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新寶駿RC-6:跨界+旅行+轎車,差異化的又一步試探

評測新寶駿RC-6:跨界+旅行+轎車,差異化的又一步試探

“車輛的同質化”是在各類汽車研討會中都會出現的一個話題,錢能買到好的發動機、好的平臺、好的調校工程師,在成本接近的情況下,各家的集成能力基本決定了性能的差別,而集成能力的差別在車企直接的差異並不明顯。既然產品性能相近,就需要車企拼其品牌的定位和底蘊,想買豪華,你不會錯過奔馳,想要運動寶馬是你繞不開的話題——即使它現在已經為了舒適妥協得讓人心痛,而這種根深蒂固的定位形象恰恰是國內車企的弱勢,畢竟國內的汽車工業起步不過也就是幾十年。

今天我所拿到的就是一個在差異化上非常敢於邁步的產品——新寶駿跨界轎車RC-6。

評測新寶駿RC-6:跨界+旅行+轎車,差異化的又一步試探

這是一款跨界+旅行+轎車,這個定位的車型在國內非常罕見,沃爾沃的V90CC和奧迪的A6 allroad算是市場上面的同類車型,但是40W以上的售價使得這個細分市場的銷量可以忽略不計。

相比V90CC等車,這臺RC-6似乎更純粹——V90 CC和A6 allroad是基於其轎車通過外觀套件的變更來獲得一定的野味,而RC-6並沒有基礎轎車款,直接推出的就是離地間隙達到190mm以上的跨界車。RC-6前燈放棄了寶駿最近幾年很成功的分體式大燈設計,遠近光一體式的前大燈雖然用了時下流行的開眼角,與中網連通,但是過於碩大的面積少了一些犀利感倒是更符合SUV粗獷的氣質。側後方是我認為這臺車最漂亮的視角,U型的尾燈點亮後效果不錯,光帶均勻有種琉璃的質感,頂部的溜背線條從B柱開始流暢的延續到車尾,在尾蓋尾部形成了一個小鴨翼。雙腰線的下面一條,在後軸之後有一個明顯的上揚,增加離去角的同時相比傳統轎車平直的腰線設計增加了一些動感。

當然部分視角的觀感還是很挑戰我們的審美接受度,相比轎車RC-6過高的離地間隙,導致從側向平視時底盤下部較空。離地間隙與車高的比值完全偏離了我們日常的SUV或轎車的感觀,由此帶來的不協調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接受過程。

評測新寶駿RC-6:跨界+旅行+轎車,差異化的又一步試探

內飾方面值得一說的就是大連屏了,雖然這個設計在自主車型中已經屢見不鮮,但是實際的顯示效果還是很讚的,玻璃貼面的工藝,屏幕的顯示細膩程度和流暢度都值得肯定。不過除了屏幕之外內飾的亮點就不多了,中控臺使用了大面積的軟質材料,但是表面紋路看起來塑料感較強,內飾的材質和色彩過多,拼湊感較強,尤其空調出風口的彩色,這種硬凹討好年輕人,視覺效果比較尷尬。總之,新寶駿同期產品的RS-5和RM-5內飾已經能讓人眼前一亮,而RC-6則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評測新寶駿RC-6:跨界+旅行+轎車,差異化的又一步試探

動力部分的配置為1.5T+CVT/MT的組合,結合整車重量1510kg,算是家用車中規中矩的配置,我這次試駕的是CVT車型,先來說說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各自表現。這臺發動機相對來說發力較晚,1500轉以下的低扭部分表現自然是小排量增壓的無力感,在1500至2000轉,動力開始攀升但是曲線較平緩,2000轉以上才能感受到明顯的渦輪加持的動力輸出。

