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石林县”源于“路南县”,路南县源于“路南州”,路南州源于“落蒙万户府”,落蒙万户府源于“撒吕城”时期的“落蒙部落”,路南,是落蒙的彝族撒尼语谐音。

撒吕城里的落蒙部落,号称三十七部最大的老虎(落:虎;蒙:大),部落管辖的版图到哪里?因为没有文字的准确记载,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了。

石林有记录的历史疆域,始于元朝。

元朝时期,废弃“学地山”上的撒吕城,并在“紫玉山”建“落蒙万户府”,同时,朝廷赐封皇亲普鲁海牙(妻子:明珠)将军镇守一方。

据《元史·地理志》里记载,“落蒙万户府”的版图最大的时候,含盖了师宗、陆良、泸西、弥勒、宜良、澄江,甚至会泽部分地区,可是这样的局面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元朝执政百年都不到就灭亡了。

元朝灭亡以后,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落蒙万户府改为“路南州”。

“辛亥革命”以后,路南州改“路南县”。

路南县最早绘制的地图,是民国时期,留学日本、同盟会的马标任路南知事(相当于:县长)绘制的,今天的我们只要看看那个时候的地图,就知道石林有多大。

在马标绘制的地图中,当时的石林除了与现在的弥勒、泸西、陆良、宜良接壤以外,还和嵩明、寻甸、马龙、华宁、澄江等县接壤,版图西北至寻甸州130里,东北至马龙州130里,陆良州40里,东至广西(泸西)80里,西至宁县90里,宜良县30里,东西广百里,南北220里。

据史料记载,至民国时期,路南县分东、南、西、北、中五个区。五个区又改为十三乡、镇,分别是:鹿阜镇、石林镇、圭山乡、芝云乡、兴隆乡、板桥镇、宝山乡、麟马乡、大村镇、宏图乡、禄丰镇、古城镇、宝洪乡。

石林县的版图曾经很宽广,那石林县是如何一步步变小的呢?

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是我的困惑,直到有一天,我看了《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政志》,又走访了一些老领导以后,才明白了石林县为何会变小,这与上级政府的调整有关,同时还与解放以前的“云南六大穷州” 的历史背景有关。

纵观马标绘制的地图和《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政志》里的县城街、路、桥、巷、村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石林版图的变小开始于1949年初,从这一年开始,石林的版图就一直在改变。

在改变的过程里,是越划越少、越变越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民政志里的记载,石林县自1949年开始,分别划给弥勒、宜良、马龙、泸西四个县的分别是:

1949年2月,“弥泸路”成立专区,石林县划给弥勒县:大村镇辖区的大石洞、小新厂、三棵树、莺歌塘、烂泥箐、大土比、小土比、红石岩、油乍地、大平地、新村大平地、泰来厂、羊屎厂、龙踩塘、舍莫、泥舍村、马槽沟、马家新村、大茨肥、尖山、上树密沼等23个村子。

同时划给弥勒县麟马乡辖区的:大色多、旧地基、哨坡、哨坡新寨、大麦地、新哨、李子寨、罗母箐、麟马洞老寨、麟马洞新寨、小叠水、青土厂等13个村子。

1949年初划给宜良县:宝洪乡的裴家营、荷花潭、大箐、大园子、张家村、草房、罗家庄、七角村等8个村。

1951年初划给宜良县:洪山区所辖的古城镇的古城街、下四甲、唐家营、狗街子、南北村、下河营、上河营、小张营、燕子营;西山乡的旧县、万户庄、黄家庄、乐善村、甸房、香树坡、张家林、韩文秀、茴香村、大乐山等20个村子。

1953年划给弥勒县:第一区戈西乡的戈西、马皮、麦地冲、所西达下村、小龙潭、干塘子;第六区结胜乡的:者衣村;大树乡的:磨革村、蝙蝠洞等9个村。

1953年划给宜良县:第八区大河者沟、三家村、小板田、红石岩、素珠村、大公山、滥秧田、五道水、松毛园、磨门河、双龙沟、白石岩、瓦窑坡、红米珠、梨棵、水田村、小吉利村等17个村。

