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北京的“口”特别多,比如灯市口、菜市口、闹市口......这是因为过去北京的街道多,街道的路口往往会形成各种集市,由此得名。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因位于前门大街与两广路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珠市口素有南城“金十字”之称,是早年间京城外城最热闹繁华的地界儿。听到珠市口这名字,当初一定是卖珠宝细软的地方喽?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其实不然,这里原叫做“猪市口”,在明清是京城内专门从事生猪交易的市场。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据说,因为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要从这里经过,被生猪市场的气味呛的实在受不了,因此下旨将其移到了东四,更是觉得“猪市口”这个名字不雅,采取同音换字的方法,改为现在的“珠市口”。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珠市口位于前门大街与两广路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是早年间京城外城最热闹繁华的地界儿,有京城“金十字”之称。

“道儿南、道儿北”不同天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珠市口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仅是南城一道贫富之分的分水岭,也是雅俗之分而难以迈过去的一道梁。《顺天时报丛谈》中说:“盖以珠市口大街为经,用以区别雅俗耳”,正是如此。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那时候珠市口的南北两侧称为“道儿南”和“道儿北”,好的店铺,好的戏园子,甚至是上档次的烟花柳巷、秦楼楚馆,都在“道儿北”。

一般在“道儿北”演出的演员,也是不会到“道儿南”去混场子的,如果真的为生活所迫混到了“道儿南”,再想回去怕是就难了。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比如曾和梅兰芳齐名的梆子名角崔灵芝,自入了“道儿南”,就再没北归过。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同样也有在“道儿南”演红的,成功进入“道儿北”献艺的,这不啻于鲤鱼跳龙门!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小白玉霜与新凤霞

小白玉霜、新凤霞、侯宝林,都是从天桥出的名,一步步挪到“道儿北”的,而真正的一线大腕演出的舞台,倒是在“道儿南”的马路牙子上。

珠市口“红磡”———开明戏院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开明戏院建于1924年,位于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8号,是由中日两国商人合资而建。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开明大戏院,建筑整体为德国式样,在当年的南城甚至是北京地区,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钢筋水泥结构,巴洛克风格的立面,水磨石地面,黑丝绒幕布,半圆形舞台,小北脑补了一下,很有周董《千里之外》MV中的画面感。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梅兰芳

开明戏院是梅兰芳先生最喜欢的舞台之一,戏院在开幕时想请梅兰芳在此首演,而恰巧和梅兰芳去香港演出的时间“撞车”,因此开幕的日子最终定在梅兰芳赴港之前。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梅兰芳《贵妃醉酒》扮相

开幕式座无虚席,舞台内的墙壁油漆尚未干透,不过观众并不在意这些,他们都因《贵妃醉酒》的婀娜多情如痴如醉,迸发阵阵掌声。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侯宝林和郭启儒

开明戏院每逢盛夏还在屋顶开办别开生面的屋顶消夏晚会,举办曲艺演出和戏曲清唱。马三立、侯宝林、郭启儒,以及关晓彤的爷爷关学曾等都曾在此献艺。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梅兰芳和杨小楼、余叔岩在这里演老戏时票价为12块银元,而演新编戏时票价则为2至3块银元。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林徽因、徐志摩陪同泰戈尔

当时来开明戏院看戏的名流云集,梅兰芳就曾邀请来京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观看新戏《洛神》。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袁克文

民国四公子之一、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也曾在开明戏院登台。1930年,他与张伯驹、溥侗在开明戏院合演义务戏,同王凤卿、王幼卿合演的《审头刺汤》中的扮相与唱功,尤其令人叫绝。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作为北京当时最现代化的戏院,开明戏院推出了很多举措:实行售票制度,取消茶房带坐和先看戏后收费的老规定;实行门外售票处售票以及先期售票的制度;实行剧场内男女合座;首次实行戏剧中场休息15分钟。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新中国成立后,开明戏院改名为民主剧场,后又改为珠市口电影院,2000年两广路扩建时,被拆除,原址位置如今应该是地铁七号线的一个出站口。

