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出現過數寸長的小人嗎?

啊小賤啊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長度單位,然而古代的寸和現代卻是大大不同。寸的字眼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但是各國分立,寸的度量也互不相同,而後始皇帝滅六國統一天下,度量衡也隨之被統一,秦朝時期的1寸約為2.31公分,到了漢朝,一寸大概在2.135到2.375公分左右,隋代的一寸則大大的延長,大概有2.96公分,唐朝時期達到3.07公分,宋元時期,一寸延長至3.168公分,現在的一寸約為3.07公分

可以看出,一寸作為長度單位是絕對不長的,所謂數寸,大概不過32公分了。那麼歷史上有這樣的小矮人嗎?

歷史的記載有,不過沒有實物證據,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就記載了烏魯木齊的紅榴娃,這些小人在其描繪中大概也就尺許。還有《太平廣記》中也有關於小人的記載,說是有個鶴民國,人身高三寸,但是日行千里,步履迅疾如飛。還有《山海經》中也有關於小人國的記載:“小人國在東方,其人小,身長九寸。海鷗鳥吞之,不敢獨行。”這個與《太平廣記》記錄的相差不多。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一個朋友所講,在河北農村看到一隊半尺高的小矮人兒

先說個民間採風聽來的故事,一個40歲左右的朋友講,他小時候大概11、2歲時生活在河北農村,一天村裡放電影,那是最熱鬧的時候,孩子們湊在一起也不看電影,東跑西跑的。後來不知怎地,結隊到去村邊的道上玩,道邊就是蒿草和小水渠。大點的孩子拿著手電在前面開路,漸漸離開了熱鬧的廣場。忽然一個孩子驚呼了一聲,隨即手電照了過去,只見一群估摸半尺來高的小人排成一隊,穿過村道,向著道邊的蒿草走去,孩子們驚呆了,楞了幾秒鐘才緩過神來,膽大的去追那一隊小人,此時小人已經走進草叢裡了。他們扒開蒿草,卻再也找不到了。大家趕快跑回去告訴大人,一致說看到了小矮人。有的大人半信半疑跟他們再次來到道邊,可什麼也沒看到。

朋友講得很認真,聲稱是親眼所見,至今記憶猶新,他一再說絕對不是小動物,就是一群小人兒。我們只當童話故事聽,覺得挺好玩。他說鄉下對這種小人有個固定稱呼,但現在想不起來了。

我問是不是叫“地了排子”?他說,對,就是這個。其實我也不確定這個稱呼到底指什麼,但北方常有這種叫法,一般都是用來挖苦個頭特別矮的人,就像“侏儒”這個詞。不過有人說,“地了排子”實際是指鼴鼠。

不管這個朋友是不是把童年時的幻想當成了一段記憶,但他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信息,就是在鄉村確實流傳著“小人兒”的傳說,而且還有固定的稱謂。

其實在無奇不有的古書中,自然不會少了關於“小人兒”的記載。

巨靈:既是巨人的名字,又是小矮人的名字

一種小矮人的名字叫“巨靈”。對,你沒聽錯,跟孫大聖鬧天宮時碰上的巨靈神同名。但有意思的是,傳說中的“巨靈”,一是指一位巨型神仙,手使大斧,據說他本是劈開華山的河神。另一是指數寸長的小矮人。

《古小說鉤沈》輯《漢武故事》:東郡送一短人,長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東方朔問。朔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短人不對,因指朔謂上曰:“王母種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謫來此。”上大驚,始知朔非世中人。

東方朔是漢武帝身邊博學多才的寵臣,有人給漢武帝送來了一個七寸多長,能在書案上行走的小人兒,他一下就揭了這個小人兒的底,說這是西王母身邊的精靈名叫巨靈。巨靈,也不客氣隨即告訴漢武帝,東方朔曾經偷過西王母的仙桃。漢武帝這才明白,七寸小人兒和東方朔都是來自西王母身邊的神仙。

