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观念越早知道越好?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观念越早知道越好?

当然是学习啊!古文《三字经》就有“幼不学,老何为”之教诲。可见人生少年时代学习之重要。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学习的知识与时俱进有很大的变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学而优则仕”与“读书做官论”功利思想的根深蒂固,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统称为四书。一些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们,可以通过科举走向仕途,也是唯一十年寒窗追求的目标。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观念越早知道越好?


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工业蓬勃发展,使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明官吏看到了中国教育的短板,自然科学教育方面的缺失,直接导致的实业经济发展的落后,国家的衰弱。在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认可下,以张之洞为主的清政府大臣们兴起了“洋务运动”,并同时从教育教材知识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蹒跚学步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并派出了首批公费童子留学生,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观念越早知道越好?


1898年中国第一个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成立,正式将现代学科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纳入教学专业门类,从而开始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教育的封建陈腐内容,也改变了知识分子读书入仕独木桥的人生追求命运,开启了中国对自然科学探索研究的新纪元。

以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又一历史阶段,中国对陈旧过时的封建文化伦理道德又进行一次大洗礼,相应的教育领域包括基础教育至下而上的教科书也同样的经历一次吐故纳新,至新中国建立对自然科学教育的更加重视,学科与时俱进的增加,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各类实用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历历在目。

曾经一度在学子们中间流行一句话说到“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与封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读书做官论的思想相比,就足以说明时代的不同,教育的不同,学习知识的不同,赋予人学习理念志向的极大不同。

现在进入高科技突飞猛进的社会,社会的发展使学科门类更加繁多,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激烈竞争社会相适应,“素质教育”,“复合型人才”,又成为教育理论上的一种导向,也同时成为学子们走向社会寻找自己位置的优势条件,锦上添花更靓丽的价值。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和观念越早知道越好?


最后,假如题主正是金色年华的青少年学子,心无旁骛,孜孜以求努力追求你的学业,就是你的人生正道。教育学科多多,社会行业多多,也是你们安身立命位置多多,机会多多。技能不压身,实力是硬件,条条道路通罗马。“范进中举”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哀命运只能是永远的历史笑话。

2020年3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