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導語:齊大非偶,其實是冷清秋對自己的評價。


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當她終於意識到,當年的兩個人有多天真的時候。他們的路,也已經走到了盡頭。

1,情不敢至深,恐大夢一場

當年的他們,或許可以不顧一切。不顧兩家門第的差別,不顧白家的家世與背景,甚至不顧金家那所謂的大家庭裡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覺得有了彼此,就是有了一切,就像當年金燕西曾經於大婚前夕,對冷清秋掏心掏肺的一番話:

“你放心,我絕不能讓你有什麼為難之處,燈在這裡,我要是有始無終,打不破貧富階級,將來我遇著水,水裡死,遇著火,火裡……”

而當年的清秋則立即丟了手上的針線,搶向前一步,用手掩住了燕西的嘴,並問他為什麼要起這樣厲害的誓。我相信,清秋當時已經對燕西卸下了最後一道心防,終於可以真正的安下心來繡她的嫁衣,等待著成為新嫁娘。

十幾歲的少女,在初次戀愛時總會天真的近似愚蠢。恍若白日夢一般,天上掉下來一個英俊帥氣且又多金的男子,兼有著浪漫和才華,深情且溫柔,眼中心底唯你一人。

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這一連串的喜悅足以使任何一個女孩子衝昏了頭腦,更何況,這並不是清秋一人的幻想,而是彼此的互相喜歡,是金家的七公子動了真心的喜歡。之所以用了喜歡這兩個字而不是愛這個字眼,是因為我覺得,當年算得上是情竇初開的兩個人,也許還不懂得什麼是愛。

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金燕西的感情經歷較白紙一般的清秋而言也許勝之一籌,可那也不過是與門當戶對的白小姐的打打鬧鬧,其實直到結婚之時,燕西心底對清秋的定義也許還只是一個性子軟糯溫吞,雖然受過新式教育,但卻仍然有著舊式小家碧玉情懷的女孩子。因著清秋性格里這一點舊式,她或許可以成為一個溫柔嫻靜的舊式太太,一箇中看不中用的珍貴花瓶。與家裡那三位飛揚跋扈,惹是生非的嫂子有所不同。清秋的身份性格乃至學識水平,於外可以匹配燕西的面子,於內可以不問燕西的花天酒地。

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也許,如果燕西當年遇見的並不是清秋,而是另一個綰著如意雙髻,穿著天青色衣裙,脖頸上所繫的西湖水色的矇頭紗因坐在膠皮車上而被風吹的翩翩起舞的女孩子,我們不敢保證,燕西會不會依舊對那個女孩子動心。冷清秋之於燕西,是他從未交往過的類型,和嬌蠻的白小姐,家裡的姨太太,乃至歌舞廳裡見過的女人都不一樣,許是因為這種從沒有過的新鮮感,他動心了。

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是的,他動心了。因為動心,他放下身份,租下蓮花衚衕的閒置房屋,與清秋做了鄰居;因為動心,他打聽清秋的喜好,為她送上一份又一份的禮物;因為動心,他不惜與白秀珠決裂,大鬧金府,只為與清秋成婚。

2,卦不敢算盡,畏天道無常

讀《紅樓夢》時,我們往往長嘆於其未完的結局,無盡的遺恨,感嘆著林黛玉與賈寶玉之間的大夢一場。可是《金粉世家》卻與之不同,這部被稱為“民國時期的《紅樓夢》”的文章鉅著,以其別樣的發展讓人扼腕嘆息。在《金粉世家》中,我們看到的,是燕西與清秋的婚禮如約舉行,婚後的開端也似乎並沒有我們之前擔心的那麼嚴肅與壓抑,而這種發展不由得使讀者心生幻想,極力派遣開導著自己,告訴自己,之前書中所展現出來的隱隱約約的壓抑感只不過是空穴來風,並無實據。

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只是可惜,《金粉世家》的本質上不是甜甜蜜蜜的言情童話,而是現實。說到底,如果此書戛然而止,那麼給讀者帶來的可能是意猶未盡,而不是大夢一場,天道無常的無奈以及無力之感。

對於清秋這樣一個偏於舊式的女子來說,婚姻,無疑是她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作為燕西追求的對象雖好,可是其地位是不穩定的,且二人差距懸殊,晚一分結婚,便是多了一分的未知。可是她也許未曾想過,儘管情人的位置不近乎人意,可是不穩定的同時,又兼有著一絲獨有的魅力。忘記日常的柴米油鹽、瑣碎雜事。兩人之間所擁有的的只是耳鬢廝磨,溫柔體貼。在難得的見面之時,雙方都羞澀的展示著自己最為美好的一面,扮演著無可取代的戀人角色。當低眉順眼、柔情蜜意的戀人開始花天酒地,當幻想的夫妻美滿變得橫眉冷對,清秋的心,一點點的變得冰涼。

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3,天地將傾,怎能無恙

最後的最後,終是一場大火了結了一切,曾經的總理府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眾人紛紛各奔東西。獨居西樓的清秋,也在那一場大火中失了蹤跡,攜子出走。

讀《金粉世家》,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就當我以為塵埃落定,兩人自此以後不會有任何交集之時,一封無名信被送到了燕西的手上,信中這樣寫道:

燕西先生文鑑:

西樓一火,勞燕遂分,別來想無恙也。秋此次不辭而別,他人必均駭然,而先生又必獨欣然。秋對於欣然者,固無所用其不懌,而對於駭然者,亦終感未能木然置之。何也?知者謂我逃世,不知者謂我將琵琶別抱也。再四思維,於是不得不有此信之告矣。

不管曾經如何,我們是真的該散了,我們分屬於兩個世界,與你曾經的大夢一場,於清秋而言,不過黃粱一夢。恍若前塵往事,歷歷在目,亦如桃花扇侯李兩人入道時所言:回頭皆幻影,對面是何人。從此以後,互不相問,自當相忘於江湖。

結語:

其實我們並不能說誰對誰錯,兩人對於婚姻的理解不同,對於生活的理解不同,甚至對彼此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當曾經不曾向對方展露的一面逐漸浮上水面,兩人的關係,也就無可奈何的漸行漸遠。所謂精神上的齊大非偶,更甚於一切。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自相矛盾的,人原本就是由不相一致的各種性格品性、行為思想以及所謂的道德倫理所約束並胡亂組合而成的矛盾體,混合物。而時間以及經歷,則是標誌著我們本質過渡乃至變化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