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李嚴和諸葛亮同為劉備的託孤大臣,但是後來政治軌跡卻相差甚大。諸葛亮掌握了蜀漢實權,而且成為千古名相。李嚴的政治影響力則和諸葛亮沒有辦法比,最終還被諸葛亮流放。李嚴到死都沒有擺脫罪人的身份,死於流放之地。

做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為什麼會被諸葛亮流放呢?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退守到了永安。當時劉備已經病重,生死只在一念之間。劉備自覺時日不長,開始考慮自己的身後之事。劉備在永安宮中,著手選擇託孤大臣。當時劉備選擇兩位託孤大臣,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李嚴。劉備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並且對諸葛亮說出這樣一番話: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劉備託孤劇照

劉備臨死之前對諸葛亮的這番話可謂是既真誠又隱含謀略。不管劉備當時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很少有君主會對大臣說出這樣一番話。劉備託孤,可謂是千古託孤的典範。其實劉備在託孤的時候,也留了一個心眼。劉備害怕諸葛亮的權力過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於是任命李嚴為副,輔佐諸葛亮。劉備將蜀漢的大權一分為二諸葛亮掌握了蜀漢的政權,為第一託孤大臣。李嚴則掌握了蜀漢的軍事大權,為第二託孤大臣。史稱:

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劉備選擇李嚴一方面是牽制諸葛亮,另方面也看重了李嚴特殊的身份地位。劉備非常聰明,將蜀漢權力一分為二,李嚴和諸葛亮分領一支。諸葛亮負責鎮守成都,主持大局;李嚴則領兵掌握軍權,留鎮在永安。諸葛亮和李嚴誰都不能專權,彼此相互牽制。李嚴駐守永安既可以防守東吳,也可以牽制諸葛亮。

蜀漢依靠的力量主要是荊州集團,其次還有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三個集團和睦相處,蜀漢根基才會穩固。荊州集團的典型代表便是諸葛亮,這一派是北伐的堅決支持者。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對北伐則不太熱心,尤其是益州集團。李嚴可以在三個集團之間自由穿梭,與三個集團都有利益關係。劉備任命李嚴為託孤大臣,也是顧及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利益。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李嚴劇照

劉禪登基之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成為蜀漢丞相,並且開府治事,領益州牧。劉禪登基之初,國家大權其實已經掌握在諸葛亮手中,國家事務無鉅細都由諸葛亮做主,當然也包括軍事大權。建興元年,李嚴也被封為都鄉侯,級別跟諸葛亮一樣。但是李嚴的權力卻遠遠不如諸葛亮。李嚴一則遠離成都,在外地駐軍;二則諸葛亮不僅為丞相還兼領益州牧。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的權力則遭到了削弱,李嚴的軍事權力也大大削弱。

李嚴本以為自己和諸葛亮能平分秋色,實際情況卻令李嚴失望。李嚴希望能夠從諸葛亮手中分得一些權力。李嚴給諸葛亮出了一個主意,建議諸葛亮加九錫、進爵稱王。李嚴其實別有用心。白馬之盟明確說明“非劉不王”,如果諸葛亮加九錫、進爵稱王跟曹操就沒有什麼區別了。諸葛亮自然知道這是一個餿主意,所以婉言拒絕了李嚴。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劉禪和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北伐之時,希望李嚴能夠鎮守漢中。李嚴不滿自己的權力太少,也不願意為諸葛亮鎮守漢中,更不滿諸葛亮將自己調離東部。李嚴找了個藉口推脫,並沒有鎮守漢中。李嚴卻想劃蜀漢東部五個郡組建巴州,由自己做刺史。李嚴此舉明擺著向諸葛亮要權,遭到了諸葛亮拒絕。

此事件過後,兩個人之間逐漸產生了嫌隙,兩個人內心出現了不睦。當時陳震已經看出了李嚴不滿諸葛亮,並有意提醒諸葛亮注意李嚴。史稱:

“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

諸葛亮當時一心只想北伐,不希望蜀漢內部還有嫌隙,並沒有責怪李嚴,也沒有聽從陳震的建議。根據後來諸葛亮的表述,可以知道他是這樣回覆陳震。史稱:

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李嚴劇照

230年,曹魏進犯蜀漢。諸葛亮急調李嚴率領軍隊鎮守漢中。李嚴不滿諸葛亮將其調離江州,對外放風說司馬懿準備好了官職等著他。諸葛亮知道李嚴的目的,於是升李嚴為驃騎將軍,而且讓李嚴之子李豐駐守江州。李嚴得到了好處之後才率軍北上。為了安撫李嚴,諸葛亮又讓李嚴參與丞相府事務。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諸葛亮已經適當放權給李嚴。當然也有可能故意設個圈套給李嚴。

此事過後,諸葛亮和李嚴的關係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緊張。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231年,諸葛亮再一次北伐,李嚴負責後勤供給。由於當時雨水太多,糧草運輸困難。李嚴以糧草不足為由,派人讓諸葛亮退軍。諸葛亮退軍之後,李嚴卻說糧草充足,掩蓋自己督辦不利之責任。為了掩蓋自己的行為,李嚴上書給劉禪,說諸葛亮是假裝撤兵。最後李嚴的陰謀徹底敗露。諸葛亮利用這個機會參奏李嚴,並得到許多大臣支持。

於是諸葛亮將李嚴貶為庶民,並且流放到梓潼郡。諸葛亮流放了李嚴,卻提拔了其子李豐。李豐在諸葛亮手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嚴被流放之後,還一心希望再一次被起用。234年,諸葛亮病逝在前線五丈原。李嚴知道除了諸葛亮之外,其他大臣不可能再起用自己。於是李嚴也憂憤而死。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諸葛亮劇照

李嚴被流放看似是自己一步步“作”出來的結果,實際上原因也並非僅僅如此。李嚴之所以如此“作”,和自己的心態以及政治立場有一定關係。

李嚴和諸葛亮都是顧命大臣。但是劉禪登基之後,兩個人的權力卻天差地別。李嚴掌握的軍權大部分被諸葛亮奪取,卻沒有獲得多少政治權力。諸葛亮在成都掌管一切還兼領益州牧,李嚴卻只能在外地駐軍。所以李嚴心中不平衡,李嚴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更多權力,能夠在更加廣闊的舞臺發揮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僅僅給諸葛亮打下手。其實李嚴的心態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不是諸葛亮將權力抓得太緊,李嚴也不一定會那麼“作”。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李嚴劇照

諸葛亮滿足不了李嚴的慾望,李嚴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要挾諸葛亮,逼著諸葛亮滿足自己的某些利益。諸葛亮為了北伐,也只能滿足李嚴的部分要求。當然也不排除,諸葛亮有意放縱李嚴“作”,最後找個機會算總賬。“不平”兩個字最終害了李嚴,看來李嚴改名為李平是白改了。

李嚴處處掣肘諸葛亮,除了有“不平”的原因之外,還有其他原因。諸葛亮代表著蜀漢荊州集團的利益,也是堅定的北伐者。李嚴則是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之間的潤滑劑。劉備選擇李嚴,也是看中他這一點。諸葛亮是一個堅定的北伐者;李嚴要顧及益州集團的利益,並不是一個堅定的北伐者。所以李嚴和諸葛亮在根本原則上有分歧。

諸葛亮為何要流放李嚴,讀了歷史才知道原來李嚴觸碰了他的底線

李嚴劇照

由於李嚴不是堅定的北伐者,所以他對諸葛亮的歷次北伐都不夠熱心,甚至是消極對待,才會有後來的督辦不力。諸葛亮能容忍李嚴心中“不平”,卻不能容忍李嚴反對自己的北伐國策,他一定要拔除這顆阻擋北伐的釘子。李嚴的種種行為已經觸犯了諸葛亮的底線,所以諸葛亮才會借李嚴督辦不力之事,將其流放。

李嚴和諸葛亮之間不和睦,兩人政治立場不同。但是並不妨礙他們都是蜀漢的重臣、功臣,他們兩個可以用相愛相殺形容。諸葛亮流放了李嚴,卻提拔了李豐。李嚴雖被流放,卻也知道只有諸葛亮能再一次起用自己。諸葛亮去世之後,李嚴也憂憤而死。234年,蜀漢一下子損失了兩位肱股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