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的MG42機槍真的有那麼強嗎?難道它就沒有缺點?

近10


弘毅為您專業解答!

MG42,為德文Maschinen gewehr 42的縮寫,意思為1942年型機槍。該機槍全長1.22米,重11.57千克,發射7.92毫米子彈,最低射速每分鐘1200發,最高射速每分鐘1500發。相比較於前身MG34機槍,MG42大量採用衝鉚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用材只有MG34的一半,造價是前者的70%,二戰結束時,該槍生產了423600挺。

無需置疑,MG42機槍是二戰中最好的機槍之一,單管機槍的巔峰,它結合輕重量與高射速兩大優點,摒棄了水冷方式,採用空氣冷卻槍管,一旦槍管過熱立即更換,可以保持持續射擊。MG42的機槍射速非常高,達到每分鐘1200發,這是什麼概念?從聲音解釋,一般的機槍射擊時聽到的是噠噠噠,這款槍的聲音是滋滋滋。。。就像家裡用的電鋸,射速實在太快,即使點射,也會四五發子彈同時射出,所以這把槍也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

美國的勃朗寧、英國的威克斯、蘇聯的轉盤槍跟MG42完全沒有可比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把槍就是射速之王。如此機槍自然也就變成盟軍的噩夢,對盟軍士兵,尤其是老兵來說,對MG42槍聲的恐懼感可以與斯圖卡轟炸機劃等號。1944年,美軍在凱瑟琳山隘之戰中,遇到了MG42機槍,讓兩千多名美軍吃盡苦頭,最後無奈投降,不是士兵不勇敢,實在是機槍火力太兇猛。對美軍來說,遇到這種機槍,直接呼叫空中炮火支援,或許更明智一些。

MG42的風暴火力也為它帶來一些缺點

MG42子彈的使用量巨大,增加了後勤供給的壓力。每個德國士兵都需要為MG42攜帶一個彈箱300發子彈,但是按1200發/分的射速進行射擊,15秒內一根125發金屬彈鏈就消耗完畢。即使其提供10個彈箱3000發子彈,也很快打完,簡直是吃彈狂魔。因此,一個合格的MG42機槍手必須學會使用MG42長點射。每扣一次扳機只打出去2-4枚子彈是比較理想的射擊狀態,也就是說,機槍手扣下扳機再鬆開的時間為0.15秒。但在實戰中,很難能做到這點,機槍手往往打出10-12發子彈的長點射。既能發揮MG42的射速優勢,又要節省子彈,對機槍手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弘毅說歷史


德國的MG42型機槍強不強、厲不厲害,恐怕最具代表性、最有發言權的人就是盟軍戰士了。對於盟軍戰士來說,MG42型機槍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它的射速奇高,達到1200發/分。連發射擊時MG42型機槍的聲音和其他所有機槍都不同,它不是常見的“噠噠噠噠噠”,而是奇特的“滋滋滋滋滋滋”聲,如同撕裂布匹或者是電鋸工作時的聲音,所以盟軍戰士又將MG42型機槍稱為“撕布機”、“希特勒的電鋸”,每當聽到“希特勒的電鋸”又響起來時,盟軍士兵就知道“死神又來了”。

MG42型機槍於1942年研發成功並立即投入大規模量產中,主要用於取代此前列裝的MG34型機槍,成為法西斯軍隊的新型通用機槍。實際上,MG42型機槍就是MG34型機槍的改進升級型號,主要是針對MG34型機槍的一些缺點進行改進。

當時MG34型機槍的主要缺點就是製造工藝複雜,它的很多槍支零部件都是用切削零件方式製造出來的,耗時耗力又費材,造價居高不下。而MG42型機槍主要瞄準這個缺點進行改進,它的零部件改為衝壓件,製造時大量採用鉚接、點焊工藝,極大簡化製造步驟,降低製造難度,顯著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產能,這對於當時多線作戰、四面出擊的德國軍隊來說,MG42型機槍堪稱雪中送炭。

不過,MG42型機槍並不只是憑藉製造難度低、成本低這些特點才聞名於世的。在當時環境中,一款武器是否優,更多還是從戰場表現上來看。而在這一方面,MG42型機槍可以說是底氣十足。

要知道,MG42型機槍是當時射速最快的機槍,射速可達1200發/分,火力壓制能力無人能敵。更令盟軍戰士絕望的是,MG42型機槍更換槍管非常方便快捷,只需幾秒鐘的時間,所以它的持續射擊能力同時非常出色。

