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歷史故事:噎死人,不償命


劉邦見到儒生便破口大罵:“我是靠馬上得天下的,讀一堆的《詩經》、《尚書》有個毛用!”

陸賈針鋒相對:“陛下可以靠馬上得天下,難道可以坐在馬背上治天下嗎?商湯周武王靠仁義得天下,吳王夫差和秦朝靠刑罰敗亡,這就是例子!”

漢高祖一時語塞,只能婉言道:“那就委託先生幫我寫本書看看那!”


《史記》記載:“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

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02


匈奴的冒頓單于聽說漢高祖劉邦去世,便寫信調戲掌權的呂后。

呂后大怒,召見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呂后的妹夫兼大將軍樊噲義憤填膺:“給我是萬兵馬,踏平匈奴!”

大臣們都紛紛附和,呂后也投來讚許的目光。

唯有中郎將季布一鳴驚人:“樊噲說這話應該斬首!”

大臣們紛紛看相季布。

季布補充道:“漢高祖四十萬大軍討伐匈奴尚且被圍困在平城,你樊噲有什麼本事,能夠十萬兵馬踏平匈奴?”

大臣們紛紛竊竊私語,呂后無言以對,只能宣佈退朝,從此再也不討論與匈奴開戰的事情了。


《史記》記載:“單于嘗為書嫚呂后,不遜,呂后大怒,召諸將議之。上將軍樊噲曰:‘臣原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諸將皆阿呂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今噲柰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


故事:歷史故事:噎死人,不償命


03


漢武帝繼位初年,舅舅田蚡出任丞相,年輕的漢武帝對他言聽計從。

田蚡日漸驕橫,為非作歹,賣官鬻爵。

田蚡推薦的很多人都出任朝廷的九卿,權力和權威超過了漢武帝。

但是田蚡仍然不知道收斂,不斷地推薦門客出來做官。

漢武帝不滿地說道:“你還有完沒完了?!給我留幾個位置,我也想用幾個人啊!”

丞相田蚡不僅攬權,還貪財。

他向漢武帝請求要考工署理旁邊的一大塊土地,用來擴建自己的府邸。

漢武帝回答更是乾脆:“你還不乾脆把我藏武器的武庫一塊劃撥到你家算了!”

從此漢武帝不再信任田蚡,田蚡也越來越畏懼漢武帝。


《史記》記載:“當是時,丞相入奏事,坐語移日,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嘗請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是後乃退。”


04


漢武帝受到一些方士的蠱惑,喜歡求仙問道尋求長生不老。

有一次一個方士接受了漢武帝的金銀財寶後出海求仙,回來後謊稱得到了不死藥。

漢武帝興高采烈地便要食用。

太中大夫東方朔上前勸阻:“煩請臣為陛下檢查辨別一下。”

漢武帝默許,東方朔上前一口便吞掉了。

漢武帝暴跳如雷,拔劍便要殺了東方朔。

東方朔不慌不忙地說道:“你如果殺了我,證明這藥就是假的;如果這藥真的能不死,那麼陛下根本就殺不了臣。”

漢武帝幡然醒悟自己被忽悠了,便斬殺了方士。


05


漢武帝北破匈奴,威震四方,不免有點洋洋得意,決定效仿古代明君封禪泰山,祈求國泰民安。

當年漢武帝帶兵十多萬,北面巡視朔方郡,然後南下準備封禪事宜。

途中路過黃帝的陵墓,漢武帝親自下車灑掃祭拜。

漢武帝突發奇想問道:“我聽說皇帝長生不死,如今卻有陵墓,為什麼?”

其中有一個大臣出班奏答:“黃帝上天成仙了,大臣們只能給他建立了衣冠冢!”

漢武帝沉迷於神仙方術,對這個答覆非常滿意。


《史記》記載:“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故事:歷史故事:噎死人,不償命


06


劉備在巴蜀稱王之後,對一直跟隨自己的謀臣簡雍、孫乾和伊籍等人予以厚待。

話說伊籍本來是劉表的部下,但是劉備到荊州後,他第一個投降劉備,因此得到劉備信任,經常被劉備派到江東孫權那裡從事外交工作。

有一次,孫權準備戲弄一下伊籍。

等到伊籍進殿拜見,孫權突然發問:“你侍奉無道的君主,一定很辛苦吧?”

伊籍不慌不忙地答覆:“一拜一起,談不上什麼辛苦。”

孫權本來稱呼劉備為無道君主,可是伊籍言辭中卻將孫權視作無道君主,孫權只能忍氣吞聲。


《三國志》記載:“遣東使於吳,孫權聞其才辯,欲逆折以辭。籍適入拜,權曰:‘勞事無道之君乎?’籍既對曰:‘一拜一起,未足為勞。’”


故事:歷史故事:噎死人,不償命


07


李密是三國時期蜀國晚期的外交重臣,經常出使吳國與孫權接觸。

諸葛亮死後,孫權對蜀國的國力非常擔憂,便問道:“蜀國還有多少馬匹?”

李密乾脆地回到:“官府用是有餘量的,民間用的話足夠了!”

孫權對李密的答覆無從挑剔,便與群臣議論兄弟道義。

吳國大臣們一致認為:“還是做弟弟好一些!”

李密反唇相譏:“還是做兄長好一些!”

孫權好奇地問:“為什麼做兄長好?”

李密淡淡地答道:“做兄長,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供養老人!”

吳國群臣無不歎服,從此打消對蜀國的疑慮。


《三國志》記載:“。吳主問蜀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餘,人間自足。’吳主與群臣汎論道義,謂寧為人弟,密曰:‘原為人兄矣。’吳主曰:‘何以為兄?’密曰:‘為兄供養之日長。’吳主及群臣皆稱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