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才子之鄉?

~唯の噯倪~


歷史上的才子之鄉,還是有很多的。

最被人知曉的應該是湖南的湘潭了,可以說湘潭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出了很多大才子。這些才子的個人才華,甚至是關係到對中華民族的安慰的。

說到湘潭的才子,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毛澤東。

因為毛澤東是中國最為偉大的領導人,正是他帶領我們中國人,打敗了一切國內外反動派,建立了人人可以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的。

毛澤東的才華表現在各個方面,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他軍事方面的才能我們都領教過了,中國共產黨是他參與成立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他提出來的。

四渡赤水戰是他指揮的,三大戰役是他策劃的......。

游擊戰、運動戰、集中我軍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略戰術是他發揚光大的........,正是因為他卓越的軍事才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帶領我們打敗了所有的國內外反動派的。所以,才給我們建立了平等自由的新中國的。

毛澤東的政治才能,其實用他的話來說還是很簡單的,毛澤東說搞政治就是把自己的朋友搞的多多的,堅持為人民服務。只要贏得了民心,就會讓自己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毛澤東思想方面的才能,那就更突出了,我們都知道他給我們留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為中國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正是因為《毛澤東思想》給予了我們啟迪,我們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的。

毛澤東的詩詞,在中國婦孺皆知,尤其是他那一首《沁園春雪》更是響徹宇宙。當然了毛澤東的才華,還表現在其它更多的方面,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湘潭出的才子還有彭德懷,可以說彭德懷就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毛澤東對他的英勇評價就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通過這一組詩,也足以見得彭大將軍的厲害。

當然了我們說到彭德懷,就會想到他領導的兩場極為揚我中華威名的戰役,一場就是百團大戰,另一場就是抗美援朝。

正是因為這兩場戰役,讓彭德懷邁入到世界頂級軍官的行列的。也正是彭德懷指揮的這兩場戰役,讓世界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厲害。

湘潭的才子還有曾國藩,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是清朝的四大中興之臣,可以說正是因為他才延續了清王朝的命運。

我們都知道當年正是他這個書生帶領的湘軍,把義和團給鎮壓下去的。

曾國藩也是中國歷史上儒家學說的最後一大集成者。他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最為著名的改革家。

當時,他對中國的工業件事,也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中國留美的第一批留學生,也正是他給派遣出去的。

當然了湘潭的才子還有齊白石,他的畫聞名全世界。

湘潭的才子,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你知道的湘潭才子還有哪些,歡迎評論裡留言。


史學達人


撫州位於江西東部,“襟領江湖,控帶閩粵”,東鄰福建,南接贛州市達廣東,北臨鄱陽湖。隋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撫州市下轄10縣1區,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人口380萬,市政府駐臨川區。撫州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撫州人傑地靈,素有“才子之鄉”、“旴語文化之邦”的美譽。地處東經115°35′~117°18′、北緯26°29′~28°30′之間。南北長約222公里,東西寬約169公里,全市總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11.27%。

出過的著名人物還有如下:

1、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

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2、陳自明

陳自明,南宋醫學家。字良甫,臨川(今屬江西)人。三世業醫,曾任建康府明醫書院醫諭。因認為前代婦科諸書過於簡略,曾遍行東南各地,訪求醫學文獻。採集各家學說之長,附以家傳經驗,輯成《婦人大全良方》,於婦科證治方法,收集較為詳備。另著有《外科精要》等。

3、朱思本

朱思本(1273-?),字本初,號貞一,江西臨川(今撫州)人。元代地理學家。生於南宋鹹淳九年(1273),祖父以科舉入仕,任淮陰縣令。父不仕。入元后,家庭開始破落。

至元十二年(1275)底,撫州被元軍佔領。宋亡之痛,籠罩著朱思本一家,長輩們抱著與新皇朝不合作的態度,堅決不仕元。長輩們厭世遁跡、薄視名利的處世心態,對年幼的朱思本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4、李紱

