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是不是最垃圾的冷兵器,如果是,那為何能打贏刀?

蘇群朋


題主完全搞反了,槍不是最垃圾,而是冷兵器時代性價比最高,最有效的武器。在冷兵器戰爭中,射中三箭不如砍中一刀,砍中三刀不如刺中一槍。各種的史料記載中,經常可以看到中箭無數還能奮勇殺敵的,被砍很多刀還能成功退出戰場的,但是很少有被長槍刺中活下來的人。

弓箭造成的只是輕微創傷,如果鎧甲厚一點,即便被射成刺蝟也沒影響,除非命不好被一箭穿喉。刀砍,造成的也只是割傷,古代的那種金屬鍛造技術,刀造成的傷口也不會太深,及時的包紮止血還是不致命的。唯獨長矛長槍,是最恐怖的武器,它們產生的是貫穿傷。古代沒有消炎藥,貫穿傷都會造成炎症,青黴素發明之前,對於傷口炎症幾乎是束手無策的,只能看傷者的命硬不硬,能不能扛過去。

劍,要用好的百鍊鋼,加上紫檀木鯊魚皮劍鞘,黃銅鍍金劍柄鑲嵌寶石,幾乎就淪為裝飾品,只能給將領使用。刀,更加適合於維持治安,野戰不佔優勢,並且還要同時裝備盾牌才會發揮優勢。相比之下,槍製造簡單,成本低,非常適合古代社會大規模列裝。

槍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容易掌握,新兵入伍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發揮出長槍的威力,當然這是指集團作戰,並不是單兵能力。在古代作戰的方針裡面,長槍永遠都是核心的輸出力量,《竊明》這本書裡的長槍陣,新兵只學習一招——向右刺,三個月就能成軍。冷兵器作戰,強調的是團隊協調組織配合能力,對個人的實力要求是其次的,長槍陣前出突擊,殺傷力是很客觀的。

所以,我們看到史書中記載或者古畫裡的士兵,長槍都是很普遍的裝備。將領們,大都喜歡使用槍,矛,槊之類的突刺兵器。比如關二爺,目前形象標配是青龍偃月刀,實際上他的兵器就是長槍。甚至到建國後,我國裝備的五六式步槍,依然把三稜刺作為標配,就是認為拼刺刀是槍刺的殺傷力要遠大於刀。


百勝刀王胡逸之


  問題:槍是不是最垃圾的冷兵器,如果是,為什麼會打贏刀呢?

  不知道提問者何出此言,要知道槍被稱為“百兵之王”。

  如果要在常見冷兵器中選出一個差強人意的,我想應該是被譽為“百兵之君”的劍。

  軒轅劍、越王劍、太阿劍等等諸多名劍為人所熟知,但這其中,很少聽說過持劍者有哪些戰績,要麼就是以神話形式吹噓。

  倒是有一個人用劍創出了驚人戰績,這個人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兵敗垓下,突圍無望,下馬持劍,殺敵數十人,讓人讀罷不得不震撼,除此之外,再也沒有聽說過有人用劍如神。

  在戰爭中,槍和刀要比劍更受歡迎。棍乃百兵之祖,在棍的基礎上,槍更具殺傷力,而且攻擊範圍要比劍更大。

  而劍在後期的作用更多的是裝飾和防身,俗稱“佩劍”,其實武俠小說中,江湖遊俠多半使用劍,也不難理解。

  畢竟劍輕巧、便於攜帶。至於劍威力大小,無關緊要,只要學會獨孤九劍、辟邪劍譜一招半式,便可一劍萬人。

  言歸正傳,正因為槍在冷兵器時代的地位無可撼動,甚至在熱武時代到來,像手槍、步槍、衝鋒槍、狙擊槍都帶上了“槍”,不然為什麼不叫“手劍”、“步劍”、“衝鋒劍”、“狙擊劍”呢?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俗話說:″槍為王。"槍不僅不是最垃圾的冷兵器,而且是最厲害的武器。

