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戰漢古玉


著名行書作品《蘭亭集序》的去向。


《蘭亭集序》是中國歷史上最珍貴一幅字畫,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書聖王羲之的隨性之作,其中共出現21個“之”字,字字不同,各逞美態,讓所有書法家心悅誠服,嘖嘖稱歎。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在會稽山北面的蘭亭,王羲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大家寫詩助興,抄錄成集,由書法家王羲之為這部作品寫序,這就是《蘭亭集序》的由來。

王羲之非常看重這次聚會,因此也非常珍惜這幅字,作為傳家寶一直傳了下去。後為出家人智永所得,智永也非常熱衷於書法寫作,他特別喜歡書法,尤其是草書,因而也特別珍視這本《蘭亭集序》真跡。據說著名的“永字八法”就是他所創立的。

智永一直珍藏著這部《蘭亭集序》的真跡,臨死前將其託付給弟子辯才。辯才博學多才,也精於書法。他得到《蘭亭集序》之後,十分低調,秘不示人,偷偷地藏到了自己的房梁之上的暗龕中。

當時的皇帝正好是熱愛書法的唐太宗,唐太宗聽說辯才那裡有《蘭亭集序》的真跡,就派人管他去要,辯才死活不肯承認自己有。唐太宗也沒辦法,也不能使用太強硬的手段,因為這樣也許會傷到真跡。唐太宗正在犯難的時候,有個叫蕭翼的毛遂自薦前去偷書。蕭翼請求唐太宗給自己兩幅王羲之的真跡作品,以備不時之需,唐太宗應允了。

蕭翼採用了三個步驟就把《蘭亭集序》偷過來了。

1、套近乎

蕭翼也頗懂書法,見到辯才之後就假裝遇到知己攀談起來。辯才也很高興,請他吃飯遊玩,兩人聊得非常投機。

2、炫耀

席間,蕭翼談到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並且拿出兩幅王羲之的真跡,辯才一看果然是真跡,便也多生出幾分敬意,警惕心也少了幾分。想著便把自己的寶貝《蘭亭集序》從暗龕中拿出來給這位難得的知己好友看看,也不妨事。誰知道,蕭翼看過之後堅持說這《蘭亭集序》是假的,兩人竟然爭執起來。

3、亮底牌

爭執期間,蕭翼偷偷把真跡偷走了,並且亮出自己是皇帝派來的監察御史。辯才這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因為自己曾經欺騙過皇帝說自己沒有《蘭亭集序》,這下自己犯下了欺君大罪,怕是命不久矣。

蕭翼回京覆命之後,唐太宗看到真跡非常開心,畢竟真跡已經到手了,賞賜了 辯才一穀物三千石。辯才弄丟了《蘭亭集序》非常懊惱,一年後抑鬱而終。後來閻立本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了名畫《蕭翼賺蘭亭圖》。

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之後,如獲至寶,觀賞了一生,還覺得不夠,於是下令將《蘭亭序》真跡作為自己死後的殉葬品,並同其他著名字畫放在一起。後來唐太宗的墓被盜了,《蘭亭集序》便不知所蹤。

由於人們對《蘭亭集序》的喜愛,不知道是壓根沒有和唐太宗一起埋進昭陵,還是昭陵墓被盜之後失蹤的,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海賊說歷史


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很多,但一直讓我掛懷於心的,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臨終前給女兒畫的一個圓圈。

晚年的毛主席

在毛主席晚年疾病已經很嚴重的時候,他和自己的女兒李敏有過一次對話:

李敏看到父親的病容,忍不住眼淚流了下來,輕輕的叫了一聲“爸爸”。

毛主席看到女兒,仍然溫柔的說,“嬌嬌,你來看我了。”

李敏點點頭。

主席又說了一句話,“你為什麼不常來看我呢?”李敏一時哽咽說不出話來。

毛主席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偉人,但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在思念親情,他感到的或許是孤獨和寂寞,他更多希冀的是天倫之樂。

毛主席接著還問李敏,“你多大了?”

