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历史故事:噎死人,不偿命


刘邦见到儒生便破口大骂:“我是靠马上得天下的,读一堆的《诗经》、《尚书》有个毛用!”

陆贾针锋相对:“陛下可以靠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坐在马背上治天下吗?商汤周武王靠仁义得天下,吴王夫差和秦朝靠刑罚败亡,这就是例子!”

汉高祖一时语塞,只能婉言道:“那就委托先生帮我写本书看看那!”


《史记》记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02


匈奴的冒顿单于听说汉高祖刘邦去世,便写信调戏掌权的吕后。

吕后大怒,召见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吕后的妹夫兼大将军樊哙义愤填膺:“给我是万兵马,踏平匈奴!”

大臣们都纷纷附和,吕后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唯有中郎将季布一鸣惊人:“樊哙说这话应该斩首!”

大臣们纷纷看相季布。

季布补充道:“汉高祖四十万大军讨伐匈奴尚且被围困在平城,你樊哙有什么本事,能够十万兵马踏平匈奴?”

大臣们纷纷窃窃私语,吕后无言以对,只能宣布退朝,从此再也不讨论与匈奴开战的事情了。


《史记》记载:“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原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於平城,今哙柰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故事:历史故事:噎死人,不偿命


03


汉武帝继位初年,舅舅田蚡出任丞相,年轻的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

田蚡日渐骄横,为非作歹,卖官鬻爵。

田蚡推荐的很多人都出任朝廷的九卿,权力和权威超过了汉武帝。

但是田蚡仍然不知道收敛,不断地推荐门客出来做官。

汉武帝不满地说道:“你还有完没完了?!给我留几个位置,我也想用几个人啊!”

丞相田蚡不仅揽权,还贪财。

他向汉武帝请求要考工署理旁边的一大块土地,用来扩建自己的府邸。

汉武帝回答更是干脆:“你还不干脆把我藏武器的武库一块划拨到你家算了!”

从此汉武帝不再信任田蚡,田蚡也越来越畏惧汉武帝。


《史记》记载:“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後乃退。”


04


汉武帝受到一些方士的蛊惑,喜欢求仙问道寻求长生不老。

有一次一个方士接受了汉武帝的金银财宝后出海求仙,回来后谎称得到了不死药。

汉武帝兴高采烈地便要食用。

太中大夫东方朔上前劝阻:“烦请臣为陛下检查辨别一下。”

汉武帝默许,东方朔上前一口便吞掉了。

汉武帝暴跳如雷,拔剑便要杀了东方朔。

东方朔不慌不忙地说道:“你如果杀了我,证明这药就是假的;如果这药真的能不死,那么陛下根本就杀不了臣。”

汉武帝幡然醒悟自己被忽悠了,便斩杀了方士。


05


汉武帝北破匈奴,威震四方,不免有点洋洋得意,决定效仿古代明君封禅泰山,祈求国泰民安。

当年汉武帝带兵十多万,北面巡视朔方郡,然后南下准备封禅事宜。

途中路过黄帝的陵墓,汉武帝亲自下车洒扫祭拜。

汉武帝突发奇想问道:“我听说皇帝长生不死,如今却有陵墓,为什么?”

其中有一个大臣出班奏答:“黄帝上天成仙了,大臣们只能给他建立了衣冠冢!”

汉武帝沉迷于神仙方术,对这个答复非常满意。


《史记》记载:“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故事:历史故事:噎死人,不偿命


06


刘备在巴蜀称王之后,对一直跟随自己的谋臣简雍、孙乾和伊籍等人予以厚待。

话说伊籍本来是刘表的部下,但是刘备到荆州后,他第一个投降刘备,因此得到刘备信任,经常被刘备派到江东孙权那里从事外交工作。

有一次,孙权准备戏弄一下伊籍。

等到伊籍进殿拜见,孙权突然发问:“你侍奉无道的君主,一定很辛苦吧?”

伊籍不慌不忙地答复:“一拜一起,谈不上什么辛苦。”

孙权本来称呼刘备为无道君主,可是伊籍言辞中却将孙权视作无道君主,孙权只能忍气吞声。


《三国志》记载:“遣东使於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籍適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籍既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


故事:历史故事:噎死人,不偿命


07


李密是三国时期蜀国晚期的外交重臣,经常出使吴国与孙权接触。

诸葛亮死后,孙权对蜀国的国力非常担忧,便问道:“蜀国还有多少马匹?”

李密干脆地回到:“官府用是有余量的,民间用的话足够了!”

孙权对李密的答复无从挑剔,便与群臣议论兄弟道义。

吴国大臣们一致认为:“还是做弟弟好一些!”

李密反唇相讥:“还是做兄长好一些!”

孙权好奇地问:“为什么做兄长好?”

李密淡淡地答道:“做兄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供养老人!”

吴国群臣无不叹服,从此打消对蜀国的疑虑。


《三国志》记载:“。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人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汎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密曰:‘原为人兄矣。’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皆称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