1954年划给马龙县:第五区的月照村、板田冲、拖沟、俄子箐等4个村。

1955年划给宜良县:第三区北山乡的十字坡村1个。

1956年划给宜良县:第五区(洪山区)全区的先觉、木龙、小河、羊桥、尼龙、保公、石子、德马、明月、甸尾、阿宝等11个乡共97个自然村。第三区大哨乡的青山村1个,面积484平方公里。

1960年划给宜良县:石林公社小兑冲管理区的大兑冲、小兑冲、林荫寨、支锅石、土黑、三湾、大松毛地7个村子。

1960年划给泸西县:圭山区矣唯哨乡的者白村1个。

1961年划给泸西县:圭山区普拉河管理区的岂尼黑村1个。

1964年初划给宜良县:竹山区全区的禄丰村、徐家渡、团山、豆达、玉龙、路则、白车勒、新寨等共8个乡129村,同时划出去的还有四区小哨乡的全乡共10个自然村,以及三区北山乡的7个自然村。

1964年划给宜良县:大叠水、小河、葫芦塘、林庄、陷塘、红元村、红石岩、岩子脚、麦车旧、小羊寨、小泥西、高田、麦地山、碧色村、新改田、路革、左列、老深沟、大烂福、下烂福等10个村子。小哨、上白水田、下白水田、回子塘、大狗黑底、小狗黑底、小团山、小摆田、黄泥田、青草凹等10个村子。

2000年,因柴石滩水库淹埋划给宜良县:北大村乡盘江办事处的水车、小圭龙、大圭龙、大溜子4个村子,林口铺办事处的磨古、大麦地、乌龙箐3个村子,总面积31.055平方公里。

红河州弥勒市的雨补水库,是云南省“九五”期间的重点水利工程,工程于1997年开工建设,于2002年下旬完工,之后下闸蓄水,蓄水以后,共淹埋石林圭山左溪耕地395.856亩。

以上是从石林划出去的村落,那划进石林的呢?

从1949年开始,先后从泸西县、陆良县、宜良县划入石林县的分别是:

1949年初从泸西县划进石林县:西屏乡的矣唯哨、拖湾、法块、海纳、老庄科、洗洒衣、汪家河7个村子。

1949年初从陆良县划给石林县:圭山乡的西街口、尾堵渣、大紫处、小紫处、沙坡、寨黑、威黑中寨、威黑老寨、威黑清水塘、格渣老寨、中寨、新寨、十字坡老寨、新寨、糯衣上寨、中寨、下寨、舍波、老板田、小板田、店房、亩竹箐、红路口老寨、新寨、双龙箐、口子上、水补衣、立马村、海邑老寨、中寨、新寨、下海子、老戈冲里、小戈冲里、额冲衣、大糯黑、小糯黑、矣美堵,划进来的是38个自然村。

1951年从陆良县划进石林县:大芭茅、路花、新木凹子、老木凹等7个自然村。

1954年由陆良县划进石林县:七区的宜奈村、插花地的干沟河、羊见沟、蔡营、大村、中村、摆衣村、新村、上前所、下前所、陆冲、豹子洞共12个村。

1955年从陆良县划给石林县:七区的天生关、高石哨、石板哨、和摩站、寺背后、站屯等6个村子。

2000年因柴石滩水库淹埋从宜良县划进石林县的是:狗街镇小哨村委会的小团山、小狗黑地;竹山乡叠水办事处的大叠水、陷塘共4个村子,面积13.876平方公里。

在划进石林的疆域中,陆良县划给石林是最多的。

纵观石林县版图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出,从1949年初开始,石林县先后划出377个村子,但是,从外县划进石林来的却只是58个村子,在不断划分的过程中,划得最多的一次,是1964年,石林一次性划给宜良县158个村子。

石林为何一次性划出了那么多土地给宜良呢?这就要从石林的1956年11月12日开始讲起了。

这一年,中共曲靖地委批转路南县委:“关于你县成立彝族自治县一事,现经省委同意,中央批准转告给你们。”

