得到老师认可,余派传人身分笃定。1943年余叔岩去世,她没有再演出,直到1947年,杜月笙寿诞盛会,她登台演了两场同一出戏《搜孤救孤》。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孟小冬在杜寿义演上演出《搜孤救孤》,饰程婴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搜孤救孤》剧终谢幕

对观众而言,孟小冬是余派代表,她的唱腔、甚至她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人品气韵都是老师的复制品,听孟小冬的唱,仿佛听得见余叔岩孤傲淡雅的品格,是剧中人的性格,也是隐藏在粉墨妆扮后面的演员本人的性情。听看复制品,是观众「来看余叔岩」的第一层意义。除此之外,还有第二层:余叔岩晚年不登台了,但大家都知道他的唱腔境界仍有精进,余派最高境界无法通过余本人在舞台上的演出中看到,唱片之外,孟小冬是唯一管道,从晚年随侍在侧的孟小冬的唱腔里,应可窥得余派最高境界的门径堂奥。

观众争看孟小冬,固然与她的婚姻传奇有关,但艺术仍是第一前提,而艺术之评量又以「像不像余叔岩」为前提。京剧名家刘叔诒即说:这戏真给冬皇唱绝了,不但唱腔白口、身段眼神活脱赛如余老板,尤妙者,连扮相都酷肖余老板。咱们祖师爷赐福给孟爷的真是太厚了!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孟小冬

孟小冬的「杜寿义演」是京剧史上传奇盛事,孟小冬整个人也是一则神秘传奇,后她随杜月笙到香港,在家吊嗓的清唱录音、甚或几张侧面或背面的照片,都被视为珍品。她在香港收的徒弟赵培鑫、钱培荣和吴必彰,是所有余派戏迷追逐的对象。赵培鑫来台后生意失败因票据法坐牢,出狱后一贫如洗,余派名票张昭泰竟把他接到家里奉为上宾,唯一条件就是要他教自己余派,从孟小冬那里学来的余派真传。

余孟二人从唱腔、嗓音、气韵、戏剧诠释乃至于人生态度,共同形塑了余派的特殊气韵:寂寞沙洲冷,这气韵是戏里的人生,也是戏外的人格。流派不仅是唱腔,不仅是表演风格,更像是生命风格。

余叔岩和李少春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余叔岩与弟子李少春

而余叔岩的另一位徒弟、比孟小冬早一天拜师的李少春,却在艺术风格以及人生路向上都和老师不同,京剧相关书籍里李少春拜师之事再三被提起,而在京剧史上鲜少有人称他为余派传人。其实李少春余派戏唱得非常好,尤其是老师手把手逐字逐句教的《战太平》,今天还留有唱片和录音,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著名唱段,功力非常深厚。

余叔岩当初肯收李少春这个徒弟,一方面固然是李少春之父小达子李桂春请托,一方面当然也是爱才,爱惜李少春文武双全。李少春当时十九岁,在父亲严格训练之下,文戏武功基础都非常扎实,能贴一文一武双出。

李少春真正成名,是在天津一炮走红。1937年,李桂春一家搬到天津,住在河东新建的楼房里,李桂春每天督促儿子李少春吊嗓子练功。一天,天津“中国大戏院”经理孟瑞臣来访,李少春兄弟俩正在排练“闹地府”。孟瑞臣在一旁看得入迷,故邀李少春到“中国大戏院”演出“四天五场”。 “四天五场”的炮戏都是双出,一武一文,时所罕见。第一天是“战马超”、“击鼓骂曹”,一段“夜深沉”击鼓,徐徐有序,博得满堂喝彩。第二天是“水帘洞”带“闹地府”,台上叠两张桌子,李少春饰美猴王。用如意金箍棒一撑,飞到桌子上,这种创新武打,当时实不曾见,赢得满堂红。第三天“恶虎村”与“打渔杀家”,第四天日场为“八大锤”,李少春前饰陆文龙后饰王佐,夜场“打金砖”,以唱功为主,李少春天生一副好嗓子,武功根基又好,把吊毛、抢背、倒扎虎等表演方式加了进去,边唱边翻扑,观众看得如醉如痴,非常过瘾,场场客满。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余叔岩教李少春演《打渔杀家》

余派老生虽然主要以唱腔闻名,但余叔岩自己的武功也非常好,他的武老生靠把戏很有名,他脍炙人口的戏里有一出《洗浮山》,更是老生、武生“两门抱”,可是,余叔岩的武功使他在台上的气质更趋于静定,更加沉稳,更不飘忽,武功加强了他在台上的稳定度,不动如山的有力度的静;李少春的武戏却是刀里来枪里去,甚至还擅长演猴戏。

这样的能耐是当初余叔岩欣赏他的原因之一,但是一旦正式拜师,余叔岩便要求学生把以前会的都丢掉,从头学起。靠演戏养家活口的李少春哪里能做到?他结结实实学了《战太平》,却无法放弃舞台,观众对他也有期待,观众乐见李少春拜在余叔岩门下,但观众岂能等待李少春用缓慢的速度成为余派传人?观众想看他把南派武功揉进来的《十八罗汉斗悟空》,想他《击鼓骂曹》、《两将军》文武双出。李少春未能遵照老师规定暂停外面演出,边学边演、时断时续,连猴戏都还照样登场,令余叔岩很不高兴,慢慢师徒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李少春也渐渐不敢再登师父的门了。

余叔岩和他的弟子孟小冬、李少春

京剧《洪羊洞》 李少春 饰 杨延昭

李少春一直在舞台上走红,1949年以后更红,「戏曲改革」政策推动下,他的《野猪林》、《将相和》、《闹天宫》、《满江红》、《响马传》、《九江口》,既符合政治主旋律,又不至于主题先行,艺术性始终高过一切,优异的表演艺术塑造出一个一个突出的人物性格,剧本高潮迭起,每一个唱段都和情节转折、情绪抒发紧密贴合,戏剧性十足又都文武兼备,1949年以后的李少春,新戏一部接一部,连革命主题超乎一切的现代戏《白毛女》,李少春都能唱出动人的天伦挚爱。李少春的艺术一步一步往高提升,直到《红灯记》,他参与了主要创作,却未能担纲主演,但被批斗惨死的结局,并未能抹消他在1949年以来在新编戏里树立的艺术成就。《野猪林》是开启当代新京剧新风格的重要转折点,而李少春在"传统京剧"和"当代京剧"的转折点上也占了重要关键位置,是导致京剧"质变"的关键人物。

李少春拜师余叔岩,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向,不像孟小冬,学老师雅正精纯的唱,但也复制了老师的生命情调。从余叔岩到孟小冬与李少春,师徒三人的关系与经历反映了京剧的文化:流派传人对于开派宗师,最理想的关系是从形似到神似,到生命风格的整个复制。

此文摘录于《生命风格的复制--以余叔岩、孟小冬师徒关系为例论京剧流派的人文意涵》,国立台湾大学,王安祈教授 转自:聊京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