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排在俄羅斯國粹第三位的馬戲,雖不及芭蕾那般高雅、戲劇那般深刻,但得益於自身喜聞樂見的形式和獨特的技巧性與創造性,它始終是俄羅斯文化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

作為民族特色的一部分在傳統文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為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不斷豐富貢獻力量。

根據《俄羅斯馬戲的發展》:馬戲更多地表演了有趣的人和事,使得其在漫長曆史中得以發展繁榮。

假日裡舉家前往公園和馬戲團是莫斯科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娛樂方式,這一方面是因為莫斯科的公園以面積廣闊而著稱,一個普通的公園佔地便可能超過百萬平米,百姓多年以來便習慣於在飄揚著優美歌聲的公園度過一個又一個週末。另一方面,春夏時期,俄羅斯傳統民俗節日和活動日益繁多,各種雜技和馬戲讓人應接不暇,民眾對藉助這種輕鬆的方式躲過寒冬迎接春天的到來懷有極大地興趣,其中尤以對雜技和馬戲的熱情為最盛。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俄羅斯大馬戲

大約三百年前,莫斯科便建造了專門表演馬術的特製場館,館內有著超過130平方米的圓形舞臺,演出之時場場爆滿歡聲雷動,發展到後期,還有西方到來的雜技演員也開始駐紮在館內演出。莫斯科最古老的雜技馬戲館叫斯達利劇場,也叫尼古力馬戲院,由俄羅斯建築大師韋伯設計,位於城市中央,於1880年10月20日開始對外開放。著名馬戲人物尼古力、杜羅夫等人都曾在此演出,但如此著名的場館卻只有區區幾排座位,大部分區域只售賣站票,大牌馬戲演員的到來不斷提高著劇場的知名度,常常一票難求。

有《莫斯科的馬戲藝術》:雜技和馬戲是莫斯科具有代表性的娛樂活動之一,俄羅斯雜技和馬戲具有長久的發展歷史,莫斯科的男女老幼對馬戲演出所表現出的濃厚興趣和摯愛是毋庸置疑的。

莫斯科另一個著名劇場是保利笑馬戲館,場館採用了移動舞臺的設計,在地下深處設立了舞臺收納倉,對五個移動舞臺進行交替轉換,每次轉換僅需要五分鐘的時間。吊環、道具也可以通過收納倉進行更換,同時,場館內長達12米的舞臺可供六場節目一同進行排練。保利笑的每次演出都是座無虛席,而購票也同樣只能是預約。

俄羅斯人對馬戲和雜技的熱愛傳承已久,不僅體現在首都大型馬戲劇場的數量上,追溯其歷史更可見馬戲的源遠流長,現從俄羅斯馬戲的起源、民間馬戲的繁榮和俄羅斯的馬戲教育三方面對俄國馬戲的發展作一探究。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斯達利劇場

一、起源於街頭小丑藝人和馴獸表演的俄羅斯馬戲

馬戲一詞的本意是指一個圓圈,該詞來源於拉丁語,指的是古羅馬的圓形鬥獸場,演員騎在馬上進行著各種表演。後來便加入了高空超級鞦韆、高空走鋼絲、馴獅虎豹等節目,馬戲的項目逐漸豐富起來,但馬戲的名稱一直未變而被沿用下來。

俄羅斯的馬戲發展可溯源至十一世紀初期的街頭流浪藝人,他們扮作小丑,常出現在各地的廣場上,或唱或跳藉助一些諷刺社會生活的簡單小劇情吸引觀眾,他們的很多表演形式發展成了後世馬戲的標準演出。馬戲的另外一個組成部分,馴獸則由宮廷貴族的喜歡而推廣開來,一些著名馴獸師早在十七世紀就給俄國的皇宮貴族表演過馴獅馴象的節目。

根據《中外文化交流》記載:1619年,俄羅斯人戈利高裡·伊凡諾夫便在沙皇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的皇宮裡表演過馴獅節目。此外,他還分別於1625年和1626年為皇親國戚們表演過馴象節目。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馬戲小丑嘉年華

俄羅斯的馴獸發端於對熊的馴化。早在古代斯拉夫人便開始了與熊的相處,有的地方至今還有著熊的圖騰崇拜,很多地方的地名還是以熊來命名,他們認為熊是森林的守護神。當時的百姓還向熊禱告,期望能得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饋贈。除了一方面對於熊表示尊重以外,另一方面,對於那些能夠馴化熊的馴獸師也表現出了足夠的尊重。