此外MG42型機槍還具備可靠性高、使用簡單方便等不可多得的優點。在整個二戰期間,MG42型機槍的生產數量約為100萬支,裝備範圍非常廣泛,所有德國部隊都對它讚不絕口。

綜合性能如此出色的機槍又如此方便量產製造,說MG42型機槍是當時一款完美的機槍並不過分。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缺點,MG42型機槍的最大缺點恐怕是顏值不高吧。

即使放在今天,MG42型機槍還是能夠和眾多現代機槍比試一下的。實際上,目前德國裝備的MG3通用機槍就是MG42型機槍的改進型號,主要改進內容就是更換口徑,採用7.62x51mm步槍子彈。目前德軍仍裝備有不少MG3通用機槍,這就已經足以說明MG42型機槍強不強了。


科羅廖夫


世間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優點和缺點總是並存的,只不過在特定環境和需求之下,某一方面的特點表現得更加突出。德國MG42機槍,在二戰時期大展神威、出盡風頭,成為二戰戰場上的王者型劊子手,因為作戰時會發出“吱吱吱”的聲音,又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

一戰失敗後,德國武器生產受到限制,雖然不能製造大型武器,但仍然根據自身需要設計出一款偏輕型機槍,在二戰中出盡風頭,可謂是一時無兩。

德國作為一戰的軸心戰敗國,根據《凡爾賽條約》被限制製造大型武器,其中就包括重型機槍。此後上臺的希特勒並不甘心德國長期受制,於是聰明的德國人設計出一種既可以手拿又可以裝載在重型底座上的機槍MG42,這款機槍射速快,射程遠,在戰場上,一挺機槍可以封堵一片戰場,威力相當恐怖。堪稱戰場收割神器,在當時被譽為“希特勒的電鋸”。

MG42使用兩腳架時,可以配備上75發彈鼓,這樣就可以把它當作輕型機槍來使用,射程可達800米。當然,這通常只在低烈度戰場或人員稀少狀況下使用,畢竟機槍的射速每分鐘高達1200發,哪怕是一次點射,也需要幾十發子彈,這種兩腳架難以保障高速、穩定射擊。

進行持續、精準的連射,就要換上重型三角架和300發彈箱,MG42搖身一變成為重型機槍,射程可達1000米,威力也更大,射擊也更加穩定和精確。

在二戰戰場上,只要聽到這種“吱吱吱”的聲音就意味著死亡機槍來了,有經驗的盟軍士兵就知道應該做好防範準備。正是因為MG42機槍具備威猛霸道的火力性能,所以深的德軍喜愛,生產數量也非常龐大,從1942年剛剛誕生起就快速投入一線戰場,總裝備數量多達50萬挺。

在二戰後期,日本也看中了這款機槍,作為盟友的德國將設計圖紙和相關技術交給了日本,但日本拿到後並沒有進行投產,原因是當時的日本資源更加匱乏,實在無力負擔這種高射速帶來的物資消耗。


MG42的突出優點是射程遠、射速快,迅猛的火力能夠造成大面積殺傷,但其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由於射速極快。此時高達每分鐘1200發的高射速反而成了負擔,即便以五六百發的射速射擊,對射手和副射手來說也是一個考驗,僅機槍和彈藥準備,戰鬥前就需要一個班配合保障,更不要說在高烈度的激戰中,為了一挺機槍,就要佔用極為寶貴的諸多人力資源,對部隊後勤供應來說確實負擔較重。

第二,槍管易發熱。這款機槍可不是馬克沁重型水冷機槍,是沒有散熱器的,因此持續射擊時對槍管的損耗非常大。不過,德國人也想了個辦法,為每挺MG42機槍配備多根槍管,可以隨時更換。不過,在戰況激烈的戰場上,頻繁換槍管將面臨巨大危險,可能就在調換槍管的時間,對手就已殺到眼前了。

第三,射擊精準度低。雖然說MG42機槍各方面性能都不錯,但射擊不夠精準,戰場命中率太低,往往一場大戰下來,地面彈殼一大把,但對方傷亡情況卻要看運氣了。

二戰結束後,德國根據MG42的實戰經驗,對這款威名赫赫的機槍進行了改造,演化成為MG43機槍。從此以後,這款被殺傷無數的MG42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軍備解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被禁止生產任何種類的重機槍。重機槍是陣地戰的重要裝備,如果沒有足夠的重機槍,那麼德軍步兵的火力將會受到極大地損失。為了能夠解決不能生產重機槍的問題,德國開始大力發展通用機槍,通用機槍是一種介於輕重機槍之間的機槍,通用機槍擁有重機槍的壓制能力優勢,也擁有輕機槍便攜性強的優勢是,屬於二戰時期比較先進的步兵武器。