从此,“路南县”改为“路南彝族自治县”。

之后的1958年11月22日,撤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宜良县。石林县并入宜良县以后,宜良县的英雄大沟和宜良氮肥厂等企业都是在两县的共同努力之下建起来的,尤其是宜良在建英雄大沟的时候,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搭建沟渠的木材,这些木材大多是砍了阿怒山村委会青龙寺附近那些几人合抱的大树去搭建的,石林人民为宜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资源上的极大支持。

宜良人为石林风景区的绿化、美化也作出了应有贡献。

合并6年以后的1964年2月,中共云南省委决定恢复原来的建制。

因为宜良县、路南彝族自治县在合并以前,分别都有自己的建制,所以,按照1958年合并以前的行政区划,各自回归。

中央文件下达到全国各地以后,合并的区县,纷纷各自回归,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石林却发生了一件事,且引起了中央的关注,最后以发文的方式来处理。

事情是这样的:石林和宜良两县分开以后的4月份,正值石林县“四干会”召开,当时,属于路南县竹山区的领导和村干部在区委书记的带领下参加路南县的“四干会”。

第一天是会议报道,竹山区的领导在县政府招待所(原竹庄宾馆、现巴江商业中心)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吃过早点以后,竹山区的领导、干部们,在区领导的带领下,未参加四干会,却回了竹山区政府所在地禄丰村。

竹山区的干部回了禄丰村以后,便去找宜良县的领导,请求宜良县承认他们的行政隶属关系。

面对竹山区领导所提出来的要求,宜良县的领导一看,这怎么行,行政区划不是一个人说了就算。

所以,宜良县也不敢接竹山区。

宜良县的领导不敢接纳,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摆下了,在竹山区,曾经有整整几个月的时间,因行政区划归属的不明确,导致这里的一切行政工作都停了下来,之后,竹山区领导带着人到曲靖地委一次次反映情况。

在这些领导的一次次努力下,曲靖地委把竹山区从石林县的版图划给宜良县。

可问题并没有结束,不知什么原因,这件事情被中央知道了。于是,中央就竹山区的这件事情,在全国发文通报。

发文通报的时间是1964年6月5日,国务院第145次会议通过: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已经合并到宜良县的原路南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路南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6月15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又以【65】号会办秘字417号文件,强调“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

中央和云南省的文件都发了,但是,竹山还是没有回到石林。

竹山为什么不愿意回石林呢?

从当时客观的角度来讲,竹山区政府的所在地禄丰村,有滇越铁路的米轨小火车经过,交通便利,禄丰村海拔低,一年四季盛产水果和蔬菜。

在当时的整个石林县境内,除了鹿阜镇所在的县城以外,条件最好的当数禄丰村,不少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进不了县城的,大家都争着前往禄丰村。

1958年,两个县合并以后,竹山区的领导更高兴了,因为,他们到县城,不需要再像到石林的鹿阜镇开会一样,早上早早吃点早点,就要爬山涉水的,一直要走到傍晚时分才可以走到石林县城。

竹山并入宜良以后,直接坐上小火车就到县城了,又方便又快捷。

竹山区到宜良县城和石林县城的差距就是一种悬殊,更何况,之前的石林和宜良合并了6年,禄丰村的领导已经适应了到宜良县城开会、办事。

以上是竹山区离开石林的一个原因,其实,除了以上正当的理由以外,也有个别领导的私心在作祟。

因为,石林和宜良分开以后,工作人员的工资只能按照合并以前所属地区来执行。当时,石林的工资标准是3类地区,而宜良县是6类地区,3类地区与6类地区相比,工资的差别是3-5元钱。

1964年的3元、5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因而,站在个人私利的角度上来说,竹山区领导的选择也是一种自然。

沧海桑田的沉沉浮浮中,半个世纪晃眼已过,如今的人们,早已不再关心身外的一切了,重要的是你在发展的时候,我是否停滞不前,你的招商引资不断出成绩的时候,我的项目是否也在“哗哗”落地,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石林彝族自治县地图(88年)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路南公路铁路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路南县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路南州境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路南县略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路南中期近城略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路南州公署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路南州文庙图

石林县辖区地域变化及旧地图

2017年石林县地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