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3年,成立“娃娃魚”養殖場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之一,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又被稱為“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

在太和縣趙集鄉有個家庭農場,是阜陽首家養殖“娃娃魚”的農場。

2012年,村民常天果在四川打工,看到周邊的養殖場利用資源優勢,人工養殖大鯢,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別人能夠靠養殖大鯢發家致富,我也應該可以。”出於好奇,常天果到這些大鯢養殖場學習。2014年11月份,常天果以每尾600元的價格,從四川帶回100尾大鯢幼苗,把家中的平房改建成6個養魚池,模擬山洞的環境進行養殖。

剛開始,常天果飼養的大鯢不僅生長速度慢,而且出現了死亡。為此,他一邊四處拜師,一邊搞起了“科研攻關”。經過3年的摸索,常天果在水溫控制、食物配製、病害防治等方面積累了一套成熟的經驗。

去年,常天果投資40萬元修建了50個養殖池,開始規模化養殖大鯢,併成立了家庭農場。

目前,常天果共養殖大鯢1.9萬多尾,今年可銷售4000多尾。按照市場價160元/公斤計算,價值80多萬元,純利潤達60萬元左右。

太和縣水產局局長梁賀介紹,目前我省大鯢的人工養殖主要集中在皖南地區,常天果是我市首個從事大鯢人工養殖的家庭農場。

據介紹,人工養殖的大鯢可以買賣,但是經營者需要提供有養殖資質的養殖場出具的證明材料。近年來,相關部門在做好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同時,也在促進大鯢人工養殖產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