除了开明戏院,当年的珠市口一带还有其它几大演出场所。

给孤寺——吊诡的“第一舞台”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老北京人应该都记得,珠市口西大街曾有一站地叫“给孤寺”(80年代改为板章路),念作机古四儿,原本是建于唐贞观年间的一座寺庙。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明代这里称寄骨寺,寄骨、寄骨,顾名思义,就是停灵之地,也就是停放死尸的地方。寄骨寺念习惯了,就被称为给孤寺了。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这里一直森森鬼鬼,是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第一“凶宅”。自清朝以后此地往往都是军队驻扎;以图“阳气镇阴”,方保平安无虞。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民国初年,给孤寺兴建了“第一舞台”,三层楼高,没有台柱子,设施非常齐全现代,可容纳观众总计约2500人左右,是当时京城最大的戏园,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在此上演时,简直红透北京城。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1937年11月的一场大火,“第一舞台”被焚烧殆尽,不复存在。火灾原因,众说纷纭,给孤寺的离奇和恐怖,从此更是加深了一分。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如今,“第一舞台”原址上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某部的军营。

文明茶园——从戏院到酒楼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民国年间,在西珠市口路北有一座茶园,以标榜文明著称,如允许女观众进入茶园看戏,故称文明茶园。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谭鑫培

在文明茶园演出的几乎都是名角大牌。比如1917年,谭鑫培和陈德霖合演的《南天门》,那是谭艺术生涯中最后一场营业性演出。此外,王惠芳、梅兰芳等也都在这里演出过。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评剧演出老照片

后来,文明茶园改成了华北戏院,评剧演出多了,京剧少了,而且还和老字号饭庄扯上了关系。

丰泽园传奇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小北上中学那会儿,喜欢听评书,对单田芳老师的《栾蒲包与丰泽园》记忆犹新,前两年还出电视剧了,叫《传奇大掌柜》,看着也挺过瘾,京味儿十足。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丰泽园是“八大楼”新丰楼的名厨栾学堂,在同德银号经理姚泽生的资助下于1930年在西珠市口开办的。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中南海中的丰泽园

丰泽园本是中南海中的一处景致,一日姚泽生邀栾学堂到中南海公园游玩,不愿意使用“馆、轩、斋、楼”等俗名做招牌的姚泽生,看中了丰泽园,故而将自家店铺以此命名。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丰泽园主营山东菜,如:一品官燕、通天鱼翅、葱烧海参、沙锅鱼肚、清炖裙边、烩乌鱼蛋等。当家菜必然是“海参王”。熟客们都称,“不点‘海参王’上丰泽园干嘛来。”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建国后,丰泽园成为了北京饭庄实行公私合营的第一家,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经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到了70年代,丰泽园“吞并”了隔壁的华北戏院旧址,扩大了经营面积,并一直矗立在珠市口街头,经营至今,享誉四方。

丰泽园珠玉在外,却也不能掩盖珠市口其它餐饮企业的光芒。

国民骄傲——东方饭店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东方饭店建于1918年,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中段南侧的万明路,距今整整一百年了。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万明路地处当时京城最繁华、热闹的的香厂区,是北洋政府市政规划、建设的招牌,被称为“香厂模范新市区”。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1917年建起的“香厂新世界”仿照上海“大世界”格局,里面剧场、舞厅、餐厅、购物商场应有尽有,其中的电梯、暖气、电扇和“哈哈镜”让北京人大开眼界。加上其后建成的“城南游艺园”,这里每天的客流有万余人之多。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东方饭店就位于“香厂新世界”中,开业之际,京城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消息。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东方饭店是北京乃至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利用股份制筹资、建造、经营、管理的高档现代饭店,因此民国时期凡有骨气的中国上流社会人士,包括政界要员、商业大亨、文化名人都愿下榻东方饭店。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陈独秀在这里为《新青年》起草榜文;鲁迅写下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钱玄同等4个人在此经过反复比较,决定汉语普通话以北京音为基础,以北方方言为规范。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东方饭店设施完善,客房配有电灯、电扇、暖气、抽水马桶、热水沐浴等设备,客房卫生间达到4.8平米,每个客房配备电话,而当时的六国饭店只有不到一半的客房能通电话。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1955年,东方饭店改为公私合营。如今,入住东方饭店的客人每周都可以在花园中观看到清末时的老电影。