有意思的是,東方朔身高兩米多是個巨人,而他的對手巨靈又是小矮人,兩人竟然都來自西王母的國度。


此外,在東漢郭憲著的志怪之書《漢武洞冥記》中記載了另一個形象的巨靈:

唯有一女人愛悅於帝,名曰巨靈。帝傍有青珉唾壺,巨靈乍出入其中,或戲笑帝前。東方朔望見巨靈,乃目之,巨靈因而飛去。望見化成青雀,因其飛去,帝乃起青雀臺,時見青雀來,則不見巨靈也。

這個巨靈神是漢武帝很寵愛的一個女子,武帝有個青玉做成的痰盂(唾壺),巨靈一晃動身形就能在痰盂中鑽入鑽出,她如此戲耍令武帝十分開心。可是東方朔卻偏偏像一個生物學家一樣,盯著這個叫巨靈的女子仔細觀察,巨靈被盯毛了,化作了一隻青色的鳥飛走了。武帝很想念巨靈,便命人建造了一座青雀臺。臺建成後,不時有青雀飛來,但再也見不到那個叫巨靈的女子了。

在這個故事中,巨靈是個得到漢武帝寵愛的女子,想必是個美人,而她能將身子鑽入痰盂,可想而知有多矮了。只是不知道她這麼不講衛生,為什麼武帝還不嫌棄她。可能是當時唾壺的用途比較廣,有的也做食用器皿或者裝飾品。

(唾壺)

小人國:僬僥國

如果說巨靈只是單個出現的小矮人,那麼“僬僥”則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小人國”。

《列子·湯問》:“從中州以東四十萬裡得僬僥國 ,人長一尺五寸。”

僬僥國的人只有一尺五寸高,差不多30多公分(按周秦標準)。

在《山海經》中也寫道:

有小人,名曰焦僥之國,幾姓,嘉穀是食。

到了後來,僬僥這個詞的含義有所擴大,成了西南一支矮小民族的稱謂。

《說文》:南方有焦僥人,長三尺,短之極,從人,堯聲。

個人以為,三尺已不算是本話題所談之神秘的小矮人,大概是某個族群整體身高偏矮,是另外一個話題。

在唐代志怪書《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個幾寸高的小矮人乾屍:

李章武有人臘三寸餘,頭髀肋成就,眉目分明,言是僬僥國人。

另一本唐代志怪書《尚書故實》也有相似記載:

“又嘗見人臘長尺許。眉目手足悉具。或以為僬僥人也。”

所謂“人臘”就是乾屍,也就是說某地人們看到了一個三寸來長、或者一尺來長的乾屍,眉目手足都很全,樣子又明顯是成人,大家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僬僥國小人。

直到清代,仍然有小矮人的傳說,清初大學者王士禎在《池北偶談·談異五·短人》中寫道:

“ 長山之苑城周村間有短人,長可尺許,鬚眉手足皆具,能按拍而歌。問之,雲年三十餘矣。豈巨靈僬僥之類耶!”

在長山苑城周村一帶有一個小矮人,約有一尺高(按清代標準,約為30多釐米),身體完整,能按照節拍唱歌。人們問他多大了,他說三十多了。王士禎懷疑這人就是傳說中的巨靈或者僬僥人。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現實和中國歷史傳說中的小矮人。下次有空再說說國外的吧。


探謎古小說


有一次走夜路,穿過一片樹林子,跟在我身後兩個小人,最多1米高,一左一右跟在我身後,左邊的嘿嘿一聲跑了右邊,右邊的嘿嘿一聲跑了左邊,兩個人就這樣來回交替一左一右嘿嘿嘿嘿的跟著我,當我回頭一看,看見的是頭跟臉就是個肉蛋子,看上去很光滑,眼睛跟綠豆一樣,鼻子就兩個窟窿,嘴像個喇叭,兩個人都穿著草綠色的衣服,嚇得我把腿就跑了,跟任何人說別人都不相信,從那以後我再沒提過


1981王朝5678


屬雞的,河北人,大概在我十歲左右的時候,住爺爺家的西屋。隔壁還有個小跨屋,放雜物,平時也沒人進出,但進去必須經過我睡覺的西屋。晚上好幾次睡覺,看見幾個一尺高的小人排成一排進出小跨屋,有點害怕,但不是特別害怕。白天也好奇進去看過幾次,除了雜物也沒有什麼,但一進去就是發慌,害怕。我的童年就伴隨著一直認為有小人住在那屋而成長的。印象特別深刻!


