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志在沙場的英雄詞人的傳奇人生


辛棄疾:志在沙場的英雄詞人的傳奇人生

但凡對古代文學有所瞭解之人,大概都對辛棄疾有一個初步印象:

辛棄疾(1140一1207),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與蘇軾合稱“蘇辛”。

但是,你可知曉,辛棄疾生平還是一位軍事將領,且屢立戰功,頗有英雄氣概。與其說辛棄疾之詞豪放,不如說是英雄豪氣。

辛棄疾一直以英雄自許,他的英雄意識非常強烈,他有一首詞說:

“嘆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黃英紅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黃金印,座中擁、紅粉嬌容。此時方稱情懷,盡拼一飲千鍾。”

詞中說,少年時,我想當國防部長,當將軍,立了功,配上帥印,再找一位美女佳人陪伴。事業愛情雙豐收,那才叫爽。等到我的理想實現了,一定要飲上一千杯酒來慶賀。

三十五歲,青壯年的時候,他在南京寫了一首詞。當時他從北方回到南方已經十多年了,但一統天下的理想還沒有實現,想辭職回去閒居,又怕被天下英雄恥笑,很鬱悶,於是寫了一首詞《水龍吟》,詞裡說:

“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淚。”到老年,有詞說:“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

“尊”是使動用法,“尊中國”就是使中國受人尊敬。用現在的話說,如果重用我,我會讓中國雄起。我雖然胸中有萬卷書,但沉淪民間,沒有人顧念我。

辛棄疾自詡為英雄,那他有沒有英雄的特質呢?答案是大大地有。

1.先看身體條件。史載辛棄疾天生一副英雄長相。作為一個武將,身高體胖,紅頰青眼,目光有稜,一瞪會電死你,眼光裡透著一股特別的威嚴。精神壯健如虎,武功非常高強。

2.處事有英雄氣概。從辛棄疾的幾件傳奇故事,看看他的英雄行為。

辛棄疾:志在沙場的英雄詞人的傳奇人生

一、率眾起義。他二十二歲的時候,率眾起義。南宋是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是金人佔領區,淮河以南是南宋的領土。辛棄疾出生在金人佔領區的山東濟南,他從小就深深地感受到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因此,自小就立志統一天下,結束南北分裂的局面。二十二歲的時候,他找到了機會。1161 年,金主完顏亮率領六十萬軍隊南下侵宋。辛棄疾也召集兩千人起義,隸屬於義軍將領耿京部下,任掌書記,相當於秘書、參謀。他率眾起義,不是為了當綠林好漢,而是想借助耿京的力量,共同完成恢復大業。不久,他們就招募到二十五萬人,開始時耿京的部隊只有一兩萬人。

二、追回帥印。辛棄疾到耿京部下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之前他認識一個和尚叫義端,義端手下也有幾千人反抗金人的統治。辛棄疾就說服他加盟到耿京的部隊。但沒想到這個傢伙是個投機分子,沒幾天就把辛棄疾掌握的帥印給偷走。耿京非常憤怒,,辛棄疾說,給我三天時間,三天之內如果我抓不到義端奪不回帥印,我自己提頭來見,不用你殺我。

辛棄疾預料義端會投奔金人,判斷他會走小路逃到金兵營地。於是,抄小路去堵截義端,義端一看辛棄疾來追,嚇得失魂落魄,被辛棄疾手起刀落宰於馬下,奪回帥印。從此耿京更加信任辛棄疾。

遇到突發狀況,辛棄疾單槍匹馬去解決,可以看出他的勇氣。義端可以召集幾千人的隊伍,也不是等閒之輩,但見到辛棄疾追來,嚇得要死,只能求饒。這從側面可以看出辛棄疾有過人的武功。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辛棄疾武功有多麼高強,但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夠想象得出辛棄疾的武功是很了不起的。

辛棄疾:志在沙場的英雄詞人的傳奇人生

三是生擒叛將。辛棄疾說服耿京投奔南宋之後,耿京派他的副手賈瑞和辛棄疾等十一人,到建康面見南宋高宗皇帝。宋高宗聽說一夜之間南宋就可以增加二十五萬人的軍隊,非常高興,立馬封耿京為天平節度使,辛棄疾也被封官。辛棄疾一行興沖沖地返回山東。剛到海州,也就是現在的江蘇連雲港市,接到情報,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二十五萬的部隊全部潰散。

面對這樣的危機,辛棄疾會怎麼辦?他是滿心歡喜想率領二十五萬軍隊回到南宋,結果這二十五萬軍隊煙消雲散,怎麼跟南宋交代?

在這危急關頭,辛棄疾做出一個讓人不可思議的冒險決定,活捉叛徒張安國,帶回南宋,交給朝廷審訊。他帶領著五十人馬,潛回到山東,到有五萬金兵駐守的軍營裡,看到張安國正在和金兵將領喝酒。辛棄疾如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酒席上把張安國抓起,快速用繩子捆綁,單手擒上馬,飛奔而去。

有人懷疑這可能嗎?當時沒有現代化的飛機運輸設備,辛棄疾怎麼可能快速從金兵營地離開?先別急。我們來看看辛棄疾的戰略思想。

辛棄疾在《美芹十論》和《九議》說到過他的戰略戰術:“臣聞天下無難能不可為之事,而有能為必可成之人。”意思是天下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情,最關鍵的是要有能做而且一定能克服困難做成功的人。言下之意,我辛棄疾就是這種“能為必可成之人”。