李紱 fú (1675~1750)字巨來,號穆堂,江西臨川榮山鎮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和詩文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由編修累官內閣學士,歷任廣西巡撫、直隸總督,因參劾下獄。

乾隆初起授戶部侍郎。治理學宗陸王(陸九淵、王守仁),被梁啟超譽為“陸王派之最後一人”。著有《穆堂類稿》、《陸子學譜》、《朱子晚年全論》、《陽明學錄》、《八旗志書》。

5、李瑞清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教育家,美術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開拓者。字仲麟,號梅庵、梅痴、阿梅,晚號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戲號李百蟹。

江西撫州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考中舉人,光緒二十一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二年出任兩江優級師範學堂(49年更名南京大學)監督。辛亥革命爆發後,離開南京學堂,移居上海。民國九年八月初一逝世,遺體葬於南京牛首山。

除這幾個人外最著名的為“臨川先生”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2]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致敬大師1990


江西在古代是算個才子之地特別是臨川,才子之鄉.臨川區地處江西省東部,撫河中游,東轄東鄉,西鄰豐城、南瀕南城、北接進賢。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人口97.6餘萬,轄39個鄉(鎮、場)、5個街道辦事處,人口總數居全省市所在地之首。

  臨川始於東漢永元八年,至今已有一年九百多年曆史,源遠流長。1995年4月,根據國務院政令,臨川縣與撫州市珠聯璧合,併為臨川市。2000年10月撤地設市,改為臨川區。臨川,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王安石、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的故里。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她孕育了一批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臨川文化,被稱為“才子之鄉”。

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100多人。《江西曆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幾佔三分之一。“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陳、羅和章、艾”。“江西詩派”前期25人,臨川有謝逸、謝過、汪革和被陸游稱為“詩僧第一”的堯節。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而撫州就佔44人。特別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偉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鞏、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明代劇壇偉人湯顯祖等,不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且贏得了世界性的崇高聲譽。




萬物是空的


撫州臨川區地處江西省東部,撫河中游,東轄東鄉,西鄰豐城、南瀕南城、北接進賢。撫州素稱文獻之邦,縱覽古今,旴江流域名賢輩出,燦若群星,彪炳史冊的著名人物數以千計,素有“才子之鄉”之美稱。

“才子之鄉”

臨川自古文風昌盛,英才輩出。早在唐朝,著名才子王勃在他所寫的傳世名作《滕王閣序》中,就發出過“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的由衷讚歎,“臨川之筆”成了“臨川才子”的代稱。

“臨川古代才子”

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改革政治,推行新法,政績斐然;在文學上,他與撫州南豐的曾鞏同被譽為“唐宋八大家”。

明朝著名戲劇家湯顯祖,以“臨川四夢”而聞名中外,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撫州晏殊、晏幾道父子開一代詞風,為“江西詞派”的傑出代表。

思想家李覯、陸九韶、陸九淵、吳澄、吳與弼、羅汝芳、李紱,歷史學家危素,地理學家樂史,音韻學家陳彭年,算學家李如漳、紀大奎、吳家善,水利專家侯淑,抗倭名將譚倫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

在歷代的195次科舉考試中,撫州地區十一個縣共選進士2821人,舉人9082人,僅臨川縣就有進士720人,南豐縣曾鞏一門5人同登進士科,祖孫六代中有38人中進士。

“撫州名相”

毛主席曾讚譽臨川名人文化:“隔河兩宰相,十里一尚書”

撫州史上共有六位宰相,王安石、元德昭、晏殊、曾布、吳道南、蔡國用均行宰相之權,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變法丞相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臨川人,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

“墨客聚會地”

文化之邦,才子之鄉,常是名人墨客聚會之地。

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學士來臨川(撫州)任職和宦遊。東晉王羲之、南朝謝靈運、唐朝顏真卿、南宋陸游等,曾在這裡為官;宋代詩人黃庭堅、梅堯臣、范成大、明代思想家李贄、徐霞客也都來過此地遊覽常駐。《世說新語》和《詩品》的編著者劉義慶和鍾嶸均襲封臨川王。這些名人學士在臨川都留下了大量遺墨華章,為閃光的臨川才子群體增添了輝煌。