李敏回答,“39歲了。”

主席說,“不,你38歲。”

病入膏肓的主席,依然記得女兒的準確年齡,李敏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

童年時的李敏和父親毛主席

這時候,毛主席用左手拇指與食指在女兒面前畫了個“圓圈”,並且輕輕的說了一句話。

這句話李敏沒有聽清楚,趕忙問毛主席身邊的服務人員張玉鳳,而她也沒能聽見。

毛澤東看到李敏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沒有回答,便不再說話,無力地閉上了眼睛,他拉著李敏的手也鬆弛下來。

李敏知道爸爸累了,於是輕輕地退了出來。

那是李敏最後一次與毛主席見面交談。

1976年9月9日,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去世了,整個中國處在巨大的傷痛之中,而毛主席在臨終前給女兒畫的那個圓圈,成為了歷史上永遠難解的秘密。

延安時期毛主席和賀子珍(右一)的合影

後來,有人提醒李敏,主席可能是在關心李敏的媽媽賀子珍,詢問她的身體狀況,因為賀子珍生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因此小名就叫做“桂圓”。

李敏覺得很有可能,而她自己非常內疚懊悔,如果當時她明白了父親的意思,一定會在父親的耳邊告訴她母親的身體很健康,讓他放心。

不管怎樣,主席已經逝世了,他臨終前的那個圓圈,是國事還是家事,都已成了未解之謎。


歷史有趣兒


主席在臨終之際,將葉劍英元帥招致床前,想對葉帥說些什麼,可是含糊不清的話語葉帥無法聽清,這也是主席最後的遺言,但說的話卻成了歷史永遠也解不開的謎團。

1976年是中國不幸的一年,1月8日,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7月6日,德高望重的朱德元帥駕鶴而去。周總理與朱老總的逝世,對主席的打擊很大,心力憔悴讓主席本來就被病魔困擾的身體愈加虛弱,病情也開始惡化。


9月5日,主席病情加重,9月8日,主席生命垂危,在京的軍政要員聞訊後,都來到了主席的病房外。

當葉帥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病房,來到主席面前時,看到他往日高大偉岸的身軀已十分瘦弱,容光煥發的臉龐和深邃睿智的眼睛也沒有了昔日的光彩,心中難過萬分。



此時主席還是清醒的,當他看到葉帥時,眼睛一亮,頓時睜的大大的,想抬起手臂示意,可是沒有抬起來——他已經力不從心了。

葉帥淚水模糊,但未察覺到主席的這一細小動作,怕影響主席休息,葉帥站了片刻就走出病房,來到外面的休息室。

見葉帥出去,主席以手示意,似乎想招呼葉帥回來,旁邊的一位工作人員明白了主席的意圖,急忙跑到休息室,對葉帥說:‘首長,主席好像在招呼您。’

葉帥急忙轉身回到病房,來到病床前,見主席睜大眼睛,嘴唇蠕動,似乎想要對他說什麼話,葉帥急忙俯身貼耳傾聽,仔細辨別著主席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但終於還是沒有聽清主席說的話,他握著主席的手,淚水奪眶而出,哽咽的呼喚:‘主席……主席……。’

離開病房後,葉帥眼前還浮現著主席微微張開嘴唇對他說話的情景,想著主席含糊不清的話語,心中思量:’主席為什麼要招呼我?他到底要說什麼?還有什麼囑託要對我講?’然而,主席的話他沒有聽清楚,以後,也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了。

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一代偉人的心臟停止了跳動,而他最後想對葉帥說的話,也成為一個未解之謎,給中國歷史也留下了一個懸念。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香河老人肉身不腐之謎

時至今日科學仍然沒有定論,在老人去世之前更是出現了許多有異於常人的現象,死後留下四大末解之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香河老人留下的末解之謎。 1992年11月24日晚,河北香河縣淑陽鎮胡莊子村一位老人平靜地死去,這位老婦的死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任何轟動。當歲月經歷了十年之後,人們才發現了一個奇蹟:老人的遺體沒經過任何防腐處理,在自然環境中經歷了十年的歲月至今不腐,而且逐漸演變成被人們所稱的“沒有處理過的木乃伊”或“金剛琉璃體”。而這個老人,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被稱為“香河老人”的周鳳臣。


周鳳臣老人,日常衣著儉樸,長年食素,口味清淡,煙酒不沾,早睡早起,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婦人。作為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卻以一顆誠敬之心面對天地,以一顆慈悲之心面對人生。 老人常掛在口頭的五句話:一,口要對著心,心眼兒要放在正地方;二,遇事多替別人想,不要光想著自己;三,受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四,錢財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五,一個人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壞事也有人知道,最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Emotiona8483


話說南海從來沒有平靜過,我某守礁部隊曾吃過一個大虧,礁上的士兵全部犧牲或神秘失蹤,發生了什麼呢?

