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觀念越早知道越好?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觀念越早知道越好?

當然是學習啊!古文《三字經》就有“幼不學,老何為”之教誨。可見人生少年時代學習之重要。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學習的知識與時俱進有很大的變化。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由於“學而優則仕”與“讀書做官論”功利思想的根深蒂固,學習的知識主要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如《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統稱為四書。一些學有所成的知識分子們,可以通過科舉走向仕途,也是唯一十年寒窗追求的目標。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觀念越早知道越好?


歷史進入十九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工業蓬勃發展,使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開明官吏看到了中國教育的短板,自然科學教育方面的缺失,直接導致的實業經濟發展的落後,國家的衰弱。在搖搖欲墜的清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統治的認可下,以張之洞為主的清政府大臣們興起了“洋務運動”,並同時從教育教材知識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蹣跚學步開始了向西方學習,並派出了首批公費童子留學生,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觀念越早知道越好?


1898年中國第一個國立大學——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成立,正式將現代學科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納入教學專業門類,從而開始改變了中國兩千多年傳統教育的封建陳腐內容,也改變了知識分子讀書入仕獨木橋的人生追求命運,開啟了中國對自然科學探索研究的新紀元。

以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為又一歷史階段,中國對陳舊過時的封建文化倫理道德又進行一次大洗禮,相應的教育領域包括基礎教育至下而上的教科書也同樣的經歷一次吐故納新,至新中國建立對自然科學教育的更加重視,學科與時俱進的增加,培養出源源不斷的各類實用人才,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歷歷在目。

曾經一度在學子們中間流行一句話說到“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與封建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讀書做官論的思想相比,就足以說明時代的不同,教育的不同,學習知識的不同,賦予人學習理念志向的極大不同。

現在進入高科技突飛猛進的社會,社會的發展使學科門類更加繁多,社會競爭也日益激烈,與激烈競爭社會相適應,“素質教育”,“複合型人才”,又成為教育理論上的一種導向,也同時成為學子們走向社會尋找自己位置的優勢條件,錦上添花更靚麗的價值。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觀念越早知道越好?


最後,假如題主正是金色年華的青少年學子,心無旁騖,孜孜以求努力追求你的學業,就是你的人生正道。教育學科多多,社會行業多多,也是你們安身立命位置多多,機會多多。技能不壓身,實力是硬件,條條道路通羅馬。“范進中舉”封建知識分子的悲哀命運只能是永遠的歷史笑話。

2020年3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