“才鄉代有才子出,臨川神童今朝多”

近、現代史上,撫州的政界要員、科技名流、文壇巨匠、音樂明星、留學博士同樣各領風騷。

黃祿祥、饒毓泰、周建屏、趙醒儂、傅烈、遊國恩、肖滌非、舒同、李井泉、盛中國、盛中華等,都是撫州人氏。他們超群拔萃,卓有成就,為豐富和推動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高考才子”

2017江西高考理科狀元是來自臨川一中的劉浩捷,以總分700分奪得2017年江西理科第一名。

2016江西高考理科狀元臨川一中學子計逸雄以700分的成績奪得。

2015江西高考汪川同學以710分的成績成為撫州市高考理科狀元,名列全省第二名;

餘盈穎同學以631分的成績成為撫州市的高考文科狀元,名列全省第四名。

2014江西高考廣昌一中的張子奇同學以698分勇奪江西省高考理科狀元,

臨川一中的胡邱鈺以654分的高分勇奪江西省高考文科第一名。

“著名景點”

撫州著名景點有王安石紀念館,湯顯祖紀念館,擬峴臺,大覺山麻姑山,靈谷峰,流坑等等,

大覺山自然風景區——亞洲第一漂是武夷山脈中段一處原生態的“人間淨土”,位於資溪縣城東約7公里,總面積204平方公里。

“特色小吃”

臨川菜梗是撫州市臨川區當地獨有的特色小吃之一。

此處省略。。。。。。看下圖

高考失利的朋友們可以到“才子之鄉”沾點才氣吧。


500MILEs


安徽歙縣

古時歙縣鄉俗即為“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明清時期,有進士623人,狀元6人,在全省全國名列前茅,這些人中,有13人的著述收入《四庫全書》。清康熙年間,全縣有學社、書院127所。“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和“父子尚書”的佳話不時傳為美談。

歙縣文風昌盛,人才輩出,是經濟學家王茂蔭、著名畫家漸江、黃賓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里。新安畫派、新安醫學、皖派漢學、歙派篆刻、徽派四雕、徽派建築、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菜、徽劇等都閃耀著新安文化的燦爛光芒,在中國文化中獨樹一幟。

湖北蘄州

蘄州鎮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曲,是明代聖醫李時珍的故鄉。蘄州鎮有一條狹長的街道叫東長安街(人們又稱為博士街),這條街在20世紀出了100多名博士,很多是父子、父女、兄弟雙雙是博士。例如李寶珍一家,人稱為博士家,李寶珍上世紀取得美國紐約某醫科大學的博士,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美國先後均取得了不同學科的博士學位,一個家庭出了五位博士,世上少見。

江蘇宜興

宜興縣有教授縣的美稱,目前我國有548位宜興籍高級科技人員,如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藝術家徐悲鴻均是該縣人,宜興縣父子同是教授、兄弟同是教授、一門眾是教授的屢見不鮮。

安徽休寧

休寧位於安徽省最南端,是古徽州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據說休寧的縣名是隋文帝欽定,取休陽、海寧各一字,含吉慶平寧之意。自宋嘉定十年至清光緒六年,休寧縣出了19名文武狀元,可謂是鍾靈毓秀,才人輩出,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第一狀元縣。

休寧自古就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賈之多、文風之盛而聞名,稱雄中國商界近400年之久的徽商高瞻遠矚,他們大力興辦族學,鼓勵同族學子通過科舉進入封建社會的各級官府,其雄厚的財力和浪跡天涯的特性,也為本族擴大視野、拜訪名師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軼男說歷史


才子之鄉是指撫州,位於江西東部,“襟領江湖,控帶閩粵”,東鄰福建,南接贛州市達廣東,北臨鄱陽湖。隋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禮陂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