長槍如果對大刀,我敢說註定長槍勝。過去有種說法:″砍人三刀不如刺人一槍。"因為用刀砍人,不中要害只能讓人傷殘,剌中一槍則致命。古人云:″一寸長,一寸強。"槍本身就比大刀長,佔據了優勢。況且槍的重量較輕,有很多花槍招法,大刀雖然也有很多招法,比較笨重,從速度上和招式變化上,趕不上長槍。

″年刀月棍一輩子槍。"一個武者如果長期練槍,在一般的兵器面前是不懼的。點、刺、挑、插、劈、掃、撩、砸、鑽、攪、挖等,打法變化無窮。″棍掃一片,槍也可以橫掃一片。歷史上最善於使槍的楊家將鎮守邊關,讓遼兵膽寒。民族英雄岳飛,丈八長矛上下翻飛,殺的金兵望風而逃。可以說槍在保家衛國的歷史上,做出了突出貢獻,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冷兵器己退出戰爭歷史舞臺。槍作為健身所用的武術器械,仍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行走駙馬溝


我看到這個問題震驚了,你怎麼會認為槍是最垃圾的兵器呢?

長槍在手,天下我有。

從古到今使用長槍的武林名將非常多。

岳飛的岳家槍可以吧,常山趙子龍,子龍長槍可以吧?

你怎麼會認為槍是最垃圾的冷兵器呢?

我們古代有18般兵器,不同的兵器在不同的人手裡產生的威力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擅長用槍,有的人擅長用刀,也有的人擅長用棍。

還是要看用武器的人。

但沒有前因後果,部分前置條件的情況下,說哪一類的兵器是垃圾,說哪一類的兵器是神兵器,這都是片面的。


唐塔正和


槍是古代最強的戰陣兵器!沒有之一。

歷史上著名的中外步兵軍團都是以槍和矛結為戰陣的,羅馬軍團,馬其頓軍團等等。

為什麼槍是最強神兵利器:

原因如下

1.一寸短一寸險,拿刀的近戰肯定是被拿長槍的先攻擊,無論是地面步兵還是騎兵。

2.長槍突進刺殺是古代最容易訓練和熟悉的戰陣兵器,一人刺馬上收槍後一人再從後補刺,類似於火槍次序排槍射擊,能達到最高效殺人。古代戰爭最講究的不是個人勇武是陣型有序配合有序,農民永遠打不過正規軍,除非農民死多了學會了正規軍的列隊槍陣


萌萌噠們的老爸


“一點寒芒先到,隨後槍出如龍”,槍絕對不是最垃圾的冷兵器,相反,長槍如龍,槍乃是“百兵之將”!張飛、趙雲、岳飛等人的成名武器皆為長槍,在中國古代冷兵器中,槍為一大霸主。

四大名器,槍為將,難精不難練

長槍之始在車戰時代,其本身是由矛演化而來。長槍是屬於我國古代最早發明的冷兵器之一,直到清代還有很多人使用。

槍之用法,講究“一寸長,一寸強”,當然,這也得量力而行,並不是拿著四十米的長槍就可以天下無敵了。槍既能當近身武器,也可以投擲成為遠程攻擊的手段。老舍先生的小說《斷魂槍》中寫到:“月棍、年刀、一輩子的槍”,其並非是說槍很難練,而是很難精。學會用槍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相反,因其結構特點,即便是新手用槍也有很大概率打敗剛學了一兩年刀法的人,想必問題中所謂槍打敗刀是指這點。

四大名器刀槍棍棒中,劍為百兵之君,刀為百兵之膽,棍為百兵之主,而槍則是百兵之將,這四種武器都是我國古代冷兵器的代表,並沒有強弱之分,更別提垃圾這種詞語。

長槍戰績,明朝白桿兵大殺八旗軍

明朝有一位威震天下的女將,在大明江山崩塌之後,她鎮守的石柱地區依舊沒被侵犯,女將名為秦良玉,其成名武器乃是“暴雨梨花白杆槍”,而其之所以能威震天下靠的便是手下的白桿兵,白桿兵的主要武器便是白杆長槍。

萬曆四十八年,秦良玉與其兄弟率三千白桿兵前往遼東與努爾哈赤廝殺,彼時的幾千人擋下了努爾哈赤的數萬兵馬,其為八旗軍的前身,因此後來的八旗軍看到白桿兵就會顫抖,無它,這支手持白杆長槍的軍隊太過勇猛!