辛棄疾十一歲的時候,就跟隨他的爺爺深入金人的後方去偵察敵情,瞭解情報。辛棄疾有強烈的情報意識,所謂“知敵之情而為之處者,綽綽乎其有餘矣”。料想辛棄疾回到山東之後,肯定是先派人偵察敵情,瞭解金兵什麼時候比較鬆懈,好趁機去抓人。“事有操縱在我,而謀之已審,則一舉而可以遂成。”是說了解敵情以後,做好周密的戰略部署,就可以成功,因為“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是謂至計”。辛棄疾又說:“今之論兵者,不知虛實之勢、緩急之序。而是以力搏力,以首爭首。寸攘尺取以覬下,譬之驅羊以當餓虎之衝,其敗可立待也。”

辛棄疾:志在沙場的英雄詞人的傳奇人生

可見,棄疾應該是經過縝密偵察,充分掌握敵情後,做了周密的準備和部署,事先埋伏在金兵營地,再出其不意地突然出現在金兵酒席宴會上,快速把叛徒張安國綁起來飛奔而去。等到金兵將領反應過來,他們已經消失在夜幕當中了。

從這方面看,辛棄疾獨闖敵營中擒叛將,也有可能

4.茶商平息叛亂。淳熙二年,在湖北湖南的交界處常德,發生一場茶商叛亂。首領賴文政糾集四百人,從湖南的常德很快打到湖北,最後打到江西和廣東。朝廷派出兩萬正規軍去鎮壓,都沒有搞定;調換了三任提刑,相當於現在省公安廳廳長,也無濟於事。

最後派辛棄疾去,只花兩個月的時間,辛棄疾就徹底平息茶商的武裝叛亂。因為這次平定茶商叛亂的功勞,兩年之後,辛棄疾就升遷湖北安撫使。

辛棄疾武功高強,智略過人,但只是牛刀小試幾回,沒能在戰場上大展身手,建立不世功勳,是一個悲劇英雄。不過,詞人的不幸卻成就了詞壇的大幸!他沒有成為政治上軍事上的英雄,卻成為詞史上開疆拓土的英雄。下面我們來欣賞他的幾首英雄詞。

《一枝花·醉中戲作》寫道:

“千丈擎天手,萬卷懸河口,黃金腰下印,大如鬥。更千騎弓刀,揮霍遮前後。”

他有擎天的千丈巨手,可以扭轉乾坤;胸中有萬卷書,可以濟世安邦。希望功成名就之後,腰掛黃金印,像英雄一樣在大街上被人簇擁著前行,盡顯威風和氣派。

辛棄疾:志在沙場的英雄詞人的傳奇人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英雄辛棄疾壯詞的傑出代表。詞說: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酒後,他把燈芯挑亮,拿起寒光閃閃的寶劍,感嘆寶劍長期閒置無用。恍惚之間,他夢迴年輕時點兵沙場的情景:軍營裡,將士們鬥志昂揚,磨刀霍霍,人人都在做出兵前的戰鬥準備。有的在大塊吃牛肉,有的彈奏著進行曲,場面壯觀,氣氛熱烈。詞人用“八百里”和“五十弦”兩個典故來表現。“五十弦翻塞外聲”,意思就是塞外演奏著樂曲聲,歌聲琴聲笛聲響徹雲天。

這“八百里”是什麼意思呢?這“八百里”,原來是一頭牛的名字(見於《世說新語》)。這知道八百里是一頭牛的名字,就可以理解“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麾下戰士,分食牛肉。而這牛肉非同一般,是上品牛肉,是名貴的牛肉,以表現將士出征前的豪邁。就像唐人王翰《涼州詞》裡寫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一樣的樂觀豪邁。“八百里分麾下炙”,如果用日常語句表達,是“麾下分八百里炙”,但寫成“八百里分麾下炙”,句法挺異,富有陌生化效應。七言的常規句式都是“二二三”式,“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這種句式。而“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三一三”句式,讀來就有一種特別的勁道。

辛棄疾:志在沙場的英雄詞人的傳奇人生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是寫出兵時的場景、出兵後與敵人作戰的場面,很富有鏡頭感。匹匹戰馬像的盧,風馳電掣。的盧,也是用典。《三國志》記載,劉備在襄陽,騎著的盧馬逃命時,不小心掉進檀溪水中,的盧馬一躍三丈,從溪中飛騰上岸,最終使劉備脫險。這個典故,不僅寫出戰馬的名貴,也寫出匹匹戰馬英勇飛馳的場面態勢。戰鬥的場面十分激烈,雙方對壘激戰,箭如雨下,弓箭的響聲如同電閃雷鳴響徹雲霄。這樣激烈雄壯的戰鬥場面、戰爭情景,在詞史上前所未見,讀來讓人熱血沸騰。

另一首《鷓鴣天·有客概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說: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鬢須。都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既是一首英雄讚歌,也是一首英雄悲歌。年輕時那麼英氣勃發,在戰場上勇往直前,與敵人拼死搏鬥。至老來,英雄無用武之地。胸中的萬卷兵書,卻變成了隔壁農民用的種樹書。一世英雄,成了種樹的專業戶。歷史顛倒錯位,造化弄人呀!

辛棄疾是英雄人物,志在軍旅,可惜壯志難酬。辛棄疾是詞人,寫的是英雄詞。他在軍事上沒有建功立業,但卻成為與蘇軾齊名的詞壇巨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