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何沒有出現張姓開創的大一統王朝?

亙古懷念說史


經常說百家姓,但是中國的姓氏不只百個。全中國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這還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

中國大一統的王朝,可能也就是11個左右。主要就是秦朝、西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包括武周)、元朝、明朝、清朝,北宋是否是大一統王朝是有一些爭議。這些大一統王朝確實沒有張姓的開國皇帝。因為有開國皇帝姓氏的,畢竟是非常小的概率事件。

雖說沒有張姓的開國皇帝,你這不能說明什麼,不影響張姓有很多傑出的偉大的人才。

例如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張儀,輔助劉邦統一天下的張良,發明地球儀的張衡,中國的藥聖張仲景。




追夢人的2020


我們數一數統一的王朝都那個姓,

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是秦朝 姓贏。

第二個是漢朝 姓劉

第三個是新朝 姓王(王莽竊取劉氏天下)

第四個是晉朝 姓司馬

第五個是隋朝 姓楊

第六個是唐朝 姓李

第七個是北宋 姓趙

第八個是元朝 姓孛兒只斤

第九個是明朝 姓朱

第十個是清朝 姓愛新覺羅

統一王朝共有十個,這裡面有兩個少數民族統一王朝,中國文獻記載,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

這還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邊疆少數名族譯成漢字的姓也沒有計算在內。宋代《百家姓》收入628個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個姓氏。解放以來,在北京市的戶口檔案中就有二千二百多個姓氏,上海市有一千四百個姓氏。

沒有建立統一王朝的姓氏多了。


話歷史談道理


歷史充滿了很多必然和偶然,歷史滾滾向前,朝代變更,社會進步都是必然的。但歷史中更多的是巧合。像張姓為什麼不出帝王自家一樣,僅僅只是一種巧合罷了。

即便沒有出現皇帝,但張姓的名人也不少,比如張之洞,張良,張騫、張衡等等。

張姓在中國,是一個大姓,比很多小國家整個國家的人口還要多,姓張的人那麼多,為何歷史上沒有姓張的人當過皇帝呢?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下五千年,有很多的朝代,按照事理來說,人口越多的姓氏當上皇帝的概率越高。

人口數量排行前三的姓氏,依次為王姓、李姓、張姓。

姓王的人當過皇帝,姓李的人也當過皇帝,王莽建立了新朝,李淵建立了唐朝。

誠然,歷史上也有姓張的人稱過帝,然則終究不是大年夜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如張邦昌在“靖康之變”往後,被金朝擁立為大年夜大楚皇帝;張獻忠於明末清初之時,在四川建立了大年夜大西政權,稱大年夜大西皇帝。

姓張的人誠然沒有當過大年夜大一統王朝的皇帝,然則呢?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年夜大帝是姓張的,玉皇大年夜大帝是天庭職位地方最高的神仙,民間覺得玉皇大年夜大帝的其實名字其實是張友仁,有人說是張百忍的,總之,玉皇大年夜大帝姓張。

玉皇大年夜大帝在中國古代,還有一個職位是張氏族人世襲罔替的,這個職位等於天師,天師世系是由張氏世系罔替的,非張氏不能傳,到了元朝的時刻,官方正式否定了“天師”這一稱號。

所以你和玉皇大帝是一家,還擔心什麼呢?






大雪妹妹的文字作坊


這個問題很滑稽,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從秦始皇開始,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僅僅秦國姓趙(嬴?)、漢國姓劉、新國姓王、西晉國姓司馬、隋國姓楊、唐國姓李、周國姓武、宋國姓趙、元(蒙元)、明國姓朱、清(滿清)等十一個。

只有十一個姓氏建立了大一統王朝,我國漢姓加上其他民族的姓氏好幾萬個,也就是類似為何沒有某姓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的問題可以一下子問幾萬個。如果非要回答的話只能回答說,大一統王朝建立的難度太大,姓氏太多。僧多粥少不夠分。

再向外引申一下,自從秦始皇開始,到清末,不過2100年左右,割據一州幾郡私自稱王稱帝、建立獨立的政權數,哪怕存在十天半月,都算進去依然不超過1000個,兩年才不到一個,這樣稱王稱帝的會多一點,但是還是才幾百個而已,大部分的姓氏是沒有建立國政權,更何況大一統的。


歪史


不用免貴的姓氏,人家有天上的玉帝做著,誰還稀罕地上這流水的土皇帝?另外沒上位的姓氏數千個,張姓也排不進前百呀!


Au30


除了贏姓是大一統開創者,其餘各姓、各朝都不能稱為“大一統開創者”,那只是權力更替不同姓氏的“朝代開創者”。張姓有協助、輔佐朝什麼開始者,如張良…。


崑崙139100429


這是玉皇大公無私的表現,他就姓張,所以以後姓張的都不能當人的皇帝。表現他無私心。哈哈哈。


老來紅47


沒有吧想不起來誰,只有我們老秦家才是[呲牙][呲牙]


懟牛談秦


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玉皇大帝本姓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