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什麼著名的陽謀嗎?

qzuser227254840


陰謀與陽謀都是謀略,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使用的謀略,差別就在於陽謀使用的是光明正大的手段,用身邊的一切條件來引導局勢的發展,而陰謀則不一樣,是通過一些欺騙的手段,也就是通過害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歷史上,有兩個很著名的人,一個是張良,擅長使用陽謀,另外一個是陳平,擅長使用陰謀,陳平自己也說了,因為自己施展了太多的陰謀,自己的後代子孫是富貴不了幾代的。

那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陽謀呢?

主父偃的推恩令,秦朝使用的是郡縣制,而漢朝開始是封異姓王為諸侯王,這個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畢竟這些只是暫時的合作者,他們對大漢江山肯定是垂涎三尺的,所以劉邦先後將這些異姓諸侯王給平定了。

接著,劉邦大封自己的親戚們為諸侯王,漢文帝、漢景帝又封了新的諸侯王,但新的問題也來了,這些諸侯王的地盤大,實力也大,具備與朝廷抗衡的實力,而漢景帝聽了晁錯的建議,對他們進行削藩,但結果就是吳楚七國之亂的爆發。

雖然最後,周亞夫平定了吳楚七國的叛亂,但是要怎麼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呢?這時候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以前的諸侯國只能由嫡長子繼承,而現在呢,是由諸侯王的兒子們繼承。

這樣有四個好處,一,諸侯國一分為幾,變成幾個諸侯小國,那麼實力自然是大減,二,有別於削藩令,對諸侯王來說,並沒有奪走諸侯王的封地,諸侯王比較容易接受,只是分給一個兒子,還是多個兒子的區別。

三,幾個兒子之間心不齊,能夠互相制衡,心不齊,比較不容易一起造反,四,封地越來越小,只要沒有繼承人,或者因為一些過錯、罪過而失侯,朝廷是能將這些封地收回的。就這樣,推恩令一出,就解決了幾十年積累下來的諸侯國勢力過大的問題。

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為什麼能在眾諸侯裡勝出,除了他個人的能力與魅力之外,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採納了毛玠的建議從洛陽迎漢獻帝至許都,那麼曹操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雖然這時候東漢朝廷已是名存實亡,但是畢竟漢獻帝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曹操可以打著漢獻帝的旗號做很多事情,比如封賞、征伐、招攬人才,天下諸侯雖然不服曹操,但是也無計於事,所以後來大家都想打到許都那邊去,搶回漢獻帝。


歷史簡單說


毛主席在解放戰爭中提出的十大軍事原則,是將解放軍要怎麼打國民黨軍的方法詳細說出來,可謂最堂堂正正的陽謀:明明白白告訴敵人我要怎麼打你。

(毛主席)

1947年12月,毛主席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做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具體內容如下:

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 ③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 ④ 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 ⑤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⑥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 ⑦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 ⑧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 ⑨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 ⑩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儘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

十大軍事原則不是空洞的口號,是十分明確的解放軍作戰知道方法。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作戰,也是按照毛主席十大軍事原則的指導思想進行的。

國民黨軍自然也曉得十大軍事原則這種公開發表的具體內容,但還是一敗塗地。

毛主席堂堂正正的告訴了國民黨軍我們會怎麼去打你們,國民黨軍也沒有辦法。如解放軍明明白白的說明了每戰要集中優勢兵力力求全殲,解放軍總兵力又遠少於國民黨軍,但解放軍總能在具體戰役中形成絕對優勢兵力。國民黨軍內部矛盾重重,總想著保存自己實力,在友軍被包圍時不會使出全力去救援,反而讓總體劣勢兵力的解放軍在局部形成了絕對優勢兵力,一舉吃掉一部國民黨軍。

十大軍事原則中強調了要俘獲敵人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人力物力。國民黨軍要是戰鬥意志頑強各部緊密配合,解放軍是很難打成殲滅戰補充大量人力物力,不能靠吃掉敵軍補充人力物力,各方面劣勢的解放軍力量對比很快就會極其不利。但實際中國民黨軍戰鬥意志低落也缺乏緊密配合,讓解放軍打了一個個殲滅戰,不但繳獲大量武器,連兵員也很大程度依靠國民黨軍俘虜補充。