古代斯拉夫人對熊的馴化有著一套獨特的方式,他們首先將熊趕進一隻大鐵籠子裡,鐵籠的底部用黃銅製作,在把熊關好以後開始在籠子底部緩慢加熱,熊受熱後不得不開始直立起來,用後肢走路,隨著溫度的越來越高,熊只能不斷地變換著左右後肢,看起來就如翩翩起舞的樣子,這時馴熊人開始搖起鈴鐺為熊伴舞。這樣經過兩個多月的訓練,把熊放出來以後,只要馴熊人一搖鈴鐺,熊便條件反射一般站立起來,左右跳走。民間馴熊的流浪藝人就這樣帶著自己的熊開始走街串巷進行表演。

不論是街頭小丑藝人,還是馴熊人,都以演繹為生,都以獲得大量的觀眾為榮,於是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一些城鄉的集貿市場、較大型的廣場日漸成了小丑和馴獸師的集散地。兩者越聚越多,吸引了更多的流浪藝人,這些雜耍藝術表演者開始在一些固定場所演出,逐漸集聚起眾多那個年代的粉絲,馬戲團的雛形呼之欲出。

這些元素也同時奠定了俄羅斯馬戲團的基本色調,即融合了小丑的反諷小話劇、馴獸師出神入化的馴化技術和雜技藝人的高風險精彩項目,這都為以後俄羅斯馬戲的發展搭建起重要框架。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馴熊表演

二、固定式馬戲院和流動性馬戲團推動了俄國民間馬戲的繁榮

俄羅斯社會一直有著談論當局形勢的風氣,這是百姓民眾的習慣,但同時無法見融與當時沙俄,於是政府開始鼓勵支持民間藝術的發展,試圖轉移民眾的情緒,這一策略的實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隨著沙皇對芭蕾、戲劇等藝術形式的支持,馬戲也開始得到長足發展。

沙皇對馬戲藝術的扶持首先吸引來了西方的馬戲團,在1793年,英國一家馬戲團應邀前往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進行演出,表演大獲成功,隨後馬戲團被請至皇宮,獲得俄羅斯社會從上到下的極大認可。不久之後,俄羅斯皇家馬戲團成立,同時沙皇還設置了專門的部門來培訓馬戲演繹人員。之後,馬術師齊尼塞裡也在聖彼得堡開辦了馬戲劇院,馬戲院不僅建造考究,還使用了當時先進的舞臺音響設計,為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聽享受。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聖彼得堡馬戲院

沙皇的鼓勵在推動馬戲團永久性表演場地的建設之外也帶動了民間馬戲的進一步發展。民間的馬戲以傳統雜耍為主,包括鞦韆和民間跳跳板等項目。跳跳板設計簡單,但演繹起來的驚險程度不亞於馴獸,它使用一根俄羅斯常見的圓木,在圓木上釘上一塊固定長方形木板,圓木和木板呈九十度。表演人員分立在木板兩頭,同時或交替進行跳躍、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場面精彩扣人心絃。

高空鞦韆則是另一項驚險的項目,一般分為三種形式,一種是將兩根木樁固定在地上,木樁中間用另一塊木板固定,木板吊下的兩根繩索中間再接入一塊木板,表演人員就在木板上前後搖晃作出各種驚險的動作;另一種只需要一根高聳的木樁,綁著一根繩子便可以盪鞦韆;第三種是為了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在第一種的基礎上又在橫木上加了兩個鐵環,盪鞦韆的表演者可以藉助鐵環進行全方位的轉身跳躍,表演顯得分外精彩。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跳跳板

這些民間馬戲雜技的蓬勃發展推動了民間馬戲演繹小團隊的誕生,在俄羅斯中部的蘇拉河畔,有一處著名的馬戲演繹場地——冰宮,即是出身於農奴家庭的知名街頭雜耍藝人德米特里建立的,三年後他和他的父親又在伏爾加河下游的薩拉托夫建立起另一家民間馬戲小劇場。

這些固定的或流動的馬戲團帶動起俄羅斯國內大大小小馬戲團的建立,馬戲的發展吸收了越來越多的表演形式和技巧,在表現形式和結構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馬戲漸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行業,甚至在一戰後成立了自己的行業協會,並在十月革命後成為了官方欽定的與劇院平起平坐的重要藝術表現方式。

根據《俄羅斯馬戲團的歷史》:後來由於各種衝突的出現,馬戲藝術家們於1917年5月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專業協會。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俄羅斯的馬戲進入規範化的發展,固定和流動場所的馬戲團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藉助民間對馬戲雜耍極度熱愛的土壤,馬戲演繹事業空前繁榮。這也推動了馬戲向著標準化、格式化的方向發展,社會對馬戲、雜耍、小丑演藝人員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開始成立起國家級別的專門培訓機構來培養馬戲演繹人才。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馬戲小劇場演出

