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爭中,刀劍從札甲或鱗甲隙縫中挑進去機率有多大?

FCG馮春光


這個事情要具體說一下,如果是說鱗甲,還是有可能從縫隙扎進去的,札甲基本不可能。但這個就涉及一個甲冑的定義了。

所謂廣義上的鱗甲,比較典型的就是公元前6世紀的斯基泰人所使用的,皮革背心上釘金屬片的鱗甲。這種甲看著就跟魚的鱗片一樣,因此被稱為鱗甲。

這種魚鱗甲的甲片就是釘在皮革和布匹上的,甲片之間是有縫隙的。這些就是防禦的薄弱點。比如上壓下的鱗甲,防禦來自上方或水平的攻擊還好,來自下方的攻擊,很容易就插進甲片的縫隙裡了

這個是17世紀波蘭翼騎兵的禮儀性鱗甲


札甲的情況則不同。“札”是在紙張出現以前中國古人用來記錄文字的木片。顧名思義,札甲即矩形片狀甲材連綴而成的鎧甲。這個甲片早期為皮質,後來是鐵製。

札甲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甲片上有孔,然後用皮繩將很多甲片編織成一套鎧甲。這些甲片被綁的很牢固,彼此蓋住了彼此之間的縫隙,一般武器攻擊到札甲的時候,要麼打在甲片上,要麼打在皮繩(皮繩是正方面多條捆綁,僅砍斷外面的,無法造成甲片的脫落)上,很難能插進縫隙裡。

但相對而言,甲片的連接處仍然是札甲的防禦弱點,強有力的打擊仍可能擊穿這些防禦的薄弱處。

但這種力量刀劍很難達到,一般得是長矛大戟的全力一擊,強弓硬弩的近距離直射,甚至是火器的打擊。


冷兵器研究所


說得好,很多古代大將身上掛著好多箭,但並沒受傷。就是箭嵌入縫隙,掛在上面而已,大部分沒傷到人。一般受傷都是盔甲沒護到的地方,古時候大將在敵軍中衝殺,主要就是小兵護甲少,甚至沒護甲。明和後金作戰,後金是隻朝面門射箭


武稀鬆


很大機會,格鬥術的要決不是在天上飛來飛去,而是尋找對手的軟肋和弱點下手,盔甲縫隙絕對是近身格殺的命門,有許多美劇會有表現,如斯巴達克斯,國產片都是紙盔甲,當搞笑片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