仁勇校尉


有人說,毛主席的謀略都是陽謀,此話還是很實在的,他就是這麼來,明眼人都看得懂,但是對手就是沒辦法,因為對手你模仿不來。


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其基礎是中國當時90%的地區和人口都是農村的實際國情,其外延是一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它有政治上和軍事上兩重意義。毛主席這一陽謀,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的完美結合。


政治上就是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解決的是農村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富農手中的問題。共產黨人解決了農村人口的利益保障,就解決了90%人口的民心向背。這一招國民黨就學不來,因為他本身代表的就是地主富農,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軍事上就是開闢廣大農村根據地,農村給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提供了廣大的軍事上的騰挪空間,同時提供了充足的兵員,補給。國民黨軍隊在某一點上的數量優勢,撒到廣大農村立馬就被稀釋了,給瞭解放軍運動中殲敵的有利機會。


但這一招,國民黨也學不來,因為他在農村得不到支持,沒辦法在農村就地補充兵力和給養。所以只能選擇佔據大城市和交通線,時間長了之後補給成本越來越高,連防守都變得很困難。

農村包圍城市,是毛主席的首創,儘管受到了許多理論家的質疑,但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有效的,最終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每日一段歷史


毛澤東主席一輩子沒有玩過陰謀,他的每一個戰略都是陽謀。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一切來犯之敵,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

得民心者得天下,毛主席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和他們成為一個整體,凝聚成一股堅不可摧的人民力量,從農村真正的包圍了城市。

而國民黨反動派重視的是權利,所以他們黨內派系鬥爭嚴重,蔣介石系,汪精衛系,李宗仁系,他們互相明爭暗鬥,爭權奪利。

所以孟良崮戰役,整編七十四師在友軍部隊消極救援中徹底失敗。



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懂得放棄,敢於放棄,才能獲得。

舍與得之間,毛主席的軍隊讓出一個又一個城市,國民黨反動派興奮的得到了一個又一個城市。

得到一座城市,你必須要分兵守一座城市,慢慢的將主力部隊分散,然後僅剩的力量在運動戰中,又被解放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這是不是陽謀,我明晃晃的把城市送給你,你很高興的接受了,沒有一點陰謀成分存在。

然後你打敗仗了,不能怪我送你城市導致你失敗吧?

就毛主席這樣的陽謀,值得我們十萬分的佩服!


舊史風


陽謀?說起陽謀,不管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比的上中國!

人類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古今中外歷史上不管是曾經出現、還是一直存在的國家中,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決策,能比的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絕對沒有!!

試問在所有國家的歷史中,有哪個陽謀,能像中國的改開一樣取得如此巨大和顯著的成效?能對當今和未來世界產生如此巨大和深徹的歷史性影響?沒有!

想當初,從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時,中國環視世界格局和審視自身發展,大膽決策,毅然向世界宣佈中國將實施改革開放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整整四十年的風風雨雨。在這將近半個世紀的探索和摸索中,中國人民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從零學起、做起,到如今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影響和惠及的豈止是幾代中國人?也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世界人民和世界格局!

尤其最近幾年以來,中國在經濟、軍事、航空航天、製造、能源、科技、工程、材料……等諸多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獲得井噴式成果,其中大部分成果都是趕超或國際領先,其中一部分如超算、動車、量子、激光、工程……等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更可謂一騎絕塵、令世界驚歎!短短几十年間,使得原先那個一窮二白的中國,躍升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和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

試問,還有哪個國家可以用所謂的陽謀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變化?沒有!

因為,只有幾千年深厚文化積澱中國智慧和中國人民才能做到!由此,世界亦更加堅信,中國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將對世界發揮更為廣泛和深遠影響!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陽謀就是,我把所有的計策和謀略全部告訴你,你早就知道自己會這麼敗,會什麼時候敗,但是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中國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次陽謀,當屬毛主席偉大的《論持久戰》。

一,《論持久戰》是光明正大的謀略,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戰爭時期,一個國家、一個軍事政治集團的戰略戰術規劃,這都是絕對保密的情報。可是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則是一開始就在《新華日報》上連載,就是說,共產黨能看到《論持久戰》,國民黨抵抗派能看到《論持久戰》,國民黨投降派也能看到《論持久戰》,就連我們的的對手日本帝國主義,也能看到《論持久戰》,當然,還有英美這些旁觀者綏靖者,也都能看到《論持久戰》。

毛主席用七天七夜時間寫完的這5.5萬字的小冊子《論持久戰》,關注中國抗日戰爭的人,全都能看到。甚至,毛主席認為,知道理解甚至能夠運用《論持久戰》的人越多,中國抗戰的希望就越大!

