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時逢小暑下南洋,馬國獅城榴果香。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隨著國內車市日趨飽和,出海,成了多數品牌的共同選擇。俄羅斯、中東、印度、南美、非洲,只要有商機的地方就能看到中國車企的身影。其中,緊鄰的東南亞市場是最便捷的目的地。

截至目前,落戶東南亞的中國汽車品牌已經有名爵、五菱、東風小康、吉利、長城等等,它們通過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力求在這塊新興市場上尋找一塊立足之地。正如百餘年前,無數中國勞工所希望的那樣。

國內市場增長乏力,出海是最佳的選擇

2019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分別下滑7.5%和8.2%,跌幅更甚於2018年。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局面大概率會更加的艱難。

在市場整體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首先承壓的便是中國汽車品牌。2019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840.7萬輛,同比下降15.8%,市場份額五年來首次跌破了40%,為39.2%。

僧多粥少的艱難處境讓中國品牌不得不另尋生路,出海,是可以想到的最好的選擇。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近年來,多數中國品牌都啟動了揚帆出海的大戰略,通過整車出口、KD組裝、佈局海外生產基地等方式,將國內市場的壓力進行適當分流。

2020年1月份,奇瑞集團共計銷售新車5.31萬輛,同比下降14%,但出口額環比增長1.2%,達8,957輛。長城汽車同樣,新車銷售8.03萬輛,同比下滑28.16%,新車出口4,442輛,同比增長18.36%。

成績最好的是上汽。2019年,上汽集團整車出口及海外銷售新車35萬輛,同比增長26%,佔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33%。其中,在名爵品牌2019年29.8萬總銷量裡,有近一半(13.9萬輛)是海外市場的貢獻。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雖然到目前為止,海外市場為中國品牌帶來的貢獻仍十分有限,但這是不會逆轉的趨勢。尤其今年這場蔓延至全國的新冠疫情,讓企業更加意識到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中國企業本身從經濟體量和企業能力各方面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有條件進行海外佈局,疫情發生也使企業需要多元化佈局,以實現分散風險和全面發展。”

東南亞市場潛力巨大,但挑戰也大

當前,全球經濟都陷入了泥沼。美國製造業指數跌至10年來的最低點,歐洲市場自身難保,脫歐讓英國面臨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風險,德國製造業持續疲軟。與之相對,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據世界銀行此前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經合組織發展中心的一份報告也認為,該地區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和海外投資有效促進了內需,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放緩。

資料顯示,東南亞人口超過6億,且年輕勞動力超過50%。2017年,東南亞地區11國GDP合計2.72萬億美元,人均GDP 4214美元。千人擁車率44輛,與中國相距甚遠,但也充分說明東南亞市場有著巨大增長潛力。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機會的另一面是挑戰。對於中國汽車品牌來說,佈局東南亞市場,要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於日系。

有數據顯示,日系車佔據了東南亞市場75%的份額。此外,馬來西亞本土品牌(如寶騰等)佔據10.3%,歐美品牌佔比8.7%,韓國車佔比3.2%。中國品牌的份額極低,僅0.2%。

以泰國市場為例,2019年,泰國新車總銷量為104萬輛。其中豐田佔了31.98萬輛,五十鈴17.79萬輛,本田12.87萬輛,加上日產、三菱、馬自達、鈴木等等,日系車在泰市場份額高達90%。

顯而易見,中國車企在東南亞市場將要面臨的局面和印度十分類似,想要在以“經濟省油”而著稱的日系車“嘴裡奪食”,難度可想而知。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日本企業在東南亞市場深耕超過半個世紀,無論口碑、網點、本土化程度都大大超過了中國車企。並且,與日系車更加成熟的技術相比,中國車質量問題偏多,且極低的二手車價格,也讓中國品牌難以充分發揮出價格優勢。

有分析師表示:“(中國品牌)想要獲得本地市場的完全信任,一定是一個曲折而不斷進取的過程。”中國品牌大規模佔據東南亞市場至少要五到七年,到那時,佔有率有可能達到20%。

相關組織預估,到2022年,東南亞汽車銷量有望達到465萬輛。

從上汽到長城,中國品牌開啟“團戰”

最早看上東南亞市場的是上汽。2005年6月份,時任上汽總裁陳虹提出了對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期望。但其後,上汽在與通用之間就投產車型的“品牌”問題始終達不成一致。後面七年裡,雙方經過一系列波折分合,最終在東南亞戰略上“分道揚鑣”。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2012年,上汽集團宣佈與泰國正大集團按照51:49的股比建廠,生產和銷售專為東南亞市場開發的MG品牌右舵車型。2019年,名爵在泰國市場的銷量接近2.5萬輛,超過鈴木成為泰國第八大汽車品牌,市場份額接近2.5%。

2017年6月,吉利通過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49.9%股權的方式,開啟進軍東南亞的市場戰略。在吉利汽車的資金與技術支持下,寶騰汽車2019年累計銷售新車100,821輛,同比增長55.7%。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2017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分公司正式投入運營。截至2019年年中,上汽通用五菱已在印尼建立了超過100家銷售網點,銷售新車3萬餘臺,總銷量升至印尼乘用車銷量排名的第六位。

2018年4月,東風汽車在印尼推出東風小康品牌,並將風光580正式投放印尼市場。

2020年2月17日,長城汽車宣佈收購通用泰國羅勇府工廠,該收購預計將於2020年底前完成。

下南洋,中國車企開闢“第二戰場”

至此,國內銷量最好的兩家中國汽車品牌都在東南亞市場完成了落子。

鍾述

的確,對於吉利長城們來說,想要在東南亞市場動日系車的奶酪並不容易。但事實上,這種局面日系車也曾經面臨過。

二戰前後,東南亞市場是歐美品牌的天下,尤其福特和通用,挾著美軍“拯救者”的極佳好感度而在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滿街跑。後來,日系車正是採取我們熟悉的價格戰而在東南亞市場撕開了一道口子。在馬來西亞,當地人一度戲稱日本車為“米洛錫”,即用回收的錫罐頭做的車,形容皮薄價廉,禁不起磕碰。

從第一批日本車上世紀50年代末進入,到70年代末逐漸形成壟斷,日系品牌用了足足20餘年才將東南亞市場的主導權徹底搶過來。因此,對於中國汽車品牌來說,想要在東南亞市場有所作為,除了要不斷夯實內功,還要耐得住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