武器無強弱之分,有區別的是手持武器的人,武藝才有高低之分。

長槍在我國冷兵器的地位是無法動搖的,無論是神話故事中哪吒所用的火尖槍還是歷史故事中項羽所使用的霸王槍,其代表的是我國文化對長槍這一兵器的認同。說槍是最垃圾的冷兵器,是對槍的誤會,也是對冷兵器的誤會,存在即合理,並沒有垃圾的武器。


水杯喝歷史


我不知道是基於什麼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兵器運用裡有: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一寸小,一寸巧的說法。在行家看來,都是看天賦。明代俞大猷的棍術可以指點名聞天下的少林寺。你讓天生神力的李元霸用寶劍,他還能打敗宇文成都嗎?錘棍之將,不可力敵。拼不過力氣,你不會用巧嗎?那不還有一個四兩撥千斤嗎?對於真正的高手來說,什麼兵器並不重要,乾脆空手入白刃,比如李元吉最懼怕的尉遲恭。對於垃圾人來說,給他一架喀秋莎,也阻止不了他死在匕首手裡[捂臉][捂臉][捂臉]


九方中


槍,絕不是最垃圾的冷兵器,一點也不垃圾。相反,槍矛,乃是冷兵器之王。

古人談兵,每有“重甲長矛摧鋒破陣,斬將奪旗”之說。長槍者,乃冷兵時代軍中裝備最多武器。

槍與矛,如兄與弟也。與長矛的兩面開刃不同,槍去除了砍削功能而強化了刺擊,古代名將猛士,皆使槍矛。

威震華夏的關雲長,實際使得並非青龍偃月刀,而是丈八長矛,信嗎?哈哈,東漢時,並無偃月刀式的長柄大刀這一兵器。而且這長柄大刀,就算有,那也絕不是用於騎在馬上馳騁突刺的,而是步兵列隊劈砍堵進之用。

至於槍為何能打贏刀?

這事實際無定論,若個人各持刀槍單挑,輸贏事還得看誰武藝更精。

而就兵器論,槍抬手即刺,而刀卻必須先掄起蓄力而後劈砍。如此,誰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般而言,當然是誰快誰勝。

七十年代前,凡參軍當過步兵的,幾乎都練習過刺殺,就一個突刺,以及防左防右刺,三個動作,千錘百煉之後,能秒殺絕大多數所謂武林高手。這就是槍刺之威力,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別為武俠小說與電影中那些奇門兵器所誤導了。

冷兵器之用,最主要的,就是射與刺二法!

除弓弩外,排下來就數槍矛,餘者如刀盾錘斧鉤叉等等,皆是候補隊員。





風去了無痕D


槍或者說矛才是冷兵器戰爭之王,在經過嚴格訓練的冷兵器的軍陣上,在有多兵種配合的情況下,持槍方陣幾乎是無解的,而從來沒聽過持刀方陣


用戶3865513141216877


槍作為古代最長見的長柄武器,其在戰爭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能簡單的以其使用價值決定其價值,更不能把槍粗暴的歸為垃圾兵器。至於槍是否可以打贏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從具體的戰場環境和使用者來分析。

今天就由小影帶大家參觀古代武庫,瞭解古代兵器——槍。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兵器譜共十八班武器,分別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撾、钂、棍、槊、棒、拐、流星錘。從排列順序來看,似乎刀排第一,槍排第二,槍的作用不如刀,那麼真的是這樣的麼?

