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養殖場戶如何“防非”權威解答來了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印發《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南》《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問答》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為做好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我中心起草了《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編寫了《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問答》(以下簡稱《問答》),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指南》和《問答》,做好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導工作。

附件:

1.《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南》

2.《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問答》
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南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

前言


非洲豬瘟是嚴重危害生豬養殖業的疫病之一。目前,既沒有安全有效的預防用疫苗,也無有效的治療藥物。疫情發生後只能採取撲殺發病和感染豬的措施,以消滅傳染源。養豬場戶可以通過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阻止疫情發生。為指導中、小養豬場戶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制定本技術指南,供相關人員參考。


  

1.目的 

非洲豬瘟是嚴重危害生豬養殖業的疫病之一。目前,既沒有安全有效的預防用疫苗,也無有效的治療藥物。疫情發生後只能採取撲殺發病和感染豬的措施,以消滅傳染源;而未發生的養豬場戶可以通過實施生物安全措施加以防控。本指南旨在為中、小養殖場戶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提供技術指導。
  

2.非洲豬瘟概述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發病率和病死率可高達100%。豬(包括家豬和野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易感宿主,且無明顯品種、日齡和性別差異,沒有證據顯示其它哺乳動物能感染該病。
  

2.1病毒特性

非洲豬瘟病毒在低溫條件下保持穩定,4℃時可存活150天以上,-20℃以下可存活數年;病毒在25-37℃時可存活數週,但對高溫抵抗力不強,56℃、70分鐘或60℃、20分鐘,可被滅活,100℃時可迅速被殺滅。


  

非洲豬瘟病毒耐酸鹼,能夠在很廣的pH範圍內存活。在pH 1.9-13.4時能存活2小時以上。在pH<3.9(強酸性環境)或pH>11.5(強鹼性環境)的無血清介質中能很快被滅活。但在有血清存在時,其抵抗力顯著提高,如在pH13.4(強鹼性環境)中無血清情況下只能存活21小時,而有血清存在時則可存活7天。
  

在自然條件下,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長時間保持感染性。在病豬糞便中可存活數週;在未經熟制的帶骨肉、香腸、煙燻肉製品等中可存活3-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在冷凍肉中可存活數年;在餐廚剩餘物(泔水)中存活時間較長。
  

非洲豬瘟病毒粒子表面有囊膜,對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敏感,常規消毒劑如氫氧化鈉、次氯酸鹽、醛類製劑等均可滅活病毒。
  

2.2傳染源與傳播途徑  2.2.1傳染源

發病豬和帶毒豬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染源。發病豬的組織、體液和分泌物中含有高滴度的病毒,經唾液、淚液、鼻腔分泌物、尿液、糞便和生殖道分泌物排出體外。感染豬的豬肉產品,被病毒汙染的飼料、飲水、泔水、欄舍、車輛、器具、鞋靴、衣物等也能夠攜帶病毒,間接感染健康豬。


  2.2.2傳播途徑

非洲豬瘟是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經口(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徑,發病豬舍內由氣溶膠可短距離經呼吸道感染。主要通過豬隻的直接接觸、間接接觸、飼餵被汙染的飼料和吸血昆蟲叮咬而傳播。當前,我國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汙染的車輛與人員機械性帶毒進入養殖場戶、餵豬餐廚廢棄物、感染的生豬及其豬肉產品調運。
  

2.3臨床症狀與病理變化  

2.3.1臨床症狀  

依臨床症狀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無明顯臨床症狀突然死亡。
  急性型:體溫可高達42℃,沉鬱,厭食,耳、四肢、腹部皮膚有出血點,可視黏膜潮紅、發紺。眼、鼻有黏性或膿性分泌物;嘔吐;便秘,糞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蓋;或腹瀉,糞便帶血。共濟失調或步態僵直,呼吸困難,病程延長則出現其他神經症狀。妊娠母豬流產。


  病死率可達100%。病程4-10天。
  亞急性型:症狀與急性相同,但病情較輕,病死率較低。體溫波動無規律,一般高於40.5℃。仔豬病死率較高。病程5-30天。
  慢性型:波狀熱,呼吸困難,溼咳。消瘦或發育遲緩,體弱,毛色暗淡。關節腫脹,皮膚潰瘍。死亡率低。病程2-15個月。


