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可曾了解“七王之一”的吴玠?

与岳飞、韩世忠同为“七王”,吴玠却是鲜为人知,今天来聊聊吴玠。

1093年,吴玠生于德顺军陇干,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静宁。少年老成,通兵法,擅骑射,有个爱好,喜欢读史书,他还真不是光看热闹,还经常做笔记,尤其是觉得能学习的,还抄下来放在床头经常学习。

世人皆知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可曾了解“七王之一”的吴玠?


是在北宋末年入伍,最初是抵御西夏,你说这人就是没法比,很多人都是怕死的,吴玠不一样,就像个愣头青一样,啥都不怕就是上。就这样得到赏识,众人也没有不服的,吴玠因为英勇作战很快成为第二副将。建炎初,因为战功显著多次升迁最终到了泾原路副总管的位置。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南宋抗金战争主要的两个方向:东线江淮战场,西线川陕战场。东线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以岳飞为首的岳家军,西线则是吴玠和其弟弟吴璘统率的吴家军。可以说吴玠兄弟俩独撑南宋的半壁江山,承担了一半的抗金压力。可能觉得有些夸大,但我不这么认为,吴玠最突出表现恰恰就在这里。

世人皆知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可曾了解“七王之一”的吴玠?


他这一生中打得最漂亮的两场战役有两场:和尚原大捷、仙人关之战。1130年秋,金大举攻宋,江淮局势吃紧,为了牵制金军精力,减轻江南压力。张浚决定主动出击,牵制金兵。这个想法是没问题的,但是仔细一推敲很明显不行,他这是不经准备就贸然集合刘锡、孙、锜、赵哲、吴玠等五路大军,看这架势就是要与金军决战。

这时,吴玠刘锜都不同意。吴玠入谏说:“兵以利动,此间一带平原,敌人多为骑兵,容易为其所乘,恐有害无利,应先据高阜,凭险为营,方保万全。”而张浚自大的认为:“我众彼寡,又有苇泽相阻,纵有敌骑前来,也无从驰骋,何必转陟高阜呢!”刘锡等人尚在迟缓之时,金兵猝然大至,皆担柴兜土,填投泽中,霎时间泥淖俱满,与平地相似。于是,金骑纵辔而过,进逼宋军各营。兀术也率众赶到,与金将娄恃分左右翼,列阵挑战。

世人皆知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可曾了解“七王之一”的吴玠?


吴玠、刘锜在左翼与兀术军大战,吴、刘身先士卒,奋勇驰杀,金军渐渐后退。好死不死的总是会有人搞破坏,左翼取得了主动,谁曾想,右翼的赵哲临阵溃逃,这一逃可就大事不妙。使金军左右夹攻吴、刘,真是一个大坑,就这样败了,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战役中打的金军也是伤了元气。战役之后,吴玠受命为陕西都统制,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

另一场仙人关之战,与和尚原之战相比起来丝毫不逊色,都是杀的金军片甲不留,让金兀术的铁骑闻风而丧胆,望北而脸惧,基本把攻势强劲的金兵阻挡在秦岭以北,一般人能做到么?

世人皆知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可曾了解“七王之一”的吴玠?


这与中原战场上的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力量遥相呼应,使金国最终没有实现完全消灭宋朝的目的。宋王朝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便晋升岳飞、吴玠并开府仪同三司,以吴玠为四川宣抚使。

吴玠后来被封为四川宣抚使,和弟弟吴璘镇守四川几十年。吴玠常能体恤士卒,按能力军功选拔军官,从不任人唯亲,深得将士拥戴。吴玠资历比岳飞要高,他官至节度使之时,岳飞还是一员偏将。

世人皆知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可曾了解“七王之一”的吴玠?


要说抗金的功绩,吴玠应不在岳飞之下,毕竟岳飞在抗金战场上也只有两年多的时间。而吴玠大部分时间都是直接对金作战。不过可惜的是,这位拥有极高军事才能的人,最后却英年早逝。因为常年抗击金朝,护卫川陕地区的安全,吴玠没有一天过过安生日子。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工作负担,最终压垮了这位抗金名将。

吴玠在年仅四十七岁的时候,便因为长期的劳累,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吴玠的英年早逝,让皇帝极其悲痛,下旨为其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最后宋孝宗追封吴玠为涪王,岳飞、韩世忠也在此列,可见吴玠的功劳确实不可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