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的數學》:從生活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

這段時間娃爸十分熱忱教孩子數學,每天借“小超市”的遊戲讓孩子學10以內的加減,可惜效果不佳。

看著娃爸由幹勁十足到怒髮衝冠,我心想萬里長征剛開始,這樣下去可不是長久之計。剛好書友在群裡推薦了《媽媽教的數學》《爸爸教的數學》,我趕緊下單買了一套,想著磨刀不誤砍柴工,理論指導實踐總比自己瞎摸索強。

我翻完了《媽媽教的數學》,最大的感受是:生活處處有數學。作者孫路弘通過自己的經歷,講述他的母親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從生活細節出發,對他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媽媽教的數學》:從生活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

原來貌似尋常的生活,竟蘊藏著如此美妙的數學原理;原來乘法口訣可以用手指頭來表示;原來多位數的乘法還可以用格子法,書裡還有不少教育智慧,我擇取三點和大家分享。

《媽媽教的數學》:從生活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


1. 錯誤是學習的最佳機會

輔導作業時,家長們一看到孩子有錯題就開始著急上火,“怎麼上次講過的還出錯?!”我和娃爸也是這種類型。作者的觀點是:錯誤其實是學習的最佳機會,把握這樣的機會,有助於孩子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找到自己理解數學概念、運算方法和知識原理的方法。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不過實踐起來容易忘,所以需要常忘常學,不斷自我提醒,這大概也是讀書的意義。


《媽媽教的數學》:從生活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

檢查低年級乘法作業,如果孩子做錯了,可以幫助孩子換個格子法重做一遍。“孩子出錯很正常,這是大人們找到好方法的機會。”“媽媽留心自己的孩子,當發現他出現錯誤、失誤、挫折時,能在他面前換一種方式重做一遍,這比僅僅口頭批評他來得更深刻、更有意義。”努力讓挫折和失誤成為激發孩子興趣的機會。雖然很難,但我們可以試一試。

2. 大聲把思考方式說出來

我比較擅長寫,不太擅長說。可能我想得很好,但是我說得會比我想得、寫得遜色很多,這在職場裡很容易吃虧,一直以來我也很想取長補短。現在堅持寫書評,也是希望可以讓長處更長,同時在寫的過程中也可以梳理思路,為說做好準備。

《媽媽教的數學》裡有個觀點我很贊同:平時訓練孩子把解題的過程說出來。“說出思考的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啟發智力的方法,能夠說出來的思考,印象自然會更加深刻。”

《媽媽教的數學》:從生活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


可能這樣解題速度會慢一點,但一來隨著邊想邊說的習慣慢慢形成,解題的思路會越來越清晰。以後我們只要聽孩子講思路,就可以準確把脈出孩子做不出來題目的癥結所在。二來可以通過說的過程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避免像我這樣想得出、寫得出、說不出,畢竟以後進入社會,能做很重要,能說更重要。

現在小朋友的線上思維課每週有一個課後作業是錄“小老師”視頻。讓孩子當小老師,教大家這道題他是怎麼做的,其實這就是在訓練孩子說出思考的過程,我覺得非常好,所以每週都會很積極地督促他講題,給他拍小視頻。

3.孩子不會做題父母怎麼辦?

昨晚聽了一場線上心理學的講座,演講者說因為他經過專業訓練,所以遇到問題可以從另外一個維度去應對。這讓我聯想到如果孩子不會做題,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換一個維度去應對,而不是簡單地責備孩子或直接上手幫他做。

《媽媽教的數學》:從生活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


《媽媽教的數學》提供了一種思路:請孩子把不會的題目講出來,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講;講得過程中父母點頭就可以,表示在認真聽;等孩子講完後,父母開始提問,就剛才沒有聽明白的地方一個一個地詢問,不斷重複孩子講出來的內容,並漸漸組織成一段完成的話,把題目講清楚。

面對孩子不會做的題,作為父母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我們不是槍手,而是引導者。如果可以,儘量輔導孩子理解題目,通過舉例漸漸帶領孩子自己去接近題目的答案。從低年級開始,幫助孩子自己理解題目,建立解題信心,到了高年級就可以放手了,因為那時我們想做也不太容易了。

《媽媽教的數學》:從生活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


米爾頓·弗裡德曼在發表菲爾茲獎章時曾說:“澆灌數學之樹使之常青……最根本的是要努力改變社會導向,使孩子們從上小學起就能喜歡數學而不是視數學為坦途。”生活處處有數學,媽媽教的數學“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從生活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是讓心智開啟的鑰匙,讓孩子擁有興趣迸發的力量。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與寫作,歡迎關注。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