  2.3.2病理變化  

最急性型病例可能無明顯的病理變化。
  急性型和亞急性型病例的典型病理變化,包括漿膜表面充血、出血,腎臟、肺臟表面有出血點,心內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點,胃、腸道黏膜瀰漫性出血;膽囊、膀胱出血;肺臟腫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體,氣管內有血性泡沫樣黏液;脾臟腫大,易碎,呈暗紅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點,邊緣鈍圓,有時出現邊緣梗死。頜下淋巴結和腹腔淋巴結腫大,嚴重出血。
  慢性型主要引起呼吸道的變化,病變為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肺乾酪樣壞死;纖維性心包炎、心外膜炎以及關節炎;有時可見腎臟、皮膚點狀出血、壞死;母豬流產,流產胎兒全身水腫,皮膚、心肌、肝臟和胎盤可見點狀出血。


  

中小養殖場戶如何“防非”權威解答來了

3.風險評估  豬場風險評估是指對病原傳入豬場並在場內傳播的各種潛在風險因素進行評估,識別關鍵風險點,確定風險等級,從而採取相應防控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定期調查瞭解豬場周邊社會和自然環境、疫情發生狀況,結合豬場生物安全條件,對病毒可能的傳入途徑進行系統分析,發現生物安全關鍵風險點,確定風險等級,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3.1周邊環境


  3.1.1高風險場所  

屠宰場、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糞汙消納點、農貿交易市場、其它動物養殖場戶、垃圾處理場、車輛洗消場所及動物診療場所等均為生物安全高風險場所。養殖場周邊高風險場點多、場區佈局不合理、防疫條件差,販運人員多、防疫意識差,車輛清洗消毒不徹底,病毒傳入風險越高。


  3.1.2周圍養殖狀況  

實地查看並統計0-3千米、3-10千米範圍內豬場數量和豬隻存欄量,養殖場周邊養殖場戶多、距離近、密度大、自然隔離條件差,交通道路交叉,病毒傳入風險越高。


  3.1.3周邊疫情  

養殖場周邊疫情越重,如豬場處在下風方向、河流下游等,病毒傳入風險越高。

  

3.2地理位置  豬場所處地勢較低,豬場離公共道路越近,周邊公共道路交叉越多,與城鎮居民區等人口密集區距離越近,病毒傳入風險越高。

  

3.3關鍵風險點  

3.3.1餐廚廢棄物(泔水)

  使用餐廚廢棄物(泔水)餵豬,或養殖人員接觸外部生肉或參與餐飲活動後,未經淋浴和消毒就接觸生豬,是小型養殖場戶病毒傳入的主要途徑之一。

  

3.3.2車輛  外來車輛,或者去過高風險場所的本場車輛,未經徹底清洗消毒進入養殖場,是病毒傳入的主要途徑之一。車輛包括:運豬車(正常豬、淘汰豬)、飼料車、物資車輛、拉糞車、無害化處理車輛、私人車輛等。


  3.3.3豬隻


  引進處於潛伏期的生豬、帶毒精液或本交配種時,病毒可傳入。
  已挑選出售的生豬因各種原因返回豬場繼續飼養,接觸被病毒汙染的車輛、人員、物品並感染,是病毒傳入的重要途徑。


  3.3.4人員


  外來人員,或者去過高風險場所的豬場人員,返回後未更換衣服/鞋並嚴格消毒進入養殖場,是病毒傳入的重要途徑。包括:生豬販運/承運人員、車輛司機、保險理賠人員、獸醫及技術顧問、獸藥/飼料銷售人員、豬場採購人員、外出員工和外來機械維修人員等。


  3.3.5水源


  病毒汙染的河流、水源可傳播病毒,特別是當週邊有丟棄死豬的現象存在時,水體被汙染的可能性很大,可導致病毒傳入。


  3.3.6風險動物及生物媒介


  在病毒高汙染地區、養殖密集區,養殖場內的犬、貓、禽、蜱、蚊蠅和場外環境中的齧齒動物、鳥等,可能攜帶病毒並機械傳入。


  養殖場周邊有野豬活動並攜帶病毒,可導致病毒傳入。


  3.3.7飼料


  使用自配料的養殖場飼料原料被汙染,或使用成品料的養殖場其飼料中含有受汙染的豬源成份(肉骨粉、血粉、腸黏膜蛋白粉等),可導致病毒傳入。


  3.3.8其它物資


  食材、日用物品、獸藥、疫苗等其它入場物資,如外包裝被病毒汙染,未經消毒就進入養殖場,也可導致病毒傳入。嚴禁攜帶任何種類的外來豬肉製品進入本場。
  

4.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豬場生物安全是指生豬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止或是阻斷病原體侵入、侵襲豬群,保證豬群健康與安全而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控制疫病的綜合性技術與管理措施。