MG42通用機槍是德國軍隊裝備的主要機槍,與同時代的輕機槍相比,MG42機槍的射程和射速都有明顯的優勢,壓制能力甚至不輸於重機槍。因為MG42通用機槍發射的時候會發出咯咯噠噠的聲音,盟軍士兵給這把機槍起了一個綽號叫“希特勒的電鋸”。一種武器有優點就肯定會有缺點,MG42通用機槍在擁有高射速的同時,也出現了兩個明顯的缺陷。

第一個缺陷是這把機槍消耗彈藥過多,每分鐘1200發的射速,讓德國士兵根本不敢扣動扳機不放。即使是在點射狀態下,MG42通用機槍消耗的彈藥也非常多,因此在一些高強度的持續作戰中,MG42通用機槍經常要面臨彈藥不足的問題。二戰後期德國曾經把MG42通用機槍的技術給日本,由於MG42通用機槍消耗的彈藥過大,資源匱乏的日本根本沒有敢於生產MG42通用機槍。

第二個缺陷是射速太快導致槍管過熱,雖然MG42通用機槍採用了非常先進的降溫方式,能夠隨時隨地的更換槍管。但是由於這把機槍的射速實在太快,槍管更換的頻率往往會比較高。在雙方交戰的時候,更換槍管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問題,再加上MG42通用機槍的備用槍管數量有限,一旦面臨高強度的持續作戰,MG42通用機槍經常會因為子彈和槍管的問題而啞火。


軍武小咖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MG-42通用機槍是公認的最好的機槍,不僅射速高、性能穩定、重量輕,而且採用大量採用衝壓零件,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工藝,易於量產。這款機槍近乎完美,從誕生到現在,都是德軍的制式機槍,只不過以前叫MG-42,現在叫MG-3,現在大部分國家的主戰坦克上裝機槍都是12.7毫米這種大口徑的機槍,唯獨德國豹-2坦克上裝的機槍是7.62這種中口徑機槍,所以從服役情況來看這款武器真的堪稱完美。

那這款武器真的是完美無缺嗎?也倒不是,不過這款機槍能說的上是缺點的估計也就這有它每分鐘1200多發的射速了,那就是射速太快,子彈消耗太大,這就導致了整個步兵班的人都在為它扛彈藥。可能是這款機槍性能臺優秀了或者太耗子彈了,導致德國的半自動步槍的研發遠遠落後於美國和蘇聯,雖然班級火力夠猛了,但是單兵火力還是不夠,特別在面對美軍這種全部裝備半自動/自動火力的對手。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MG-42通用機槍絕對是二戰最優秀的輕武器之一,甚至是各國機槍裡最優秀的,這一點從它高達42.4萬挺的產量少就能看出來,是德軍最重要的步兵武器。尤其值得說明的是,MG-42高達1200發/分鐘的射速不算什麼毛病,大多數人不知道,想要降低機槍的射速是很容易的,提高射速反而更加困難,如果它的射速是個麻煩德軍沒有理由不去改變。

MG-42當作輕機槍使用的話,不會使用300發一組的彈鏈供彈,而是使用75發裝彈鼓,此時它的射速不會爆發到極限水平,受過訓練的射手會保持在500—800發/分鐘的水平,甚至以十幾發一次的點射開火,這是因為二戰不是一戰,大規模集群衝鋒不復存在,機槍射手一般不會連續射擊,恰恰是在打擊個別目標的點射中射速至關重要,因為機槍射出的子彈散佈非常明顯,點射打出去的子彈過少,命中率會非常不理想。



還有,槍管容易發熱是所有速射武器的通病!包括衝鋒槍在內都是如此,不過MG-42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換槍管的需要,兩人合作更換槍管只需要幾秒鐘,而捷克式、M1919等都需要幾分鐘才能搞定;而且,當作重機槍用時還會配備重型槍管,因此在點射中更換槍管的頻率不會太高,這一點從愛沙尼亞電影《1944》中就能看出來,卡爾所在的機槍陣地只有兩個人,儘管旁邊擺放著備用槍管,但並沒有使用的跡象,這麼考究的電影足夠說明MG-42更換槍管的頻率不是想象中那麼大。