這臺CVT變速箱的蠕行響應很快,沒有任何遲滯,但是加速到7kph的蠕行額定速度試駕稍長,大油門起步的感受其實並沒有大家印象中的肉,液力變矩器的增扭作用,彈射起步可以輕鬆讓前輪失去抓地力。CVT區間擋位的特點使得其在平順性上有天生的優勢,換擋的過程無法察覺,除了TC液力變矩器解鎖和閉鎖的30kph左右會存在一些頓挫外,其餘速度段平順性表現較好。當然換擋的響應和速度就是CVT的劣勢了,這款變速箱也不例外,深踩油門需要大幅度改變速比時,發動機轉速的攀升就需要一些時間,動力響應的速度不達預期。另一方面,高速巡航的速比足夠小,轉速維持較低,120kph約在2500轉左右,拿出了CVT家用的經濟特性。

評測新寶駿RC-6:跨界+旅行+轎車,差異化的又一步試探

所以綜合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表現,最終到整車上0~30kph還是比較輕鬆的,變速箱增扭彌補了小排量發動機的低扭,起步足夠應付。30~60kph液力變矩器鎖止,增扭作用消失,在速度30kph左右有明顯的速比變小發動機轉速隨之降低的過程,發動機轉速掉入非增壓區間,這一段動力的落差是比較明顯的,較容易造成市區的動力肉的感覺——而這一段常用區間的表現,也是我對這套動力總成最大的抱怨。

評測新寶駿RC-6:跨界+旅行+轎車,差異化的又一步試探

制動是這臺車性能上為數不多的亮點,制動踏板的空行程非常短,制動的感受很緊湊。最初段些許的空行程後,制動初段的響應迅速,制動力的輸出隨著踏板行程和力的增加非常線性。制動力隨踏板行程的力和行程的增加曲線斜率較大,更接近德系的調校,是我比較偏好的類型,這樣的制動優勢就是在需要中度制動的時候能很快達到,制動信心較好,弊端就是輕制動時候需要腳更精細的控制。

跨界車型的底盤調校本來就是一個難點,需要兼顧轎車的操控和SUV的壞路舒適性,但是較高的離地間隙和更高的重心,使得在操控調校時需要更高剛度的彈簧以及高阻尼的減震器設定。

RC-6的轉向響應中間有些許空位,幅度屬於家用車中等範疇,中位至非中位的過度較為線性,指向的精準度和車輛的循跡性與轎車相比還有差距。操控上日常駕駛時側傾還是比較可控,但是一旦側向加速度超過0.4G,車輛的側傾幅度就會變得比較明顯,給駕駛員一些不安全感。車輛的不足度偏小,雙移線操作車尾較容易產生橫擺。

因此,這輛車更多的樂趣不是來自乾地操控,而是可以用一臺轎車的坐姿和視角享受一下刨泥的樂趣。

舒適性方面,車身控制是一個弱點,雖然沒有那種長波的車輛前後搖晃,但是車身小幅度的短波急促運動很多,即使在平整的路面,這個現象也會出現。給人的感覺是懸架對於路面的過濾並不乾淨,甚至有放大的跡象。衝擊感,尤其是大沖擊的感受較好,可以放心的應對壞路的坑窪,衝擊的幅度經過懸架傳遞到車內的餘量容易接受。整體這套底盤我認為是在努力的堅固其作為跨界的責任,從城市和壞路的取向中,更偏向壞路部分,但是綜合的效果並不理想。

評測新寶駿RC-6:跨界+旅行+轎車,差異化的又一步試探

總結:

差異化其實是把雙刃劍,“誘惑”的說這款車型幾乎沒有直接競爭對手,這也是車企都在不遺餘力甚至有些冒險的挖掘差異化的原因,而令人沮喪的是大部分這樣另類定位的車型,最終都會因為大眾的不接受而黯然離場——在你沒有競品的同時其實也失去了大部分潛在用戶。最近成功的案例屬於“coupe型SUV”,由豪華品牌的寶馬X6逐漸席捲至國產的星越等車型,另類變成了時尚,銷量和溢價率都表現不錯。

回到這次的主角RC-6:較為普通的性能表現,能否撐起“cross型CAR”的市場?還有待驗證。

文|莫逸龍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