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百大名將排行榜之第21名到第40名

根據閱讀三國的總體印象認為,三國第21——40明的武將應該這樣排序,依次是:

孫策、太史慈、周泰、蔣欽、孫堅、張繡、王平、關興、張苞、曹洪、徐盛、文鴛、夏侯淵、鍾會、文丑、顏良、韓當、黃蓋、廖化、李嚴、關平、馬岱、曹彰、高覽、丁奉、淩統、嚴顏、高順、郭淮、臧霸。

三國百大名將排行榜之第21名到第40名

有細心的網友把每一位武將的戰績,比武的勝負,總體的貢獻等,都做了具體的記述。老鄭覺得那樣篇幅太長,大家都習慣於一目十行的快餐式閱讀,不如挑重點三言兩語,簡明扼要,哈哈一笑,該幹嘛幹嘛去。

就說孫策吧,外號“小霸王”,武功了得。最主要的是他拿下了江東數州的地盤,是東吳立國之人,這才有了孫權穩坐多年的吳王寶座。排在21名其實有點兒委屈了,也是陰錯陽差,誰讓他英年早逝、壽命不長來著。

三國百大名將排行榜之第21名到第40名

張繡曾是一方小小諸侯,官渡之戰前投降了曹操。本來名氣不大,但那杆神槍赫赫有名。雖出場不多,然十分傳奇。因為曹操睡了她的嬸嬸,一怒反水,殺了曹魏大將典韋和曹操的兒子,不是曹操天下第一跑得快(說曹操曹操到),小命也得交代到他的槍下。二次降曹,作為不大。曹丕稱帝,看不上他,落得個自自己了斷的下場,有點慘。回頭看來,降曹到底是對了還是錯了?張繡是後悔了還是後悔了?

蜀將王平為何排名在關興、張苞之前?此君文化不高,是個大老粗,實戰經驗豐富,頗懂兵書戰策。其帶兵穩健有餘,威猛略有不足。但他是與魏延水平相當的人物,諸葛亮去世,他繼魏延之後做了漢中太守,曹魏軍望而生畏。對保衛蜀漢政權功莫大焉。許多三國武將的排名不見王平,有點兒莫名其妙。

三國百大名將排行榜之第21名到第40名

鍾會上榜因為鄧艾,鄧艾與鍾會是曹魏後期兩員戰將,伯仲之間。沒有他於情理不合。不是他領軍在劍閣與姜維對壘,鄧艾如何能出奇兵直取成都?排在這個位置,稍顯偏後,但不是可以有,是必須有。

廖化、關平、馬岱幾位不相上下。廖化排前是因為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俗語,其實冤枉了他。演繹限於篇幅,沒有深入寫他,廖化實際上是和關羽一樣有過長途追隨劉備、過關斬將的傳奇經歷,武功高強。並非蜀漢沒有武將了,才讓他充當先鋒。人家也是有勇有謀的帥才哩。關平追隨關羽,武藝超群,多次立下戰功。荊州之戰失利,與關羽一同被害,頗為壯烈。

李嚴為何上榜?因為他在諸葛亮主政之後,執掌蜀漢軍事。劉備白帝城託孤也託付給了李嚴、諸葛亮二人,可見他在蜀國的政治地位舉足輕重。劉備認為他在軍事上強於諸葛亮,故委以軍權,雖然戰功不多,我們也不可等閒視之。

三國百大名將排行榜之第21名到第40名

周泰、蔣欽、韓當、黃蓋均是江東老將,完全可以排名在老將黃忠之後。周瑜上演的一出苦肉計,讓黃蓋的知名度倍增。周泰、蔣欽、韓當的文韜武略都不在黃蓋之下。周泰有點像趙雲,多次危難之中救過吳主孫權,身上受過幾十處槍傷,差不多是孫權的貼身護衛將軍。

文丑、顏良都是武功高強的將軍,雖然死在了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下,但也是三國名將之列有著一席之地的人物。三國中,顏良、文丑乃是袁紹手下上將,所向披靡。顏良跟趙子龍小打過一次,未分勝負。討伐曹操的時候也是一路橫掃,斬了幾個曹操將領,也勝過于禁、徐晃等人,文丑實力也跟顏良相當。也許是作者為了抬高和美化關羽,才讓他們做了冤魂吧。

三國百大名將排行榜之第21名到第40名

高覽上榜理由很簡單,他與張合的武藝在伯仲之間。三國高覽最初是袁紹手下大將,後來被曹操打敗,便和張郃一起投降,為曹魏戰將。在《三國演義》中。高覽武藝高強,曾與許諸、徐晃二人大戰,沒分勝負。在劉備敗走荊州之時,被援軍趙子龍所殺,不算冤枉。

嚴顏,蜀漢老將,曾與張飛大戰,不分勝負。後來歸順劉備,忠誠正義,老當益壯,多有戰功,是僅次於黃忠的一名元老級人物。

三國百大名將排行榜之第21名到第40名

郭淮,曹魏名將,官至車騎將軍,封陽曲侯。夏侯淵戰死時,郭淮收集殘兵,推張郃為主將而得以穩定局勢。曹丕稱帝后,郭淮多次立功。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多次取勝。之後又領兵擊退過蜀將姜維,戰績不俗。

恕我餘者從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