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賈平凹、陳寅恪,歷史上還有哪些特別容易讀錯的人名?

馨馨話語


賈平凹的“凹”是一個多音字,有ao和wa兩種讀音,在他的名字中讀wa,只因為賈平凹的小名叫“賈平娃”,當他70年代初期來到省城西安求學時,同學們都嘲笑他這個名字俗氣,他也覺得這個名字土裡土氣,於是就改為了“賈平凹”,雖然讀音還一樣,但寓意立馬變了,變得有那麼一點高雅。

陳寅恪的“恪”字,實際上也是一個多音字,有ke和que兩種發音,que是上古音中的發音,現在基本上沒人這樣讀了。但在陳寅恪的名字中,應該讀que,只因為他是客家人,小名叫“雀兒”,在後來,他在名字中就用“恪”代替了“雀”。現在,人們叫他名字時,就將錯就錯,把ke叫順口了,也就變成了正確的。

秦始皇當年在長安城西郊建造了一座非常宏偉的皇宮,叫“阿房宮”,實際上,這座宮殿是歷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秦始皇至死也沒有建好。這個宮殿的名字叫法就有很大爭議,專家坐在一起爭得不可開交,產生了三種叫法,分別為e pang gong, a fang gong ,a pang gong,到底哪個正確,很難有人說清楚。目前,認可最多的還是叫e pang gong。


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道家思想創始人老子,他的姓氏為“李”,單字名為“耳”,字為“聃”(音dan),也叫老聃。實際上,聃字是生僻字,許多人看到此字時,似懂非懂,會按照半邊字音來讀,讀作冉。

還有夜晚的“夜”,在姓氏中應該讀作“hei”,古姓氏中也有讀he的,但現在,這個姓氏讓人們很糾結,讀ye讀hei都有人說不對。在大部分人的意識裡,這個姓氏已經被默認為讀ye了,也只好這樣了。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宓的“宓”,這是一個多音字,有mi和fu兩種讀音,在三國時期,還沒有mi這個讀音,只有fu,跟“伏”字通用,像我們熟悉的遠古神話人物伏羲,也叫“宓羲”,不過,這種寫法並不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