  

4.1場內佈局


  4.1.1圍牆


  建設環繞豬場的實體圍牆或隔離設施(如鐵絲網、圍欄),與周圍環境有效隔離,圍牆不能有缺口,有條件的可在圍牆或隔離設施外深挖防疫溝。


  4.1.2大門


  豬場採用密閉式大門,設置“限制進入”等明顯標識。有條件的豬場,在門崗處設置入場洗澡間,洗澡間佈局須潔淨區、汙染區分開,從外向內單向流動,洗澡間須有存儲場外人員衣物的櫃子;門崗設置物資消毒間,消毒間設置淨區、汙區,可採用多層鏤空架子隔開,物資由場外進入消毒間,消毒後轉移至場內;門崗設置全車洗消的設施設備,包括消毒池、消毒機、清洗設備及噴淋裝置等。豬場可根據實際購買不同類型設施,但必須滿足考慮車輛消毒、人員更衣換鞋、物資去外包裝消毒等功能。


  4.1.3分區管理


  有條件的豬場,應適當劃分辦公區/生活區、生產區/隔離區,即人員辦公生活場所與豬群飼養(含隔離)場所分開。如無條件的豬場,也應根據豬群生長階段,分群飼養在不同的豬舍。


  4.1.4潔淨區與汙染區


  潔淨區與汙染區是相對的概念,生物安全級別高的區域為相對的潔淨區,生物安全級別低的區域為相對的汙染區。在豬場的生物安全金字塔中,公豬舍、分娩舍、配懷舍、保育舍、育肥舍和出豬臺的生物安全等級依次降低。豬隻和人員須從生物安全級別高的地方到生物安全級別低的地方單向流動,嚴禁逆向流動。儘管各個豬場實際情況不同,但遵循相同的原則,生產區人員流向要做到先健康豬群后發病豬群、先小日齡豬群后大日齡豬群、先潔淨區後汙染區。最好專人管理單一豬舍,避免病原交叉傳播。


  

4.2豬群管理


  4.2.1禁止場外散養或放養


  嚴禁傳統的場外散養和放養模式,防止家豬與野豬接觸,避免家豬在外隨意採食丟棄的垃圾食物。被居民隨意丟棄的垃圾食品等,常常攜帶大量致病微生物,接觸或採食後,容易導致疫病發生。


  4.2.2實施“全進全出”管理制度


  “全進全出”模式是指整個豬舍同時進豬,同時出欄的養殖方式,是豬場飼養管理、減少疫病循環傳播的核心。豬場根據飼養單元大小,確定飼養量,實行同一批次豬同時進、出同一豬舍單元的飼養管理制度。


  4.2.3引進豬隻的管理


  嚴格執行引種檢測、隔離,堅持自繁自養。引種前需經過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檢測,確認陰性,可進行場外或場內特定區域隔離檢疫,確認安全方可引種。對於只養育肥豬的豬場,全部空欄消毒後再購入仔豬,並應到非疫區、有良好聲譽和信用的正規養豬場,經官方獸醫檢疫合格後方可購進,並注意觀察入場後健康情況。


  4.2.4每日臨床巡視排查


  做好非洲豬瘟的日常巡視排查,便於早發現、早檢測、早撲殺。養殖場戶要加強學習和掌握最基本的非洲豬瘟防控知識,每天進行健康檢查。一旦發現家豬精神不好,厭食,體溫升高,皮膚髮紅等臨床症狀,甚至發病、死亡豬隻增多的情況,要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也可採集口腔液、糞便拭子等送檢,以便及早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2.5重大動物疫病免疫


  養豬場戶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要求,主動履行強制免疫責任。要在當地動物疫控機構的指導下,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做好生豬口蹄疫、豬瘟等重大疫病的免疫,尤其是春季、秋季集中免疫工作,做好免疫抗體監測和評估,同時注意補欄補針,預防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