三、馬戲教育的發展促進了俄羅斯馬戲作為高質量文化項目向世界的輸出

1750年以後,其他歐洲國家的馬戲團來訪俄羅斯漸漸增多,開始吸納一些俄國本土的馬戲演員參與演出,逐漸產生了俄羅斯最早的規範馬戲演員。隨後,阿斯特勒的學生來到俄羅斯開辦馬戲團,培養馬戲人才。到了十九世紀,俄羅斯的馬戲演員已經享譽全國,比如波輪錯伏和季節裡克就是當時著名的馴獸師和丑角藝人。

十九世紀後期,俄羅斯的一些中小城市陸續開辦馬戲院,1847年,聖彼得堡戲劇學院開辦了馬戲班,培養出了尼基金等多位著名的馬戲演員。隨著他們的演藝推廣和對西方表演形式的不斷吸納,俄羅斯的馬戲逐漸走出國門,得到認可。尼基金等馬戲演員開始將斯拉夫民族的特點融入自己的表演中,推動了具有俄羅斯特徵的馬戲發展。隨後而來的一站對俄馬造成了嚴重的摧殘,動物們被殘殺,馬戲院被炸燬,演藝人員不得不另謀出路,俄馬陷入有史以來最大的困境。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俄羅斯丑角大師

十月革命以後,政府開始接管國內的所有馬戲演繹,當時的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帶頭參與了對馬戲的戰後重建工作,最終成立了國家馬戲藝術管理局,全面負責國內馬戲的發展。管理局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財物支持,為了充實馬戲人才隊伍甚至從體院選拔學生參加馬戲教育。經過艱難的發展,俄羅斯的馬戲事業逐漸恢復如初,湧現出一大批馬戲演繹名家。二戰期間,大批馬戲從業人員走向戰場進行戰地演出,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根據《俄羅斯馬戲團發展史》:二戰後的幾年裡,馬戲團保留了其精髓,並經歷了一場新的創作熱潮。

二戰後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期,俄羅斯的近三十座主要城市成立了現代馬戲院,在演出的同時開始規範化培養馬戲人才,隨後成立的國家馬戲公司旗下有著60多家馬戲院和培訓機構。馬戲教育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各地馬戲團的演繹開始更加註重本民族的特點,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出國演出,在歐美進行的巡演使得俄羅斯馬戲逐漸成為一個國家重要的文化輸出產品。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馬雅可夫斯基墓地

俄羅斯的馬戲教育起源很早,即便遭遇了不可抗力的損失,但在戰後強大的國家支持下又很快獲得了重生,馬戲演藝人員一直未曾中斷。在九十年代初期蘇聯解體之時,俄羅斯的馬戲學校還有著超過300人的在校生,仍然保持著每年向其他地區輸出幾十個優秀畢業生的傳統。在這樣規範且不間斷的教育刺激下,俄羅斯的馬戲始終保持著蓬勃的生命力,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形式。

評價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給了俄羅斯帶來豐富的物產,紅松林裡的棕熊不僅為斯拉夫人提供了食物和衣冠,更是憑藉著民眾的崇拜走向了普羅大眾的面前,甚至馴熊師也被愛屋及烏地得到了尊敬。雜耍技術和馴獸表演在俄羅斯廣袤而又寒冷的土地上為民眾帶去一絲慰藉,並藉由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繁榮最終聚合到一起,成為了俄羅斯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了國粹之一,不僅代表斯拉夫更代表著全部俄羅斯人民。

試問:小丑或藝術?馬戲如何成為俄羅斯第三國粹?

俄羅斯大馬戲院演出

提到俄羅斯馬戲就不得不提到沙皇、提到女皇葉卡捷琳娜,正是上層宮廷的推動才最終加速了俄羅斯馬戲的進一步發展。不論是聖彼得堡馬戲劇院的設立還是後來莫斯科兩大馬戲雜技劇院的開辦,都見證著斯拉夫民族在馬戲演繹事業上的熱切和執著。即便遭受戰爭,遭受不幸,但馬戲的發展始終未曾間斷。有著千年歷史的小丑劇情表演和馴獸演示早已給了俄羅斯馬戲長盛不衰的基因。

今天的俄羅斯各大城市依然活躍著無數馬戲團,不僅有高空鞦韆、高空走鋼絲等傳統精彩項目,還有著更為驚險的馴獸表演。馬戲團的表演也不再侷限於馬戲和雜技,小丑和話劇也成為了馬戲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有人認為小丑的表演正是現代脫口秀的原型,而馬戲也無意中拓展了很多電影的題材。

參考文獻:

《俄羅斯馬戲的發展》

《莫斯科的馬戲藝術》

《中外文化交流》

《俄羅斯馬戲團的歷史》

《俄羅斯馬戲團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