燈火闌珊


中國古籍,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有關於小人的記錄,經常有被稱作紅柳人的,身高只有一尺多點的小人,天天無憂無慮的唱歌,還編一些小花環在頭上。有時候還偷駐軍的食物吃,抓到就跪在地上哭。曾經清軍抓到一個小人兒,發現他們的鬍子和毛髮和我們正常人一樣。


同時還記錄了一個清軍看到在深山的懸崖上有身上長滿黑毛的,只有小孩大小,什麼也不穿的小人在服侍美麗的蒙古女子。小兒看到清軍以後,還給他扔下了騾肉,但是他們說話完全聽不懂,就像鳥叫。



在魏朝時,有一戶人家下雨的時候,家裡院子裡有八九個小孩,只有五六寸高,小孩說家住在東南,颳大風刮到這裡來的。


而司馬遷寫的《史記》裡也有關於小人國的記錄,


《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括地誌雲:“小人國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時,懼鶴所食,大秦衛助之,即焦僥國,其人穴居也。


裡面說小人國在大秦的南邊,人才三尺高,那時候一尺大約有現在的23釐米,也就是大約70釐米高。他們在種莊稼的時候,害怕鶴吃了他們,於是大秦的衛士就幫助他們,也就是焦僥國,他們住在洞穴裡。


而在現在非洲赤道附近,雨林裡還生活著俾格米人,他們的個子在一米稍多一點。即使成年人也是如此,他們成熟的比較早,10歲之前就成熟了,就結婚生子。研究發現,因為他們常常在低矮樹叢中生活,所以適者生存,他們的個子矮的就生活了下來。


而且墨西哥考古還發現了身高只有12釐米的小人兒遺骸,但是他們不是小孩,根據他們的骨齡檢測發現有五六十歲了。


據說在哥倫比亞附近有一個小村子,就生活著一些成年人個子很小,在一米以下,但是肌肉特別發達,非常有力氣。



無獨有偶,中國漢朝,西漢時期也有記載:


漢朝的《漢武帝別國洞冥記》中說道: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常群飛往日下自曝,身熱乃歸。飲丹露為漿。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珠也。


意思是在勒畢國,他們只有三寸高,有翅膀,能說會笑,也叫善語國,常常一起飛翔,在太陽下自己曬太陽,身體熱了就回去。飲用露水,所以太陽剛一出來就去飲用如珠寶般的露汁。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歷史上真的有小人國,真的有小人存在過,就像7個小矮人一樣。


但是到底有沒有小人呢?你覺得如何呢?看來還有待於後人去發現吧!


校書郎工作室出品,柒月夏


歷史漫談君


小時候(50多年前)在鄰居爺爺家見到一本書,讀了幾頁,看到一個人在田野裡抓到一個小人,裝到衣兜裡了……(後來才知道這就是著名的《格列佛遊記》)。從那以後,我只要在野外時,總是到處看,希望也能抓到一個這樣的小人,回家養在小木箱裡!但一直也沒成功,挺失望的![大笑]



知足常樂6970408560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歷史上真的出現過數寸長的小人嗎?“

關於數寸長小人的記載多出現在小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中,而至於小人的身高,有的說是三尺,也有的認為是六寸,具體是多少,歷史上是否真的出現過似乎已經無從考證了吧!我們也只能從民間的一些傳說來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據說在40年代,廣西桂林曾有人發現了2個“小黑人”。據目擊者說,小黑人僅有10釐米左右,全身烏黑,直立行走。當他用石子扔他們時,這2個小黑人很快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從此當地人就流傳出有小人國的說法。