  4.2.6豬隻轉運管理


  豬隻轉運一般包括斷奶豬轉運、淘汰豬轉運、育肥豬出欄轉運以及後備豬轉運。根據是否自有和可控,將運輸車輛分為兩類:自有可控車輛可在豬場出豬間(臺)進行豬隻轉運;非自有車輛不可接近豬場出豬間(臺),由自有車輛將豬隻轉運到中轉站(臺)交接。


  4.2.7售豬管理


  禁止生豬販運人員、承運人員等外來人員,以及外來拉豬車輛進入養殖場。
  避免場內外人員交叉。豬場趕豬人員嚴禁接觸出豬間(臺)靠近場外生豬車輛的一側,外來人員禁止接觸出豬間(臺)靠近場內一側。
  售豬前及後,立即對出豬間(臺)、停車處、趕豬通道和裝豬區域進行全面清洗消毒。注意:出豬間(臺)及附近區域、趕豬通道應硬化,方便沖洗、消毒,做好防鼠、防雨水倒流等工作。


4.3人員管理  

4.3.1人員入場前注意事項


  人員在進場前3天不得去其它豬場、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及動物產品交易場所等生物安全高風險場所。


  4.3.2人員進入豬場的流程


  根據不同區域生物安全等級進行人員管理,人員遵循單向流動原則,禁止逆向進入生物安全更高級別區域。
  進入辦公/生活區域人員,要更換乾淨消毒過的衣服及鞋靴,洗手消毒後入場,或有條件洗澡時,要多注意頭髮及指甲的清洗;攜帶物品經消毒後入場,嚴禁攜帶偶蹄動物肉製品入場;未經允許,禁止進入生產區。進入生產區前,人員要在生產區洗澡間洗澡,所攜帶物品須經生產區物資消毒間消毒後,方可帶入。


  4.3.3人員進入豬舍的流程


  人員按照規定路線進入各自工作區域,禁止進入未被授權的工作區域。每棟豬舍入口處都應該放置消毒池(桶)、洗手消毒盆。進出豬舍前注意洗手,清洗、消毒工作靴。程序是:先刷洗鞋底鞋面汙物,後在腳踏消毒池(桶)浸泡消毒。人員離開生產區,將工作服放置含有消毒劑桶中浸泡消毒。嚴禁飼養人員串豬舍。如確需進入,更換工作服和工作靴。


  

4.4車輛管理


  4.4.1豬場需要關注並重點管理的車輛


  主要包括外來運豬車、飼料運送車、收集死豬/豬糞車輛、私人車輛等外部車輛;內部運豬車、拉料車、運死豬/豬糞車等內部車輛。嚴禁外部車輛進入場區。


  4.4.2外來運豬車管理


  外來運豬車,優先選擇在畜牧獸醫部門登記備案車輛,清洗、消毒及乾燥後,方可接近豬場出豬臺或中轉站(臺)。隨後對車輛所經道路進行徹底消毒。


  

4.4.3飼料運送車管理


  飼料運送車停放在場區外5-10米處,對車體和車輪進行消毒;卸下飼料後,由場內人員對飼料外包裝表面消毒。如條件許可,可建立飼料儲備塔,飼料從場外直接輸送到料塔。運輸車輛不必進入豬場內。


  4.4.4內部運豬車管理


  選擇場內空間相對獨立的地點進行車輛洗消和停放。運豬車使用完畢後立即到指定地點清洗、消毒及乾燥。流程包括:高壓沖洗,確保無表面汙物;清潔劑處理有機物;消毒劑噴灑消毒;充分乾燥。


  4.4.5死豬/豬糞運輸車管理


  死豬/豬糞運輸車專場專用。交接死豬/豬糞時,避免與外部車輛接觸,交接地點距離場區大於100-200米。使用後,車輛及時清洗、消毒及乾燥,並消毒車輛所經道路。


  

4.5 物資管理


  4.5.1豬場重點管理的物資


  豬場重點管理物資主要包括食材、生活物資、獸藥疫苗、飼料、設備以及其它入場物資等。


  4.5.2入場食材管理


  在入場食材的選取上,要求食材生產、流通背景清晰、可控,無病原汙染;偶蹄類動物生鮮及製品禁止入場;蔬菜和瓜果類食材無泥土、無爛葉,禽類和魚類食材無血水,經食品消毒劑清洗後入場。
  進入生產區的飯菜,應由豬場廚房提供熟食,生鮮食材禁止進入;飯菜容器經消毒後進入。