南沙群島的南燻礁是一個漲潮淹沒退潮露頭的礁石,1988年,我軍在此建立了高腳屋哨所,留下12名戰士駐守。1990年11月7日,南燻礁哨所失去了通訊信號一直聯繫不上,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我軍派出艦船前去查看,觸目驚心的一幕出現在人們面前,哨所裡彈痕累累,好像剛剛發生了一場激戰,六名戰士都倒在血泊裡失去了生命,剩餘的5名戰士包括班長和副班長下落不明沒有了蹤影,現場的人除了悲痛和驚訝,,心裡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

你可能會問,不是12名戰士嗎?現在只是11個呀!這也趕巧兒了,第12個戰士在事發之前離開這個哨所,去附近我島嶼的軍事基地看病去了,才倖免遇難。我軍震驚之餘,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徹查原因,調查人員在現場沒有找到任何外來的物品,哨所牆壁上到處都是彈痕,彈殼兒卻不知去向,我戰士的武器也沒有了蹤影,經過水下探察,找到了丟失的武器,但失蹤的五名戰士始終沒有找到,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哨所究竟發生了什麼至今仍是一個迷。


你瞅沙


《推背圖》預言之謎。

《推背圖》乃是中華古代預言書裡面的一部奇書,自唐朝年間出現以來,由於準確的預言了多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於是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列為禁書。那麼關於《推背圖》這本書真的能夠預言未來嗎?


推背圖全書共有六十圖,並且還配有相應的圖畫,其中圖畫以六十一甲子和相對應的卦象命名,每幅圖像之下還有相對應的讖語,並附有“頌曰”詩四句,乃是預言後世興旺之亂之事。

遠的有武則天稱帝,後周柴榮之預言。

近的也有民國預言,就以《推背圖》中第三十七象為例:

漢水茫茫,不統繼統。南北不分,和衷和共。

水清終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內竟無王,半兇還半吉。

這一象,預測了漢水上武昌起義,南方民國,北方清政府,全都擁護共和,水清有竭,既是清朝滅亡,海內無王則是中國不再有皇帝。

當然關於推背圖具體所指是為何意,尚還無人可知,關於推背圖可預言未來一事依舊還是個謎。


這個歷史很正


不談遠不談近,我們今天來談一談生於康熙年的奇人,這位奇人叫做李慶遠,為什麼說這位老人是個奇人呢?是因為他足足活了二百五十六年,橫跨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九個朝代,直到明國二十二年才去世,可以說是他當時就是一個或者的文物,一個親厲歷史的過來人。

李慶遠生於康熙十六間的一箇中醫世家,家中自嘉靖年間赫赫有名的名醫,但這麼多年傳承下來逐漸沒落了起來,後人還是按照祖訓世襲學習中醫,一直傳承到李慶遠這一代,家中更加破敗不堪,唯一的財富只有世代積累下來的醫書,這些醫書是歷代先人一點一點按照自己的經驗修訂起來的,原本只有十指之厚,到李慶遠時,整個書房都被佔滿了。



李慶遠自幼學醫,待到二十四歲時已經是雲南一代遠近聞名的名義,李慶遠崇尚養生之道,研習圃翁老人留下的養生理論,並逐步提煉出自己的養生體系,強調以慈、儉、和、靜四個字為根本,教導人們要養心、理學,抑制內心的躁動和氣憤,做到心平氣和、靜如止水。


李慶遠一生有過二十四名妻子一百八十餘名後人,在其一百歲時因為在中醫方面做出了傑出的成就獲得了乾隆的獎勵,去世後被紐約時報和時代雜誌相繼進行了報道,但至於這位老人為什麼可以如此長壽至今還一直是個謎,也有很多人質疑這件事的真實性,但從來沒有人能給出確定的答案。

關於李慶遠老人的記錄大多存在於民間,很少有官方記載,相傳曾經有名專家專門對此事進行了研究,無奈可以參考的文獻實在少的可憐,只能親赴其出生地雲南進行研究,專家到達雲南後先是對城市裡的人群進行詢問,可惜卻沒有聽說過李慶遠老人,當專家要下定結論的時候其助理提出了個提議——去更深處的人家詢問,專家接受了這名助理的建議,驅車前往了大山深處,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隨著離大山越來越近,知道李慶遠的人數成直線上升,到達山裡一個小村莊時一個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村裡的上到九十老人下到三歲小孩都知道李慶遠這個名字,而且這個村莊的長壽老人的比例要比中國的其它地方要高出很多。



