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唯一武状元——昌伊苏

昌伊苏(1792-1850年)字朴园,满洲正黄主旗人。清嘉庆丙子 (1816)武举,庚辰(1820)成进士,殿试一甲一名,授乾清门头等侍卫。历官四川夔州协督标中军协,陕西潼关协副将,甘肃宁夏镇西宁镇和河南河北镇、河洲镇总兵,陕西固原提督,直隶提督。他是德州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武状元。 乾隆五十七(1792年),昌伊苏出生在德州城内东北隅满洲营一个护城兵家里。幼年父母早亡,由养父邦古那抚育成人。14岁时,被送入德州满洲营城守御署(今房管局大楼址)当差。由于昌伊苏聪明勤快、体质健壮,不久被提拔为班头,专门侍奉城守尉大人。 嘉庆十四(1809年)秋,青州府满洲驻防营都统来德巡察(清代 德州旗兵驻防营,归青州旗兵驻防营都统管辖),年仅17岁的昌伊苏得到赏识,从此德州满洲营官员对昌伊苏另眼相待,尽心教练,器重栽培,为他后来取得功名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州唯一武状元——昌伊苏

昌伊苏得中武状元时,年仅28岁,留京任头等侍卫,入宫廷侍从皇帝左右。朝廷赐白银千两,命其在德州修状元府第(今德州市第一针织厂址),并赐御匾一块,以示殊荣。

德州唯一武状元——昌伊苏

道光十二年(1832年)昌伊苏奉被授予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旨率精兵3000人,后增兵2000人,赴台湾镇抚农民起义组织“天地会”。他到台后,大肆“杀戮加掠夺”,“天地会”在他制造的风血雨中被镇压下去,他因此得到了清廷统治者的赏赐,赏黄马一件和“奋勇巴图鲁”(满语勇士)称号。 道光十八年(1838年),昌伊苏镇台满6年,奏请回籍养病。回到德州,于城东置办田产百顷,成为德州满洲营最大的官僚,地主,后昌伊苏出资在城北大运河东岸的北厂村,修建了天后宫(俗称海种娘庙)一座,经常前去焚香烧纸,顶礼膜拜。道光三十年(1850年 昌伊苏在病恹折磨中死去,卒年58岁,葬于城东刁李贵村西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