在二十世紀初,據說柏林考古學家曾在墨西哥的洞窯中挖掘出很多奇怪的小物品,這些小物品都是非常小的生活用品和裝飾品。令人奇怪的是居然還發現了一具小人的遺骸,僅有12釐米長。經研究,這具遺骸大約是5000年前的,而且還是成年人。

被稱為“森林之子”的俾格米人,應該是現實生活中發現的小矮人,平均身高還不足5英尺。他們世代生活在非洲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裡,以採獵為生。據說他們的聽覺、視覺和嗅覺非常靈敏,10米開外的蜜蜂都能準確判斷出是雌還是雄。

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就記載有“紅榴娃”,說是在烏魯木齊有身高僅有數寸的小人,每當紅榴樹開花時候,這些小人會折下榴枝編成小圈戴在頭上,成群結隊的唱歌跳舞,聲音細如鹿鳴,十分動聽。

在史書《後漢書》中也有小人的記載,“懸壺濟世”這個成語大家都聽說過吧!說是東漢有位買藥的老翁,每天將一壺懸於集市之中,賣完了藥後便跳入壺中,人稱“壺翁”。一個壺能有多大?所以應該也是數寸長的小人!


大史官


世界上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讓我們驚歎,就好比如什麼UFO,外星人飛船,美人魚什麼的。

但大都只是猜想,沒有任何實名的證實。

那麼,歷史上有存在過丁點大的小人嗎?


法蘭茲博士,在墨西哥中部周圍,洞窟裡,挖出了一些稀奇的物品。

首先發現地面有個奇怪的圖案,然後就往下接著挖。

不料,挖出一些小小的,就如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之類,還有一些小小的裝飾品,猶如玩具一般。

挖到最後,出現了一個小人。關鍵是這一具骸骨大約12公分高。

(出土的骸骨)

而且這不是嬰兒屍體,而是成人的。

科學家認為在五千多年前就存在了。

除了墨西哥外,烏魯木齊也有過記載。

在新疆時發現的紅榴娃,據說在今烏魯木齊的深山處附近。

《灤陽消夏錄三》記述能夠常常看到高只尺許的小人,男女老少都有。

每到紅榴樹開花時,這些小人便折下榴枝,編成小圈戴在頭上,成群結隊唱歌跳舞。他們的聲音細如鹿鳴,悠揚婉轉。


(成群跳舞)

有的小人會偷偷走到朝廷駐軍的帳篷內偷竊食物,如不小心被抓到,就跪在地上哭泣。

若把他們捆綁起來,就絕食而死。

假如把他們放了,他們也不敢馬上跑開,先慢 慢的走數尺遠,回過頭來看看。

若有人追罵他們,馬上又跪在地上哭泣。否則便慢慢走遠,到了差不多追不上的距離時,就迅速遁入深山中。


(放生)

除了挖掘證實的,中國的書籍裡曾也出現過小人的身影。

漢朝的《漢武帝別國洞冥記》中說道: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常群飛往日下自曝,身熱乃歸。飲丹露為漿。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珠也。 還有宋代《太平廣記》的:西北海戌亥之地,有鶴民國。人長三寸,日行千里,而步疾如飛,每為海鶴所吞。

(小人骸骨)

除了這些,還有山海經的。這本書可是記載了40個方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神怪異獸。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誌、民俗志、巫術以及大量原始神話於一身的神書。

《山海經海經新釋卷一》中載道:“齊桓公獵,得一鳴鵠,宰之,嗉中得一人,長三寸三分,著白圭之袍”。

雖然確有記載,但歷史上記載的是否為真實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可是這麼多的歷史記載和科學家證實,可能真的有小人存在也說不定呢?

