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泉州破柴尾里是满满的泉州烟火气儿!


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泉州破柴尾里是满满的泉州烟火气儿!


如果要细数泉州的慢生活,“破柴尾”肯定能算上其中一种。

闽南话“破柴”,是劈柴的意思。用斧头、柴刀将砍来的、买来的、捡拾的大块柴火,劈成细块,码放成堆或一垛一垛,在那个薪火相传、柴草煮食的年代,这种场景随处可见。

不知是哪位泉州人的创意,也不知从何时开始,“破柴尾”竟成了一部份泉州人对吃宴席剩菜的称呼并流行开来。是不是从劈柴引申来的,说不清,道不明,似是而非。

泉州北门街爱国路斜对面,有一条通往模范巷的小巷,明朝时,小巷附近驻有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兵营,士兵时常在这里劈柴生火做饭,这条巷子就被人叫着破柴巷,但“破柴尾”与破柴巷八竿子打不到一块,毫不沾边。

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泉州破柴尾里是满满的泉州烟火气儿!


“破柴尾”这种叫法,也就限于泉州市区及周边,并非整个大泉州及闽南地区都如此。泉州人三不五时会创造出一些时尚的词汇,如把喝醉酒叫着“麻龟”,称呼乡下人为“农个”等,“破柴尾”算是泉州话中的土话之一,只有正港的泉州人,才能触类旁通、心神领会,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简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破柴尾”贴切的意思,是指吃宴席剩菜的行为举动,而非菜名。宴席散了,把剩菜中的“好料”分类收集一起,类似如今的打包。

辛苦大半天的大厨及下手们,忙着招呼“人客”的主人们,早已饥肠咕噜,这下终于可以闲暇下来,慰劳慰劳肚子了。顾不了许多,没有什么讲究,挑上几样剩菜,加热或重新加工一下,大家伙围坐在一起,举箸就吃,这就是所谓的“破柴尾”。


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泉州破柴尾里是满满的泉州烟火气儿!



泉州人历来惜福,这钵满盆满的剩菜如何打发?于是,热情的主人,会呼朋唤友,当晚或次日继续前来“破柴尾”。

泉州还真就有不少“破柴尾”的粉丝,专好这口。并非稀罕吃香的喝辣的,看重的更是亲情友情人情。而这道剩菜剩汤煮成的大杂烩,山珍海味、鸡鸭鱼肉掺和在一起,五味杂陈,独特的闽南菜,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更让人有种好酒沉瓮底的感觉。

烧酒是“破柴尾”必须的,纯米酒、番薯酒、五加皮、春生堂、葡萄酒,各取所好。受邀前来“破柴尾”的,多为熟人,没有生份,不用客套,酒杯一端,话题就宽。

从新桥溪到讲史巷,从车轿头到南鼓楼,龟生卵,鳖无毛,田无沟,水无流,农哥进城,有的没的,讲天掠皇帝,堪称“泉州第一炮”。经典的泉州划拳则把“破柴尾”推向高潮,不管你是单挑,打通关,守擂台,几番下来,有输有赢,饮多饮少而已,泉州人兼具的中原的海洋的豪爽性格,在酒桌上可见一斑。不知不觉中,一顿“破柴尾”,侃上三五小时是常有的事,所以泉州人谓之为“长脚尻”。

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看着人客打着饱嗝,个个红光满面,餐桌上的酒菜也被“破”得差不多了,尽管劳累疲惫,但主人还是乐在其中。

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破柴尾”里是满满的泉州烟火气儿。

来源|花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