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上100節美術課,不如先弄清楚藝術啓蒙到底該做什麼

孩子三歲了,好像很喜歡畫畫,我應該帶她去畫畫課嗎?美術培訓班要怎麼挑選呢?有什麼推薦嗎?孩子最近對畫畫的興趣日漸減弱,有什麼方法提高他的興趣嗎?孩子喜歡畫畫,可都畫的歪七劣八的,要不要送去興趣班薰陶薰陶?

……

對於孩子的畫畫興趣,家長們總是焦慮的各種問題。孩子有興趣焦慮,孩子沒興趣也更焦慮。於是,迫不及待地就開始送繪畫班,美其名曰:不要錯過孩子的天賦。然而事實呢?在興趣班良莠不齊的前提下,送孩子去無疑就是送孩子去“想象力的監獄”,孩子最原生態的自由的相信箱裡,就在簡筆畫、機構畫(美術班的套路)裡一點點扼殺,而你也許孩子為了孩子畫一隻小鳥像不像而較勁,孩子為孩子似乎畫了一幅特別美的畫面而沾沾自喜。然後,也許沒有然後,只看到孩子按部就班地畫著、臨摹著,到最後發現孩子,離開老師,離開美術班,孩子永遠重複著畫那幾樣,手畫不出“心”,或者連原本長著想象力翅膀的“心”也消失了。

帶孩子上100節美術課,不如先弄清楚藝術啟蒙到底該做什麼

到底哪兒出錯了呢?作為家長,我們到底該如何引導孩子的藝術啟蒙呢?

對於孩子畫畫,與其糾結於孩子畫面的是否好看,焦慮孩子暫時畫畫會不會就是放棄,著急於孩子的技法是否成熟,或者因為自己的無知去評判孩子,不如弄清楚藝術啟蒙到底是做什麼?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著藝術大師們的著作裡,他們以自己的經歷、經驗,濃縮在小小的繪本里,傳達著他們的藝術啟蒙主張,也道出了藝術啟蒙這個大話題的最本質的原則:

帶孩子上100節美術課,不如先弄清楚藝術啟蒙到底該做什麼

(一)

藝術啟蒙原則一:請尊重孩子動筆的任何一“點”

繪本:《點》

故事很簡單,一個小孩就是不會畫畫,老師鼓勵她讓她畫點什麼,她用筆使勁在畫紙上面戳了一個點,老師說:請簽名!於是這個點被鑲近畫框,掛在了美術教室裡。這個小孩想,我還能畫出更好看的點,於是畫了各種各樣各種顏色的點。老師為她的點組織了一個展覽,她的點轟動了全校。這時候一個她的崇拜者對她說,我就是不會畫畫,怎麼辦啊!她說請你隨便畫畫,那個小孩顫抖著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線條,然後她說:請簽名!

這個點有那麼神奇嗎?不是編來騙孩子畫畫的故事吧?

當然不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就是繪本大師——彼德雷諾茲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將其畫成這個繪本《點》。這本書的最後有一句話,獻給我七年級的數學老師——馬特森先生,是他鼓勵我“畫一筆”。在此,不得不敬佩這位偉大的數學老師馬特森先生,這本該是美術老師的任務,最後竟然由一個數學老師來完成。向這位偉大的數學老師致敬!

這位老師並不是教會了他如何去畫,而是給了一個更重要的東西——信心。畫畫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難的只是——有信心提筆去畫自己想畫的東西。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般都充滿了畏懼的心理,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是老師和家長最重要的工作。當孩子充滿了信心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夠克服了。可是這樣的老師和家長實在太少了!我們不得不佩服那位美術老師,是她鼓勵了不會畫畫的孩子“畫一筆”。正是這畫一筆,最後成就了一位繪本大師——彼德雷諾茲。請尊重孩子動筆的任何一“點”。

帶孩子上100節美術課,不如先弄清楚藝術啟蒙到底該做什麼

(二)

藝術啟蒙原則二:不要將藝術侷限於畫畫,色彩無處不在,藝術無處不在

繪本:《沒有蠟筆的一天》

從畫一“點”開始,孩子喜歡上了塗塗畫畫,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呢?也許莉莎的故事能幫助你。

喜歡畫畫的莎莉的畫畫紙用完了,填色書都填滿了,她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直到她看到空白的牆,才找到了可以畫畫的地方,但是這樣畫畫對媽媽來說是不可以接受的,媽媽一把抓過莉莎的蠟筆桶,並告訴莉莎“今天不許你玩蠟筆了”這本書讀到這裡,開始明亮鮮豔的畫面色彩一下子也變成了灰暗的顏色,就像莉莎的心情一樣,滿滿的憂傷。媽媽收走了“破壞”工具,莉莎的世界變得灰暗。還好,莎莉在外面褲子蹭的綠色讓她眼前一亮,原來不只是顏料蠟筆有顏色,大自然中有這麼多天然的色彩,天然的畫筆。莎莉用石頭,樹葉等等材料創造了最後的那幅“自畫像”,多麼精彩!

看到這裡,你想到什麼?你也曾阻止過孩子在牆上畫畫對嗎?還好,媽媽的阻止沒有讓莎莉卻步,而是發現了另一個繪畫世界,發現青草有綠色,花瓣是紅色,泥塊就是土黃色……大自然中有水彩得不到的顏色,有蠟筆繪不出的形狀,有工具畫不出的線條,只要心中有色彩,色彩無處不在!

與其阻止孩子在家塗抹了白色的牆壁,不如和孩子一起來到大自然中,用發現美的眼睛,用大自然中最“妙”的畫筆創造心中最美的世界。因為藝術不止是畫畫,色彩無處不在,藝術無處不在。

帶孩子上100節美術課,不如先弄清楚藝術啟蒙到底該做什麼

(三)

藝術啟蒙原則三:每個人的畫都應該很不一樣,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繪本:《創造自己的世界》

在孩子繪畫過程中,家長們最大的評判就是:畫的像不像,畫面美不美!《創造自己的世界》 的作者勞拉接受藝術教育的早期,也曾被評判畫得好與壞。如果畫得像照片一樣真實就能得高分,稍微畫得抽象一點就會被認為不好。作為小孩子的她也不敢問為什麼,之後花了很多年才改掉一些習慣……“這些評價會讓小孩子感到不安,他們想讓自己的畫看起來‘正確’。但是在這本書裡,希望小朋友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就像每個人理想中的房子、寵物和國旗都不一樣。”

所以她認為:“如果要鼓勵小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畫畫,那我就需要展示多一些的繪畫方法。”在《創造自己的世界》這本書裡,勞拉·卡琳不僅僅用了一般的繪畫材料,如水彩、蠟筆、彩鉛等,還使用了立體實物、拼貼等表現方法。她拋棄了結構和人物的寫實,打破了限制,自由地創作,誇張的畫面結合動和靜、冷與暖,增加了情緒感染力,充滿設計感。作者用削鉛筆刀創造了媽媽;用一根吸管和一張橢圓形紙片創造了爸爸;用雞蛋創造了弟弟。這些創造出來的事物看似誇張,卻能深入到內核,表現出事物最大的特點。

每個人的畫都應該很不一樣,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因為,藝術啟蒙的路上,家長適時的放手與引導:放手讓孩子自由的繪畫,提供最高的繪畫土壤,引導孩子保持興趣,堅持初心,學會用美的眼睛看世界,創造自己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