還有就是彈藥的問題,MG-42的高射速確實讓後勤苦不堪言,但請問哪一款機槍不是浪費大王?美軍的M1919同樣需要大量人員負責運輸彈藥,下圖能直觀的反映出這個問題,除了觀察員、射手和彈藥手之外,至少有三名士兵手提彈藥箱跟隨,足見這種機槍的耗彈速度有多快了,相比之下MG-42的那點小毛病簡直就不算啥,至少它使用的7.92毫米的毛瑟彈,和步兵彈藥通用。


MG-42是被格魯諾博士簡化工藝之後的通用機槍,這是它的優勢之一,因為老款的MG-34對材料的利用率僅有25%左右,對於資源匱乏的德國來講很不合時宜,MG-42對材料的需求降低了50%,產能提高了近70%,充分滿足了裝甲車、飛機和步兵等全部德軍部隊的需要,這一點是它最成功的。可以說,MG-42的誕生使德軍真正成為一流的地面作戰力量。


兵器世界


對於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MG42機槍,單從機槍本身來評斷的話,是毫無缺點,因為這款機槍簡直就是為戰爭量身打造。首先MG42機槍大量使用衝壓零件,這種生產工藝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已於量產便於維護保養。再加上其本身所使用的為7.92mm口徑的子彈,對於當時普遍大量裝備毛瑟步槍與MP40衝鋒槍的德軍班組提供了有效的火力與射速。

另外考慮到水冷式機槍一旦沒有水來冷卻槍管,機槍就會啞火的短板。MG42在設計之初就將氣冷式槍管的設計考慮其中,也正是得力於氣冷式槍管的長處,MG42機槍才能一刻不停的朝著敵人傾瀉著子彈,所以MG42後來被敵人稱之為希特勒的電鋸。

可是成也射速敗也射速,由於MG42機槍每分鐘高達1500發的驚人射速,所以機槍兵們必須揹負大量的彈藥跟隨隊伍行進,這無異於增加了戰鬥負擔。在戰爭初期擁有卡車或是挎鬥摩托的德軍或許還沒覺得,但隨著戰爭的繼續,末期只能依靠雙腿行軍的士兵們才發現,如果攜帶一挺MG42機槍外加配套的彈藥是多麼的吃力。

當與敵人交戰開始之後,一開始MG42機槍會擁有驚人的火力壓制能力,可一旦彈藥耗盡,面對裝備著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勃朗寧M1918輕機槍的美軍,火力密度明顯就頂不住了。畢竟沒有MG42機槍的火力加持,只憑借毛瑟栓動步槍是頂不住的。

綜上所述:正是基於MG42機槍在二戰中的出色表現,戰後德國所發展的步槍差不多也都是基於MG42發展而來的,但相對的射速都被控制在了700~800發,而且大幅度降低機槍本身的重量,讓每個班至少擁有兩挺機槍的火力加持。


九品侍衛


MG42是二戰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杆名槍,聲名遠播於1943年北非突尼斯戰役,在德軍當中普遍佈設,下至班級。被稱為“希特勒電鋸”的MG42威名遠播,德國總計生產了超過100萬挺MG42機槍。

MG42射速極快、火力兇猛、殺傷效果強,打的美軍一時之間懵了。而且MG42的可靠性非常高,在極寒條件下亦能使用,更換槍管只需要數秒時間。配備一個兩腳架時,MG42的靈活性很高,成為輕機槍;安裝三腳架,MG42就是重機槍,可謂是非常通用,靈活多變。即能提供快速的戰場機動支援,也能為前線提供火力壓制。對於德軍來說,已經算是完美的武器了。諾曼底登陸的奧馬哈灘頭,MG42獲得了“奧馬哈之獸”的威名。

但MG42不是神槍,總會有缺點的。射速過快就是一個重要問題,雖然短時間內提供的火力非常強悍,但是持續性不強,彈藥消耗過快有時候不是好事。其次就是射速過快導致的槍管過熱,需要時常更換槍管,在炎熱條件下幾乎很難支撐多久,這就是拿火力換壽命的典型。