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告訴中國人——瞧!只要這麼幹,絕對能打敗日本人!

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告訴日本人——瞧!我就是要這麼幹!你只能慢慢接受失敗的命運!

二,《論持久戰》是有效的陽謀,是敵人無法破解的陽謀。

《論持久戰》中,毛主席客觀分析了中日兩國國力對比,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日本國度比較地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得不到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支持與同情。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結論很簡單,中國的抗日戰爭,不能速勝,不會亡國,註定是持久戰。

《論持久戰》中,毛主席高瞻遠矚提出了抗日戰爭三階段論: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尤其是對武漢會戰後中日進入相持階段的論述,應驗十分準確。日本沒有偉大的戰略家,沒有人針對性提出解決策略,就順著這個劇本走下去,最終失敗。到1944年,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敵後力量已經發展壯大,不斷壓縮日軍生存空間,不斷收復縣城。

《論持久戰》中,毛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毛主席認為,廣泛發動群眾,把群眾組織起來,團結是抗戰力量源泉,因此,不能抓兵,不能買兵,而要促使百姓主動參軍。毛主席還說,要用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多種方式消耗敵人,積小勝為大勝,最終發動反攻消滅敵人。

這些,日軍全都知道,但,全都無法破解!

三,不理解《論持久戰》的人,後來都成了失敗者。

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理解了《論持久戰》,在抗日最前線的炮火中拯救了上億中國人民,在人民的支持下發展了百萬大軍,從缺槍少炮的6萬孤軍弱旅,變成了保家衛國的鋼鐵洪流。

國民黨中的投降派,讀不懂《論持久戰》,在抗日相持階段就投降了日軍,建立起南京偽國民政府,成了為日軍掠奪戰爭資源、殘害抗日誌士的哈巴狗。

國民黨中的抵抗派,讀不懂《論持久戰》,或者讀懂了不敢用,抗日戰爭的8年時間,前四年節節抵抗苦撐待變,珍珠港事變後,開始積極反共,坐等勝利。最終,這些溫室裡養著的軍隊,三四年就被全部瓦解,逃到了臺灣。

國民黨中少數的開明派,讀懂了《論持久戰》,也支持《論持久戰》,在抗日的這條洪流中,投入了共產黨的懷抱。

日軍中,讀不懂《論持久戰》的多數人,佔盡優勢的情況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長遠規劃,不斷被削弱,最終徹底失敗。

日軍中,讀懂《論持久戰》的少數人,做不了主,只能隨大流,一塊陪葬。即便能做主,也找不到破解的辦法。

從《論持久戰》寫成並發表的那一刻,中國抗戰必勝的局面已經奠定!

歷史知事


推恩令是正大光明的陽謀,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後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西漢自漢文帝、漢景帝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1]。漢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漢朝原來施行的是郡縣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做的改進,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由諸侯王的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侃劇觀歷史


當年西天如來主持的大雷音寺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雙百“運動,俗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於是,經學院裡一下熱鬧起來,大夥積極響應。特別是其中EMBA班級表現的尤為突出,金蟬子就是其中一位學員,其品學兼優,經律通曉的非常,成績優異,得到全院師生們一致認可。又因身兼學生會主席一職,必須要起一個表率,在號召的響應下奮筆疾書,什麼“經學院領導層集體貪墨挪用公帑”,什麼“個人私生活極其混亂,亂搞男女關係”,什麼“極個別領導利用手中公權樹立個人反動學術權威”……大字報貼滿學院各個樓道。結果呢?金蟬子啊!~你攤上大事嘍!


