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曾有一位北大学者说:“耿飚是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的人物。放到古代,就是赵子龙、秦叔宝。”这句话说得可谓是十分贴切了。

武艺高强的“穷苦娃”

湖南醴陵山俊水曲,风物宜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走出过许多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他们中有李立三、左权、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1909年8月26日,耿飚就出生在这里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随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宁县水口山。从小读过私塾,背过诗文。耿飚的父亲武功高强,差点被选入皇宫。因为使过皇上御赐的虎头双钩,有“双钩大侠”的美称。耿飚自小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南拳、气功、单刀、点穴等很多本事。他13岁到铅锌矿当童工,一般童工都瘦弱不堪,耿飚却身体健壮,上楼梯都是用脚尖一次跳四五级。耿飚从小受尽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水口山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下,他开始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道理,立志救国救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耿飚在革命战争中,经常徒手杀敌,以一当十。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耿飚

1925年,耿飚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受水口山工人运动组织的指派,耿飚接受了一项秘密接运枪弹的任务,这是他第一次单独执行上级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化装成一个流浪少年,成功地摆脱了特务跟踪,与枪炮局里的秘密“关系”约定了接枪计划。

执行任务是在晚上,夜色中,耿飚故意将随身携带的背篓丢下枪炮局附近的湘江大堤。这突然的响声,引走了荷枪实弹的哨兵。就这样,耿飚成功地接出了16支“老套筒”步枪和两箩筐子弹。

这些武器壮大了水口山工人赤卫队的武装,成为朱德领导湘南起义的骨干队伍。

1991年,82岁的耿飚再次回到了水口山。据乡亲们回忆,耿飚在这棵大树下,默默地站了很久。

在他的回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耿飚对水口山的一份特殊的思念:“水口山的十年,是我参加革命的起点,我常常一闭眼,脑中就浮现出宋乔生舅舅等同志的形象,正是他们教育我,使我找到了翻身求解放的唯一法宝——马克思主义。正是他们,引导我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1928年耿飚加入共产党,这一年他19岁,是井冈山红军的骨干之一。

“啥时候都得掰扯”

1929年,中共浏醴县委交给他一支由七个人组成的游击队,耿飚率领着这支队伍从简单的夜袭夺枪,到破袭“土围子”,他硬是凭着一股猛劲,很快便把队伍发展壮大到30余人,所以大伙给耿飚起了个绰号叫“耿猛子”。1930年9月,耿飚带着这支游击队一块加入了红军。

1932年7月上旬打响的“水口之战”,是一场啃骨头的硬仗。耿飚所在的红九师首当其冲,师长彭雄重伤,麾下三个团,团长全部殉职。师政委朱良才急了,自己拿着长枪,身上塞满了文件,一把拉住仅凭一把马刀杀回师部的师参谋长耿飚:“参谋长,你去组织战斗,代理27团团长。”耿飚一边答应着一边纠正:“应该是兼团长。”朱良才一听,也改口了:“对,是兼团长,组织27团撑住,让26团、27团收拢。”经过一场恶战,该战役虽以“破敌一万,自损八千”告终,但到底大伤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元气,守住了中央苏区的南大门。战后朱良才打趣耿飚:“你个耿猛子,都啥时候了,还跟我掰扯代团长和兼团长呢。”耿飚又纠正:“啥时候都得掰扯,好歹我也是参谋出身啊。”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这场恶战也让红五军团的政委肖劲光第一次认识了耿飚。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肖劲光(右)与耿飚

1933年春,耿飚同志任红1军团第2师4团团长。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漳州战役等重大作战。他机智果敢,英勇善战,率领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红军长征中,他率部担任第2师前卫,攻克古陂,激战九峰山,夜渡潇水河,奔袭道州城,血战湘江边,沿途斩关夺隘,屡破强敌,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后,他率部在江界渡口强渡乌江,首夺天险娄山关,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毛泽东同志曾就此事写信表扬耿飚同志。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耿飚同志任红1军团第1师参谋长,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境内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战斗,为中央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战略转移的主动权作出了贡献。继又率部通过彝族地区,抢渡大渡河,配合兄弟部队夺占泸定桥,使中央红军再次摆脱险境。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他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在攻打甘泉时颈部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1939年时的耿飚

“只要让我干革命,没有堂客也成”

耿飚带领的红四团是长征的先头部队,长征的第一步就是这支部队迈出的。红军出发前,耿飚正患疟疾,发高烧、打寒颤。领导曾准备让他留在地方养病,可他说自己是指挥员,怎么能留在后方。他“软缠硬磨”,终于得到批准,带病参加“转移”。

在湖南天堂圩偶遇一位神医,神医有一祖传秘方,可以药到病除,不过毒性太大,会致人脱发毁容,讨不到堂客(老婆),祖宗传下话来不许轻易使用。耿飚笑说不怕,“只要让我干革命,没有堂客也成!”神医给他配了一副秘方,嘱咐他不可再传。耿飚痊愈后,严守诺言,终生也没有公布那个药方。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1949年,耿飚与夫人赵兰香在太原

每每回想此事,耿飚感慨无限:我们革命事业的胜利,有着多少人民群众的心血啊!