  4.5.3入場獸藥疫苗管理


  嚴格執行進場消毒,疫苗及有溫度要求的藥品,拆掉外層紙質包裝,使用消毒劑噴灑或擦拭泡沫保溫箱後再轉入儲存或立即使用。其它常規藥品,拆掉外層包裝,經臭氧或燻蒸消毒,轉入儲存或立即使用。
  嚴格按照說明書或規程儲存、使用疫苗及藥品,做到一豬一針頭,疫苗瓶和注射器等醫療廢棄物及時無害化處理。


  4.5.4飼料管理


  禁止從疫區購買玉米等飼料原料,確保飼料無病原汙染。瞭解購進的全價飼料是否含有豬源性飼料添加劑,避免飼料中添加豬源性飼料添加劑,特別是乳豬料。飼料經臭氧或燻蒸消毒後使用,所有飼料包裝袋均與消毒劑充分接觸。禁止飼餵餐廚剩餘物。

  

4.6汙物處理


  4.6.1豬場汙物


  豬場汙物主要包括病死豬、糞便、汙水、醫療廢棄物、餐廚垃圾以及其它生活垃圾等。


  4.6.2病死豬處理


  豬場死豬、死胎及胎衣嚴禁出售和隨意丟棄,及時清理並放於指定位置。場內沒有條件無害化處理的,需由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統一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如無法當日處理,需低溫暫存。


  4.6.3糞便汙水處理


  使用幹清糞工藝的豬場,要及時將幹糞清出,運至糞場,不可與尿液、汙水混合排出;清糞工具、推車等用後及時清洗、消毒;使用水泡糞工藝的豬場,及時清掃豬糞至漏縫下的糞池。豬場的貯糞場所,應位於下風向或側風向,貯糞場所要有防雨、防滲、防溢流措施,避免汙染地下水。在糞便收集、運輸過程中,應採取防遺撒、防滲漏等措施。
  應做到雨水、汙水的分流排放,汙水應採用暗溝或地下管道排入糞汙處理區。
  

4.6.4餐廚垃圾處理


  餐廚垃圾每日清理,嚴禁用於飼餵豬隻。


  4.6.5醫療廢棄物處理


  豬場醫療廢棄物包括用過的針管、針頭、藥瓶等,須放入有固定材料製成的防刺破的安全收集容器內,不得與生活垃圾混合;嚴禁重複使用。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技術規範進行焚燒、消毒後集中填埋或由專業機構統一收集處理。


  4.6.6生活垃圾處理


  生活垃圾應源頭減量,嚴格限制使用不可回收或對環境高風險的生活物品;場內設置垃圾固定收集點,明確標識,分類放置;垃圾收集、貯存、運輸及處置等過程須防揚散、流失及滲漏。生活垃圾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技術規範進行焚燒、深埋或由地方政府統一收集處理。
  

4.7風險動物控制


  4.7.1豬場外圍風險動物控制


  瞭解豬場所處環境中是否有野豬等野生動物,發現後及時驅趕;選用密閉式大門,日常保持關閉狀態,只留大門口、出豬臺、糞尿池等與外界連通;保持豬場外實體圍牆或隔離設施完整,定期巡視,發現漏洞及時修補;場內禁止飼養寵物;發現野生動物,應及時驅趕和捕捉;禁止種植攀牆植物。


  

4.7.2防鼠、防鳥措施


  鼠類和鳥類攜帶非洲豬瘟病毒,機械傳播該病的可能性較大,可在鼠出沒處每6-8米設立投餌站,投放慢性殺鼠藥,或在豬舍外3-5米,可鋪設尖銳的碎石子(2-3釐米寬)隔離帶,防止鼠等接近豬舍;或實體圍牆或隔離設施底部安裝1米高光滑鐵皮用作擋鼠板,擋鼠板與圍牆壓緊無縫隙。在通風口、排汙口安裝高密度鐵絲網,側窗安裝紗網,防止鳥類進入。


  4.7.3豬舍內節肢動物控制


  防止節肢動物通過機械帶毒傳播非洲豬瘟病毒。可在豬舍內懸掛捕蠅燈和粘蠅貼,定期噴灑殺蟲劑;豬舍內縫隙、孔洞是蜱蟲的藏匿地,可向內噴灑殺蜱藥物(如菊酯類、脒基類),並用水泥填充抹平。
  