接下來,就靠大家去發現小人國啦。你準備好了嗎?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先說結論,有!

我國有部奇書,叫做《燈草和尚》。書中詳細記載了有種小人兒,全身上下通高只有一寸。這種小人兒頗為神奇,既可變化長大,又可化為燈草藏於燈內。此類小人兒,曾經頗有數目,家族中亦有姐妹父母親戚。書中雖未交待其屬類,然而以吾觀之,大概幻化於草木狐狸精怪等屬。雖不屬於人類,然而其既能幻化人形,又能通人語、懂人事,實與人類無甚差別。

所以題主所問,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此類小人兒如今通世難覓,大概因當世女風漸長,以致小人兒種類不盛,無法一一支應,乃至絕種。想來頗為遺憾,此處應為當世女生一哭!扼腕嘆息之餘,卻又為當世男人慶幸,否則男人雖眾,卻無用矣!


北小樓


傳說古代有個叫僬僥國的小人國,它位於中州(河南)往東四十萬裡的海上,那裡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一尺五寸的身高,大概也就是50釐米左右。

歷史上關於數寸長小人的記載有很多,這種小人在古籍中也有較多詳細的記載,其中各類志怪小說,神鬼怪談中都有小人的記載。關於小人的身高也說法不一,個說風雲,有說三尺的,也有說六寸的,總之,小人是真實存在的,但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卻早已無證可考。

《山海經》我國最古老的神話奇書中就有許多處關於小人的記錄;比如在乾隆時期著名的官員紀曉嵐所寫的《閱草堂筆記》中描寫的“紅柳娃”,他的身高也只有尺許,正是實實在在的小人;我國古代《聊齋志異》流傳最廣的神話志怪小說中也有小人“耳中人”和“瞳人”的記載。


有個十分的痴迷之術的名士名叫譚晉玄,他不辭辛苦寒暑不輟。譚晉玄是一個有修仙天賦的人,他修煉數月就小有成就了。有一天,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他在打坐修行時,突然聽見耳朵裡面有東西在說話,聲音非常的小,但是當他睜開眼睛就聽不見這個聲音了,把眼睛閉上就又能聽見,讓人覺得其非常的奇怪,譚晉玄覺得很高興,認為是自己馬上就要修成內丹了。

過了一段時間,譚晉玄坐禪時,這個聲音又響了起來,於是大膽的說:“出來見個面吧”。說完他就覺得耳朵裡面彷彿有東西掉了出來,仔細一看,發現是一個長得像夜叉,長約三寸的小人。譚晉玄覺得十分詫異,當是沒有敢說話,只是屏息斂聲看著小人的動作。偏偏這時,鄰居家有人前來借東西,敲門而問,驚擾到小人,小人聽到聲音後嚇得滿屋逃竄,看上去像老鼠找不到洞了一樣。

和其他古籍中所描寫的小人一樣,這個的耳中的小人個子小小的,膽子也非常小。如果說聊齋志異是一本志怪小說。其可信度不高,所以記載的小人其真實性令人質疑,有待商榷的話,但是在史書《後漢書》中也記載了一個小人就可以一談真假了。東漢時期有一個賣藥的老頭,他在店鋪門口每天都懸掛著一把壺,買賣完成後,這個老頭就跳進壺中,這就是傳說中的“壺公”。在當時沒有一個人看見他跳進壺中,唯獨有費長房看見了,後來費長房跟著壺公學了不少本領,這便是懸壺濟世的來源。

關於世間是否存在數寸長的小人是讓人懷疑的,但是非洲的確存在有一個小人部落,他們以採獵為生,生活在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地區,這個部落的人民的平均身高不足1.55米,這個部落就是俾格米人。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俾格米人的矮小是他們的基因所決定的,所以說,即使俾格米人生活在正常普通人的生活環境裡,他們依舊會是如此矮小。


俾格米人部落的存在證明世界上真的存在身材矮小的人種,他們也被稱為“森林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