外交事业比军衔更重要

耿飚常讲的一句话是:“我在党内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总理,一位是叶帅。”周恩来和叶剑英都是在“军调”时期看中耿飚的,耿飚日后长期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也缘出于此。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1960年11月19日,耿飚同志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古巴革命政府经济代表团。左二为耿飚同志。

1950年初,党中央决定调耿飚同志到外交部工作,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外交生涯。1955年党中央决定进行军衔判定,耿飚因为当时从事外交工作,不是军队人员了,所以未能授予军衔,以至于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惟一一位没有被授予解放军军衔的国防部部长。周总理因此觉得很愧疚,但是耿飚一点都不在乎,说我不在意那些,外交事业比军衔更重要!

“敢说真话,是个好大使”

九大刚闭幕,周恩来就找耿飚谈话,要他去担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用中央委员出任大使体现了当时背景下的中阿关系。阿方对耿飚也是破格接待,在耿飚抵达地拉那机场时,阿方派出外交部副部长雷兹・马利列迎接,马利列是阿共(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霍查的女婿,也是耿飚的老朋友。

然而,政治上的热情很快化为思考上的冷静,旁观后耿飚发现了很多问题,即中国对阿方的外援和阿方使用外援的种种不妥。耿飚回忆说:“从1954年以来,我们给阿的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元人民币,阿总人口200万,平均每人达4000多元,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我们援阿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一公顷地达400公斤,远远超过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数量。”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政策,在阿方看来属于理所当然。而实际上阿方在使用中国外援物资时,浪费现象极其严重。耿飚说:“我在实地调查时看到,马路边的电线杆,都是用我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的。他们还把我国援助的水泥、钢筋用来到处修建烈士纪念碑,在全国共修建了1万多个。我们援助的化肥,被乱七八糟地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耿飚认为:“对友好国家进行援助,这符合国际主义原则,但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按照我国的能力,量力而行;二是要根据对方的实际需要和运用援助的能力。像现在这样'有求必允’的援助法,对我们来说,是把钱物倒进一个无底洞,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对阿方来说,只能养成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以及对外援的依赖心理,而无助于他们的经济建设。”凡此种种,都促使耿飚决定将事实反映上去,苏区时代的“耿猛子”又“复活”了。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李先念看到耿飚的来信,对耿飚说了实话:“耿飚,你胆子真不小,敢说阿尔巴尼亚的'坏话’,你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我对这件事也有意见,但一直没有说话的机会。”耿飚的信几经周转,送到了毛泽东跟前。毛看后说:“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听到周恩来的转述,耿飚才算放了心。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1978年,国务院副总理耿飚访问马耳他。

习近平政治生涯开始时的导师

从童工到国防部长,“大风大火”了一辈子。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多半时间是在外交岗位上。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1979年1月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宣布:军委决定耿飚回军队任职。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兼任军委秘书长,协助军委主席处理军委的日常工作。同年,习近平从清华大学学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给当时的国防部长政治局委员耿飚当了三年的秘书。耿飚是习仲勋的老战友,也是习近平政治生涯开始时的老首长。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习近平和耿飚(坐者)一家合影(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拍摄)

习近平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前,还曾特意到耿家看望耿飚的妻子赵兰香老人,当时他还说那三年的秘书工作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非常重要,对他有很大的作用。

唯一一次“走后门”

耿飚同志以身作则,忘我工作,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深得外交部干部、职工的好评。在使馆工作期间,他把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与使馆工作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外交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他关心下属,重视培养年轻干部,经常告诫他们要学外交、学技术,全面锻炼自己。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耿飚的女儿耿莹接受其他记者采访时回忆说,耿飚晚年生病住院期间找她“走后门”。这是耿飚唯一一次“走后门”求人帮忙,为的是几个小战士。

她回忆,父亲对她说:“我求你件事,这些战士刚当兵就来照顾我,虽然这是部队安排他们的任务,但是两年过去了,他们要复员,家里比较困难,你能不能帮他们找个工作,爸爸拜托你了。”她不理解,“您在领导岗位这么多年,给谁说一声,不能给他们把复员工作安排好了?”父亲说:“孩子,你不知道,我如果要用自己的权力办事,那事必须是公事。而这是我自己的私事,有困难我要自己解决,爸爸只能求你帮忙,你看爸爸的身体,辜负了这些孩子,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2000年6月23日耿飚逝世,当时担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和耿飚的儿子耿志远一起捡骨灰。从捡骨灰到遗体的安葬,像家里人一样,一路都陪同着。

从游击队里骁勇善战的“耿猛子” 到“敢说真话”的共和国外交家

耿飚与夫人赵兰香

2001年5月,耿飚同志的妻子赵兰香发表了一篇名为《忆我的丈夫耿飚》的文章。在她深情的回忆里,耿飚是一个忠诚的军人形象——他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无论对我还是对国家人民,他永远忠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