標槍毒刺


MG42機槍最大的優點就是射速高,一般的機槍很難在對射中勝過MG42機槍,因此裝備MG42機槍的德軍步兵班能很容易壓制住敵軍步兵班的火力。但是射速高也必然帶來兩個嚴重的缺陷,一個是槍管過熱快,需要頻繁的更換槍管以保持火力;另一個就是彈藥消耗太快,使德軍步兵班的持續作戰能力較差,尤其難以應付高強度的作戰,非常依賴後勤。



MG42機槍並沒有單發功能,只能進行連續射擊,即便是進行短點射每次也能發射12到15發子彈,連續射擊時5秒鐘就可以打光一個容量75發的彈鼓,可見MG-42的子彈消耗有多快。在作戰中德軍步兵會盡可能的攜帶多的機槍彈鼓或彈鏈,即便如此德軍機槍手還是要養成點射的習慣,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會全速射擊。MG42機槍的這一缺點在初期還不太明顯,這主要是因為德軍一直處於進攻中,基本能得到充足的後勤補給。1944年的西線戰役中,西線德軍就對MG-42射速過快提出了批評,由於盟軍強大的空中阻斷能力,前線的德軍步兵經常幾天得不到一次補給,而MG42的子彈消耗又太快,這迫使德軍不得不限制機槍火力的作用,除非能確定獲得最好的效果。西線德軍更喜歡MG-34機槍,因為該機槍有單點功能,可以進行持久的作戰。



MG42的高射速也帶來後坐力較大、彈著點易飄而導致的精度較差問題,因此在作為輕機槍使用時一般只打5-7發的短點射,連續射擊將很難瞄準目標。每次射擊之後,機槍手都要重新進行瞄準。


MG42機槍確實稱得上是二戰中最優秀的機槍之一,為德軍步兵提供了強大的支援火力,在沒有坦克、火炮等重火力支援下,盟軍步兵單位很難正面突破德軍的步兵防線,盟軍步兵的機槍難以壓制住德軍的MG42機槍。彈藥充足的德軍MG42機槍陣地可以持續的封鎖某一區域,使該區域的盟軍步兵根本無法進行作戰,既無法向前進攻,也無法從側翼包圍,連撤退也不可能,只是是待在原地等待德軍機槍停止射擊。MG42機槍在各個戰場上都給他們的對手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們寧願冒著德軍的炮火攻擊前進,也不願意冒著MG42的火力衝鋒。


戰略論


作為一戰戰敗國,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能製造水冷式重機槍,希特勒上臺後開始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的半地下式研製,即然不能明目張膽直接突破條約限制,德國人就採用迂迴路線直接造出了一款通用機槍。採用兩腳架配備75發彈鼓或彈鏈就可以作為輕機槍使用,跟隨班排級作戰;採用重機槍的三角架再配上300發彈箱,又可以可作為重機槍使用成為營連級支援武器,如果安裝到裝甲車輛上更是恐怖的步兵殺手。介於輕重機槍之間,具有輕機槍的便利性,也有重機槍的火力壓制性成為二戰德軍標誌性的武器之一。

由於MG42的高射速以及通用性超強,再加上很好的可靠性,在各個戰場的步兵對決中可以很輕鬆壓制敵方同類裝備。由於連貫發射時槍聲像拉動拉鍊時的響聲,美國人稱之為“希特勒的電鋸”、蘇聯人稱之為“亞麻布剪刀”、德國人則直接稱為“希特勒的鋸子”或者“骨鋸”,無一例外都對這款機槍的殺傷力懷有強烈的敬畏之心。

看看影視作品中MG42的威力,一挺機槍可以封鎖一片海域,在空曠的區域基本就是屠殺。

當然MG42也有其缺點,高射速可以帶給敵方士兵感官和心理上的壓力,MG42機槍射速每分鐘最高可達1500發,射手每次的短點射都可以射出12到15發子彈,萬一不幸被擊中基本就是瞬間連中數彈活命的可能基本沒有。但是射速太快同樣也帶來彈藥的快速消耗,如果後勤保障跟不上只能拿著空槍趕緊跑路。

高射速同樣會帶來槍管過熱問題,頻繁更換槍管會對火力持續性產生一定影響,雖然MG42機槍更換槍管方式較為快速。其實更大的問題還是德國資源不足,戰爭中後期戰略資源嚴重不足,以MG42機槍的彈藥消耗來看基本就是奢侈品。好看又好用,就是有點用不起,但這並不影響其作為二戰經典武器的地位,想想日本雖然有圖紙也不敢造就是怕用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