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跳出世俗格局的认知,方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关于格局,庄子在《逍遥游》中这样一段关于鲲鹏起飞的论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一段话是说,北冥有鱼为鲲,鲲化鸟为鹏,鲲鹏展翅,其翅膀似天边的云一样大。当鹏决定从北冥迁徙于南冥时,他的翅膀振动着水面,激起的浪花传出几千里远,它一飞冲天,可以达到九万里的高空。

对此,蝉与斑鸠听说之后就笑着说: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跳出世俗格局的认知,方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的确,像蝉与斑鸠这样的动物,在它们的格局里,高度只有榆树那么高,世界也只有瓦房那么大,他们自然也不会理解鲲鹏的高度与境界,也自然只能局囿于自己的那个狭小的天地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井底之蛙又岂知天高地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永远活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他们喜欢整天聚集在一起,好耍小聪明,言语之间全是刻薄与嘲弄。

他们似乎永远都不会理解别人的努力,也永远都不会理解别人对阳光的追求与向往。他们甚至会“意味深长”的告诉你,你的努力,毫无意义。

这样的人就如同庄子故事里的蝉与斑鸠,他们的格局被狭隘的思维所局限,永远跳不出那个牢笼,所以才会让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变得浅薄,自然也难以达到逍遥的人生境界。

庄子:跳出世俗格局的认知,方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超出世俗的格局,是对事物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摒弃盲目跟风,更是坚守自己的一种逍遥境界。人生中总有一些事情,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主观意识,就能够改变事物发展规律的。如若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就要想办法拓宽自己的外在格局,给予自己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正如荀子在《天论篇》中所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刚健,事物的发展也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道家称之为“道”,佛家称之为“缘”,儒家称之为“命”。

格局开阔之人,懂得顺应天道而行,取得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而格局狭隘之人则往往企图以个人之意志改变规律,最终自然也是难以如愿的。

庄子:跳出世俗格局的认知,方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他的心量,而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烦恼,也大多源自内心的格局不够开阔。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站在三楼,看到地上满是垃圾,但他站在三十楼的时候,一眼看去满是风景”,格局大的人往往不会刻意计较一些生活琐事,更不会为此而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有格局的人在面对一些琐碎的矛盾与冲突时,往往会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它们,从而在宏大格局之中化解这些问题。

就好像一场自行车比赛当中,尽管人们不能改变风向,但是却可以变换队形、利用风力让核心选手更快到达终点。有格局的人往往懂得结合当前时间节点,抓住什么样的重点,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从而达到什么样目的。

庄子:跳出世俗格局的认知,方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与格局低的人争执,只会徒增烦恼。在《庄子秋水》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妄加评价。其实,这种人的格局是很狭隘的,他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体会到别人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处。在他们的格局里,自己所见的,自己所想的,就是整个世界的样子。如果与他们去争论,就不免陷入到一种很无聊又很无奈的境地之中,从而徒增烦恼。

庄子:跳出世俗格局的认知,方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常言道:“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断长。”井底之蛙又怎么可以与他讨论东海的广阔与浩瀚呢?所以,当我们遇到格局与器量都很狭窄的人时,不妨及时远离,绕道而行,从而让自己更接近于“逍遥”的人生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