  • 槍是怎麼使用的?

一寸長一寸強:古代戰場,有短柄武器、長柄武器、射擊武器之分,槍作為長柄武器,其優點是在手持刀、劍或其他短柄武器的敵人還未近身,便用槍刺之,在戰場上,長槍兵多集群衝鋒或防禦,以期在兩軍作戰中,第一次接敵便能大規模殺傷敵人。

槍刺一線、棍掃一片:在長柄武器中,槍頭鋒利、槍柄用柔韌而厚實的白蠟杆製作,所以在實際戰場環境中,持槍者既可以用橫檔來抵擋對方刀、劍的揮砍,又可以像棍棒一樣,橫掃四周而使敵人不能近身,而槍頭刺入對方身體,傷口較深,甚至往往刺穿敵人身體,從單純的戰爭角度而言,槍造成的傷害比刀劍砍傷割傷更為致命。因為刀劍注重力度,而持槍為雙手,其中一個手作為支點,使出槍和刺殺更為精確,又節省體力,動作幅度也較刀、劍小,不易給敵人造成漏洞,相比刀盾兵的攻防兼備和單個作戰,長槍兵在古代軍隊中更注重協同作戰。

  • 槍的使用環境。

槍在中國封建歷史中成為了抵禦外族侵略的代名詞,何出此言。依賴農耕文明的中原軍隊,無論從兵種配置還是戰爭需要上,都是持短柄武器的兵士數量居於首位,但在針對以騎兵為主的遊牧名族作戰中,步兵處於明顯的劣勢,如果再手持短柄武器,在戰場上無異於處於任人宰割的境地,所以,古人在對騎兵作戰中吸取教訓,創造性的將槍兵進行優化配置,在面對騎兵衝鋒中,槍兵配合刀盾兵、弓兵列陣,有效的抵禦騎兵的衝擊。

具體模擬如下:兩軍對陣,一方騎兵為主,發揮騎兵衝擊的速度和優勢,為進攻方,而一方諸兵種協同作戰,以殺傷敵方騎兵為主要目的,為防守方。在騎兵進攻的主要方向上,先由弓兵在對方衝擊前射一排信號箭,箭羽顏色多用紅色區別於普通箭矢,等敵方騎兵衝入信號箭所標記的範圍,由弓兵密集射擊,第一階段殺傷敵人;等敵方衝到陣前,盾兵築壘,保護軍隊正面和頂部,再由槍兵通過盾牌縫隙突刺,第二階段殺傷敵人。這種作戰方式,在古代戰爭不勝枚舉,不太清楚的朋友可以參考古羅馬、古印度相關的戰爭題材的電影。類似的戰爭場景,在電影《花木蘭》、《赤壁》中也有具體體現。

槍的另一種使用環境,多為古代紮營防守,由於古軍營多用帳篷、軍營四周拒馬圍擋並設置哨塔,軍營內設置巡邏兵士,這時觀眾朋友們就會發現,巡邏兵士和崗哨多持長槍,為何,因為在軍營防禦敵人衝擊的時候,也秉持了戰場上防禦騎兵的經驗,而帳篷又多高於頭頂,阻擋視線,如外圍被敵騎兵衝破,衝擊軍營,巡守士兵可以在帳篷間抵禦敵軍,為組織反抗贏得時間。

  • 槍法在戰場上的運用——回馬槍。

這裡要講的槍法和大家所熟知的某某祖傳槍法或某某祖傳刀法略有不同,小影所指的槍法更多的利用心理和計謀,是指在古代戰爭中,兩軍對壘,先派出將領單挑,這裡就有一個經常出現的鏡頭,一方假裝不敵逃跑,另一方騎馬追趕,被回身刺於馬下,這有點類似於關雲長的拖刀計,但卻在古代歷史戰爭中屢試不爽。

綜上,我們就對古代冷兵器——槍有了初步的瞭解。許多名槍也跟隨其使用者,在浩渺的古代戰爭史上贏得了世人的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