旭日東昇38030061


美國使用一計明謀,在使用原子彈就放發63000萬份傳單發放在日本國土,明示使用原子彈。

1945年7月28日,美國要求日本投降,日本喊出了令人膽寒的“一億玉碎”口號,聲明要戰到最後一人,死不投降。無奈之下,美國提出了原子彈計劃。

1945年8月6日,美國戰機攜帶原子彈前往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瞬間,無數建築損毀,許多人瞬間汽化。據統計,爆炸當日,死亡人數達到了8.8萬,4.8萬幢建築物徹底損毀,2.2萬幢嚴重毀壞。然而,日本並沒有就此投降,8月9日,美國B-29轟炸機帶著“胖子”原子彈飛至日本長崎上空。當天造成8.6萬人傷亡。巨大的蘑菇雲、瞬間摧毀的城市,徹底擊垮了日本,8月15日,日本公開宣佈投降。實際上,美國在投放原子彈前,曾警告過日本。

美國為了將原子彈作用發揮到極致,制定了精密計劃,將東京、廣島、小倉、長崎等重要城市定為了轟炸目標。經過多方考慮,最終選定了廣島與長崎,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美國在投放原子彈前,特意派出了飛機前往日本,拋灑了約6300萬份傳單。上面寫明瞭轟炸計劃,並指出了轟炸地點,警告日本國民迅速撤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既然早知原子彈計劃,為何會造成這麼大的傷亡?實際上,當時日本人看了這些傳單,非但沒有恐慌,反而毫不擔心,沒有任何一個人撤離。因為當時日本根本不知道原子彈的存在,以為這只是普通的空襲。直至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到達日本上空,日本人民仍然照常上班,最終導致了大量平民傷亡。為了避免恐慌,日本選擇了隱瞞此事,其他城市對這次轟炸毫不知情,日本軍方甚至認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

8月9日,第二次轟炸來臨,這次轟炸讓日本意識到,美國有足夠的實力造出更多原子彈。倘若美國繼續轟炸,日本將不復存在,最終日本選擇了投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原子彈造成了巨大傷亡,但是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最好的辦法,畢竟在戰時許多國家都見識到了日本敢死隊的可怕之處,如果真的和對方硬碰硬,將會使盟國士兵傷亡慘重。於是,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王松林


咸陽位於渭水之北,九宗山之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陽謀者,以實力取勝,可公開於萬民;陰謀者,以技巧取勝,可知者數人而已。世人受三十六計的影響,認為《孫子兵法》就是陰謀的始祖,其實它是陽謀的一部兵法。孫子認為打勝仗最終條件就是合眾暴寡,以強凌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擊破敵軍。秦國的統一戰爭、朱元璋的滅元戰爭、抗日戰爭時期的持久戰都是陽謀的典型。



秦國以法治國,凡事都依法處理,以絕對實力碾壓六國的陰謀詭計!韓國實力疲軟,他不變法強國,卻想著用陰謀保存韓國。於是韓國君臣想出了資周抗秦計、移趙攻秦計、水工疲秦計、軍爭疲秦計,各種各樣的陰謀都巧奪天工,人鬼莫測,但是在秦軍的絕對實力面前這些詭計都沒有得逞。秦國相當於一個巨人,韓國就是一個小孩,再好的陰謀沒有實力做支撐也就是一個馬歇爾計劃!秦國有強大的實力,因此秦軍可以跟趙軍、楚軍拼消耗,動不動就跟你對峙一兩年,秦國耗得起,趙楚兩國卻耗不起。


朱元璋處在的時代群雄爭霸,老朱的實力並不強勁,元朝的主要精力還放在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身上。朱元璋根據敵強我弱的情況制定了一個陽謀,那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老朱不斷的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等元朝跟陳友諒、張士誠打得都疲憊了;朱元璋快速出擊,一舉擊潰陳友諒、張士誠,統一了江南地區。然後朱元璋憑藉強大的實力誓師北伐,北伐軍隊數量多達25萬,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北元。朱元璋的陽謀厲害,任何陰謀詭計都無法阻止他擊滅北元,驕兵悍將、貪官汙吏都無法逃脫老朱的懲處。

日寇發動侵華戰爭後,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將國軍打得一退千里;中國雖然智能之士多,卻也無法阻止日寇前進。有鑑於中日兩國實力的巨大差距,有識之士提出了“持久戰”的陽謀,也就是用空間換時間,用時間拖垮日寇,最後在奮力一擊,將日寇趕出中國。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同志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報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提出持久戰的理論;1937年,蔣百里的《國防論》發表於上海《大公報》,其中指出“國防的部署,是自給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戰的精神,卻在乎速決,但是看似相反,實是相成。1938年5月,毛澤東著《論持久戰》,在此戰略的指導下,發動全民抗戰,發展游擊戰等戰術。中國軍民經過十四年的艱苦抗戰,最終將日寇全部驅逐出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