當專家詢問一名老婦人時那麼老人直言其太爺爺曾經受過李慶遠的恩惠,家中還保留著一張與李慶遠老人往來的書信,還有一張背有李慶遠老人親自簽名的藥方,這個發現讓專家逐漸興奮了起來,不過當看到簽名時專家卻再次失落了下來——這張藥方的背面只有李慶遠老人的簽名卻沒有印章等可以證明身份的證明,但仍然是個不可多得的物證,這個發現讓這件事情更加撲朔迷離了起來,一直到現在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歷史伶俜者


慈禧太后口含的夜明珠到底下落何方?

慈禧太后的鳳冠上共有九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其中最大的一顆在慈禧死後被含入嘴中,葬於清東陵定東陵。據記載,夜明珠,其估價在1908年時值1080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8億多。

民國十七年被孫殿英盜取,後孫殿英為了避免殺頭之禍,多方大肆行賄。委託戴笠把夜明珠輾轉送給了第一夫人宋美齡,蔣介石才沒有將其砍頭治罪。據說宋美齡把夜明珠當做鞋飾,在一次酒會上恰遇停電,這顆夜明珠大放異彩,引來眾人圍觀,夜明珠被傳的神乎其神。晚年宋美齡從臺灣移居美國,2003年106歲高齡的宋美齡於美國去世,夜明珠也隨之不知去向,究竟是交付於何人亦或是賣給誰人成為了一個迷。有傳說此夜明珠被美國大亨買下,將其展覽在自己的家族博物館之中。但這也是傳說,曾有多人就有關這顆夜明珠多方查詢下落,包括臺灣博物館也派出多路人馬明查暗訪,一次宋美齡回到臺灣有人專門問起過這事,都被宋美齡否認了,說自己壓根就沒有見到過夜明珠。如同朱棣探尋朱允炆的下落,無論在國內還是遠赴國外找尋者都空手而歸沒有確切的消息,夜明珠流落到何方神聖手中很難知曉。





禎心不改


來說說日本戰敗後,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川島芳子生死謎團!


說川島芳子是大漢奸,是因為她原本是清廷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女,原名叫愛新覺羅·顯玗, 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後來善耆將顯玗送給了他的日本朋友川島浪速做養女,自此顯玗改名叫了川島芳子!

川島芳子成年後返回中國,併成為了侵華日軍的間諜,先後參與制造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等禍國事件,給當時的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失。當日本人投降後,川島芳子被捕,並於1948年3月被以漢奸罪判處死刑,於當月25日凌晨在北平第一監獄被執行了槍決,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川島芳子之死本來是毫無懸念的事,但不久後就傳出了,川島芳子在行刑前被“李代桃僵”的疑雲!



川島芳子死亡疑雲!

川島芳子行刑時,為何只允許一名並不認識她的外國記者進入刑場拍照?行刑時間被定在1948年3月25日凌晨,此時天才矇矇亮,為何不等天亮以後才行刑?川島芳子死時為何“面目全非”相貌盡毀?川島芳子屍體頭髮明顯較行刑前長了很多,而且是她從來沒有過的髮型!這一連串的問號讓川島芳子是否真的死亡疑點重重!


就在川島芳子被執行槍決半個月後,一名叫劉鳳珍的女子寫信向當地法院告狀,說自己在北平第一監獄服刑的姐姐劉鳳玲成了川島芳子的“替死鬼”,監獄裡的人曾答應用十根金條換她姐姐的命,讓她姐姐替川島芳子受刑,結果最後只給了她家四根金條,劉鳳珍到監獄討要金條,結果反被監獄裡的人威脅,而就在這事不久後劉鳳珍竟離奇失蹤,自此,川島芳子的死亡疑雲就更加撲朔迷離了!

關於川島芳子為什麼會逃過一死,原軍統頭目沈醉曾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過:戴笠知道川島芳子在東北活動多年,手裡面有一張巨大的關係網。抗日戰爭結束後,戴笠想利用川島芳子的關係網加強國民黨在東北的情報組織。於是就找到了關押在監獄裡的川島芳子,兩人在獄中談了很久,但具體談了些什麼,又談了些什麼條件,那就沒人知道了!