撫州市下轄10縣1區,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人口380萬,市政府駐臨川區。撫州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撫州人傑地靈,素有“才子之鄉”、“旴語文化之邦”的美譽,臨川文學人物名揚全國。

1、臨川才子

“名儒鉅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自古以來,臨川才子之多向為世人矚目。“臨川文化”區內樂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雙封爵,文武兩狀元,參政代天子,師保五六人,一門十進士,兩朝四尚書,進士五十二,知縣四十多,鄉舉百六餘,會解監元群,鄉賢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記述,就是臨川才子湧現的生動寫照。

據有關資料統計,自宋而清,僅臨川(撫州)進士及第者2000餘人,湧現了舉世矚目的才子群體。王安石、湯顯祖、曾鞏、晏殊、晏幾道、陸象山、樂史、饒節、謝逸、謝過、李覯、吳澄、紀大奎、李瑞清、譚綸、陳自明、危素、蔡上翔、吳與弼、羅汝芳、陳彭年、危亦林、鄧茂七、徐奮鵬、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黃爵茲、歐陽竟無等等,就是臨川(撫州)古代才子群體中的佼佼者。

2、文化之邦

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100多人。《江西曆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幾佔四分之一。“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陳、羅和章、艾”。“江西詩派”前期25人,臨川有謝逸、謝過、汪革和被陸游稱為“詩僧第一”的堯節。

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而撫州就佔44人。特別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偉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鞏、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明代劇壇偉人湯顯祖等,不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且贏得了世界性的崇高聲譽。


且聽風吟ontheway


中國有三個地方因才子眾多,享有才子之鄉的美譽。他們分別是湖北省黃岡市的蘄春縣,江西省撫州市的臨川縣,江蘇省無錫的宜興市。


有點風采


看看原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作品是怎麼變抽象的 - 今日頭條 👇👇👇👇👇👇 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58294453808529928/?app=news_article×tamp=1573655927&req_id=201911132238470100260790131D68AA84&group_id=6758294453808529928&sys_share_user=102535549008&token_type=1&from=qrcode_sysshare_pyq&sysopt_emoji_group=1&sysopt_mtp=1


石匠秦人


那要看這個“鄉”指的是鄉鎮呢?還是故鄉!如果是“故鄉”那我覺得是(老家河南)


文古止觀


不是特定,要說有哪些的話,比較著名的才子之鄉也挺多的,雖然我們認可才子之鄉特指撫州,撫州素稱文獻之邦。但是除了撫州其他地方不也是出了很多才子嗎?我在網上選了幾個來回答:(一)浙江紹興:據歷代府、縣誌書《選舉》進士名錄輯錄,僅紹興市區及紹興縣就有1216名,其中狀元11名,榜眼7名,探花5名。紹興進士名人:賀知章、陸游、蔡元培。(二)江蘇蘇州:這個城市不用細說,中國古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狀元之鄉,院士之鄉,科技之鄉、戲曲之鄉,書畫之鄉,僅明清兩代蘇州進士792名,崑山271名,太倉208名,吳江180名,常熟366名。蘇州進士名人:范仲淹、范成大、錢謙益、瞿式耜(明末民族英雄)、翁同龢(狀元)。(三)浙江杭州:文化僅次於蘇州的地方,但進士數量不會少於蘇州。明清進士1034名,宋代由於南宋定都臨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杭州進士數量肯定最多。杭州進士名人:沈括、于謙、袁枚、龔自珍。(四)江蘇常州:據說古代人才數量排名中國第四。從隋唐開科取士到清末,文科進士1546名,其中狀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五)福建福州:歷代文狀元19名;唐代文進士34名,宋代進士2247名(可能包括特奏名進士),明清進士933名,出現“一榜三鼎甲”、“三科三狀元”的科舉罕事。(資料和圖片均查詢於網絡)

(1)浙江紹興(2)江蘇蘇州(3)浙江杭州

(4)江蘇常州(5)福建福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