南城之最——惠中饭店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目前位于珠市口西大街120号的太丰惠中大厦,其前身是建于1935年的惠中饭店,以经营鲁菜为主,设施水平在当时仅次于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为南城之首。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抗日战争前夕,刘少奇曾以商人身份住在北京惠中饭店,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以后,被北京军事委员会接收,成为政务院办公厅下属第三招待所。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1994年12月12日,国管局与香港彼林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北京市太丰惠中大厦有限公司,惠中饭店从此成为历史。

晋阳饭庄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晋阳饭庄1959年开业,是北京市最早一家以经营山西风味菜肴为主的大型饭庄,在京城餐饮业享有盛誉,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香酥鸭是经晋阳饭庄的名厨们再三研究、实验,创制出的名菜。香酥鸭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深受顾客青睐,屡获美食大奖。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五滋汤”是晋阳饭庄另一名吃,用羊后腿肉,几番熬煮,不断地在未开锅前撇净浮沫,出锅后连汤带肉一起吃,汁色乳白,羊肉软嫩清爽,醇而不腻。

而晋阳饭庄所在地,本为一名人故居。

纪晓岚故居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纪晓岚故居,雅号阅微草堂,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此处原为雍正时的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孙、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

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纪晓岚故居是一所两进四合院,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的。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让纪晓岚的大名家喻户晓。之前名声不显的纪晓岚故居也随之变的游人如织。现代传媒的传播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正史中的纪晓岚基本不会与和珅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他的生活大概就是白天在宫中编撰《四库全书》,下班回家后编写《阅微草堂笔记》,困了累了再出门左转奔陕西巷、八大胡同那边渔渔色、吃吃肉的节奏。

一个于公,一个于私,纪晓岚完成的都很出色,阅微草堂,难道真的有赐予他创作灵感的温床?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据说有一次乾隆和纪晓岚对对子,乾隆撩起龙袍,把一只脚高高地翘了起来,要纪晓岚以此为题,说出一个字,既要符合乾隆的身份,又不能赤裸裸地用“脚”这个字。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纪晓岚立刻就想到了自己住的地方“猪市口”,就说了“蹄”字,这让乾隆勃然大怒,但纪晓岚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猪脚为‘蹄’,‘帝’之‘足’也”,这样才让乾隆息了怒。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后来,这里成了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刘公馆,再后来京剧科班富连成扎营于此。2002年11月30日,修复一新的纪晓岚故居从晋阳饭庄“独立”,正式对外开放。

而关于珠市口,又怎能不提那座教堂?

珠市口教堂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北京基督教会珠市口堂,位于广安大街和前门外大街两条繁华路段的接合处,始建于1904年,是1900年以后美国卫理公会开设的八座教堂的第一座。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与其他教堂不同的是,珠市口堂从建堂一开始就有中国牧师主持。1921年该堂进行了扩建,基本形成了今天珠市口教堂三层的建筑格局。

清华池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清华池始建于1905年,原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东口北侧,其前身是个小澡堂,名叫“小仓浪澡堂”。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后来,清华池与汇泉浴池和虎坊桥浴池合并,地址几经变迁,现位于虎坊桥。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清华池能从北京那么多澡堂子里脱颖而出,离不开这里的独门绝技——修脚。清华池的修脚师傅会用娴熟的技法为患者治疗脚臭、脚癣、香港脚等疑难脚病。

在珠市口生活过的人,不会忘记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美福林的三鲜包子和小米粥,总是吃不够,是那些年最诱人的美味;交钱拿票,凭票取餐,一种红票,一种黄票,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鲜明特征。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惠中大厦的麦当劳,现在已经没有了,连麦当劳都改叫金拱门了。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功德林的素菜,豆制品能做出红烧肉的滋味儿。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劳保大厦,上学骑车时经常路过。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眼镜蛇天王星,100块钱,能唱一个通宵,里面还有迪厅舞池。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还有云鹤祥的洗发膏以及路南那一水儿的戏服行头店,谁让珠市口这边就曲艺团体多呢。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还有小北最敬佩的23路公交车老司机们,能在珠市口如此狭窄、多变的路况环境下完成一次次的使命送达。

珠市口,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如今,随着两广路的扩建,珠市口的街道宽敞了许多,前文提到的不少地儿,也随之湮没。小编喜欢今天繁华整洁的珠市口,同样也怀念这里曾经的喧闹与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