5.清潔與消毒
  

5.1洗消試劑


  5.2.1消毒劑的選擇


  消毒劑應選擇能夠快速發揮作用,且無毒、不受環境因素影響的消毒劑,並且儘可能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等。有囊膜病毒在宿主體外不太穩定,非洲豬瘟病毒屬於有囊膜的病毒,很多消毒劑均可可殺滅。常用的消毒劑有鹼類、醛類、氧化物類、鹵素類、酚類、季銨鹽類等,見(表1)。


  表1 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中常用的消毒劑及消毒對象

中小養殖場戶如何“防非”權威解答來了

*注:①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消毒劑,可採用1%工作濃度;②戊二醛類、季銨鹽類、酚類、二氧化氯類消毒劑,可參考說明書標明的工作濃度使用,飲水消毒工作濃度除外;③含碘類、含氯類、過硫酸氫鉀類消毒劑,可參考說明書標明的工作濃度使用。
  *來源:《關於在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中做好消毒劑選擇工作的通知》(農牧便函〔2019〕735號)。


  5.2.2消毒方式的選擇


  常見消毒方式有噴灑、浸泡、噴霧、沖洗、燻蒸等。針對動物、器具、物品或是環境等不同的消毒對象要選擇不同的消毒方式和消毒劑,例如噴灑、噴霧多用於圈舍、場地、牆面的消毒;浸泡多用於器具、衣物等物品的消毒;燻蒸多用於密閉環境的消毒;氫氧化鈉等鹼類消毒劑雖然有很強的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但其腐蝕性和刺激性極強,不能用於帶豬消毒等。


  5.2.3.消毒劑的合理使用


  選擇和使用正規合格的消毒劑。
  減少影響因素:用清潔劑進行機械清潔,確保去除蛋白質,同時保持消毒對象比較乾燥。
  合理配置濃度:化學消毒劑濃度太低不能消除病原微生物,反之如過高則可能對消毒對象產生明顯的破壞或腐蝕作用,只有達到規定的濃度才有消毒效果。
  嚴格作用時間:有的消毒劑殺菌作用快速,有的則較慢,不同的消毒劑和消毒對象需要不同的作用時間,要保證消毒有效必須保證消毒劑與消毒對象有充分的接觸時間。
  堅持現配現用:多數化學消毒劑不穩定,特別是遇水稀釋後,更易分解,必須現配現用,不可配置過久後使用。


  5.2.4消毒的注意事項


  消毒時可使用兩種以上不同的消毒劑,但應避免同時使用酸性和鹼性消毒劑,若先用酸性消毒劑,應待酸性消毒劑揮發或沖洗後再用鹼性消毒劑,反之亦然。


  堅持定期消毒:一般的預防消毒每週需進行2-3次。周邊有疫情發生時,應每天進行消毒。
  全場消毒:場內使用的器械、工具、車輛、糞汙處理場所等均在消毒範圍之內。
  按照從裡到外,即由豬舍內到豬舍外、生活區再到場區外的順序,漸次消毒,防止交叉汙染。
  在低溫環境條件下,可以適當加入氯化鈉、甘油或其它防凍劑以防止消毒劑結冰。

  

5.2豬場清潔


  每日清理欄舍內糞便和垃圾,禁止長期堆積;隨時清理蛛網;及時清掃豬舍散落的飼料;及時移出病死豬,放置和轉運過程保持屍體完整,禁止剖檢,及時對病死豬所經道路及存放處進行清潔、消毒。做好豬舍衛生管理,杜絕衛生死角。同時注意及時清潔廚房並處理餐廚垃圾,防止其它動物食用。
  

5.3欄舍洗消


  5.3.1欄舍的清洗


  產房、保育、育肥的欄舍要執行“全進全出”的原則,完全空舍後,再統一清洗和消毒。
  清掃和清理:將可移動的器具全部移出舍外進行沖洗。水泡糞系統的豬舍,應將池內糞水清空,幹清糞系統將幹糞便清理推走。
  噴霧浸潤:使用低壓或霧化噴槍打溼地面、欄體、牆面和屋頂等,要達到完全浸潤的狀態。浸潤後使用泡沫槍將舍內使用清潔劑噴一遍。
  高壓沖洗:在高壓沖洗時最好使用熱水沖洗,選擇從上到下、從前到後的順序進行。