白駒過隙,時間來到了2006年,長春女畫家張鈺向媒體透露,她的姥爺段連祥曾在臨終前告訴她,1978年病故的“方姥”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川島芳子,而這個叫“方姥”的人在病故前30年裡,一直都隱居在長春市郊外,她的這一說法讓沉寂已久的川島芳子生死謎團又變成了人們爭議的話題!

而關於這個叫“方姥”的人就是川島芳子的說法,張鈺拿出了幾點證據!

一,“方姥”作為一箇中國人,竟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日語!

二,“方姥”平時看書都用鑷子翻頁,寫過的字畫統統用專門的爐子焚燒,很難見到遺留的手跡!

三,“方姥”曾教張鈺唱過一首日文歌曲叫《蒙古姑娘》,據說這首歌是1933年川島芳子作的詞,會唱的人很少!


四,張鈺根據對“方姥”的印象畫了一幅“方姥”的畫像,並輾轉來到日本,找到了當年跟川島芳子關係最好的日本明星李香蘭,李香蘭看到“方姥”的畫像後,直接就說了這是我哥哥(李香蘭曾喊川島芳子哥哥,川島芳子喊李香蘭妹妹)

當然,有人對張鈺的說法也提出過質疑,認為這些只不過都是她的一面之詞,“方姥”這人是否真的存在還有待商榷!

時至今日,大漢奸川島芳子當初的生死之謎,依然是人們爭論的話題,但是無論當年川島芳子是真的被槍斃了,那還是被“李代桃僵”又在世上活了幾十年,這個大漢奸的生命隨著1948年的那聲槍響,其實就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唐古看今


武則天真的掐死了自己剛滿月的親生女兒嗎?

唐朝的一天,在感業寺內,唐高宗李治正在抱著一個尼姑哭泣,這個尼姑不是別人,就是武媚娘。因為自己的丈夫唐太宗去世,所以武則天不得不進寺廟裡面當尼姑,雖然她內心非常的不想,但是按照規矩,她必須這麼做。

在李世民沒死之前,李治便與武則天干了苟合之事,對武則天那是念念不忘,所以便多次到感業寺去與其幽會。當時的王皇后也不得意,因為自己一直沒有給李治生個一男半女,所以李治更寵愛蕭淑妃。王皇后眼看自己地位不保,所以便在李治面前多次說武則天的好話,讓其趕快解武則天進宮。其實王皇后當時是非常喜歡武則天的,因為武則天對王皇后很好,王皇后自己也以為武則天進宮會成為她的重要幫手,和她一起收拾蕭淑妃,可惜她算錯了。武則天比她想的要厲害的多,恐怖的多。

在進宮之後,武則天迅速成為李治最寵愛的女人,這麼說吧,蕭淑妃加上王皇后,這兩人一起,都比不上武則天在李治心裡面的地位了。王皇后一看,這真是引狼入室了,武則天原來才是自己真正的敵人,比蕭淑妃麻煩多了。於是,王皇后便和蕭淑妃聯起手來,打算扳倒武則天,可是仍然是沒有用。武則天也是果斷反擊。

在《新唐書》中便記載,武則天的女兒剛滿月的時候,王皇后就去看望,在她走後,武則天便掐死了自己的女兒,嫁禍給了王皇后,非常狠毒。但是在《舊唐書》中卻沒有說是武則天親自殺死了自己的女兒,並且《舊唐書》更加貼近歷史。就算武則天確實殺過自己的兒子,但是對於自己的親生女兒,而且只是剛滿月的一個嬰兒,真的能夠下得了手嗎?

徐福真的是日本的神武天皇嗎?

千古一帝秦始皇,威風凜凜掃四方。要說古代的帝王,都是想要長生不老的,他們想要一直做皇帝,千秋萬載,永恆永世,秦始皇當然也不例外,而且他對於長生不老,有著一種強烈的渴望。

這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了,他就是自稱可以找到長生不老之藥的徐福。徐福憑藉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於是徐福帶著童男童女,藥物,種子等一些東西便去尋找靈藥。第一次回來的時候,徐福說自己確實見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棄自己帶的禮物太薄了,沒辦法將靈藥給他。第二次回來的時候,徐福說在出海的過程中,被一隻非常大的魚給擋住了去路,沒有去成,秦始皇后來便命人將大魚給射死,於是徐福便第三次出發。

這一次,徐福是再也沒有再回來,讓秦始皇到死都沒有見到他的面。在日本,不少人一直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神武天皇,是他們的祖宗,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