  5.3.2欄舍的消毒


  可使用醛類、過氧化物類等消毒劑對欄舍進行全方位噴霧消毒。第一次消毒後1小時進行乾燥處理,然後更換消毒劑再次噴霧消毒。


  兩次噴霧消毒後,對於相對密閉棟舍,還可使用消毒劑密閉燻蒸,燻蒸後通風。燻蒸時注意做好人員防護。例如,空間較小時,可使用高錳酸鉀與福爾馬林混合,或使用其它煙燻消毒劑燻蒸棟舍,密閉24-48小時;空間較大時,可使用臭氧等燻蒸棟舍,密閉12小時。
  有條件的,可在徹底乾燥後對地面、牆面、金屬欄杆等耐高溫場所,進行火焰消毒。火焰消毒應緩慢進行,光滑物體表面停留3-5秒為宜,粗糙物體表面適當延長火焰消毒時間。

5.4環境消毒


  5.4.1場內環境消毒


  定期進行全場環境消毒,必要時提高消毒頻次。
  辦公/生活區的屋頂、牆面、地面用醛類或氯製劑等噴灑消毒。
  場區或院落地面:噴灑醛類、鹼類等溶液消毒或是石灰漿白化。白化時可選擇20%石灰乳與2%氫氧化鈉溶液製成鹼石灰混懸液,對死豬暫存間、飼料存放間、出豬間(臺)、場區道路、欄杆、牆面、糞尿溝和糞尿池進行粉刷。粉刷應做到牆角、縫隙不留死角。每間隔2天進行1次粉刷,至少粉刷3次。石灰乳必須現配現用,過久放置會變質導致失去殺菌消毒作用。


  豬隻或拉豬車經過的道路須立即清洗、消毒。發現垃圾,應即刻清理,必要時進行清洗、消毒。


  5.4.2場外環境消毒


  在嚴格做好豬場生物安全措施的基礎上,對場外方圓1千米外的道路白化,每天消毒,關注周邊3千米範圍內豬場的情況。此外,外部來訪車輛離開後,應及時清潔、消毒豬場周邊所經道路,使用火鹼水、戊二醛等進行消毒(按說明使用)。

  

5.5工作服和工作靴消毒


  5.5.1工作服的消毒  工作服應用不同顏色標記,確保生活區和生產區有可鑑別的專用的工作服。從生活區進出生產區都要更換工作服。需要每日對生產區的工作服進行清洗消毒,每週對生活區的工作服進行清洗消毒。首先用過硫酸氫鉀、過氧乙酸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劑浸泡消毒半小時,然後沖洗晾乾。有條件的豬場可以使用洗衣機清洗、烘乾機烘乾衣服。


  5.5.2工作靴的消毒


  從生活區進入生產區要更換生產區工作靴。在進出每棟舍的時候對工作靴要進行腳踏消毒池(桶)。首先使用清水和刷子將工作靴刷洗乾淨,尤其是工作靴底不要粘有糞便等有機物,然後腳踏消毒至少30秒。腳踏消毒時可使用2%氫氧化鈉溶液等。
  每週可對豬場所有工作靴使用過硫酸氫鉀、過氧乙酸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劑浸泡消毒半小時,然後沖洗晾乾。
  

5.6設備和工具消毒


  5.6.1飲水設備的消毒


  卸下所有飲水嘴、飲水器、接頭等,洗刷乾淨後放入含氯類消毒劑浸泡;用洗潔精浸泡清洗水線管內部,在水池、水箱中添加含氯類消毒劑浸泡2小時;重新裝好飲水嘴,用含氯類消毒劑浸泡管道2小時後,每個水嘴按壓放幹全部消毒水,再注入清水沖洗。


  5.6.2料槽的清理消毒


  每天要定時清理料糟,避免有剩餘飼料。清洗料槽時,注意內外清洗乾淨,沒有死角,如飲水設備一樣進行消毒。


  5.6.3工具的消毒


  欄舍內非一次性工具經消毒後可再使用。根據物品材質選擇高壓蒸汽滅菌、煮沸、消毒劑浸泡、臭氧或燻蒸等方式消毒。


5.7消毒效果評價  消毒後,可以採集設施環境、物品、車輛等棉拭子樣品,送有相關資質的獸醫實驗室檢測,評價消毒的效果。環境樣品:辦公/生產區道路、豬舍地面等;豬舍內料槽、飲水器具、出糞口等;防護用品:工作服、工作靴等;物品:飼料、藥品等外包裝,以及使用的工具等;車輛:輪胎、車廂、駕駛室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