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皇帝與宰相的鬥爭

明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也是歷史上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朱元璋建立的王朝。享國近三百年,也是繼唐朝以後持續時間第二長的大一統王朝。由於特殊的出身,朱元璋也為後世開創了許多特殊的制度,比如特務政治,比如建立三司,實行政務,軍事、監察三權分立相互制約。不過最讓人熟知的確實廢除丞相制度和清洗功臣。

丞相制度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確立,西周時期不僅周王廷有類似後世丞相一樣的官職設置,各諸侯國也有“相國”或“相邦”這樣的官職。秦統一中國時,還出了兩個極有名的丞相——呂不韋、李斯。後世更是出了數不勝數的名相、良相。作為一人(皇帝)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宰相,雖然對皇帝的權威偶有妨礙,但是一千多年來歷朝歷代也大多相安無事。為什麼到朱元璋時期就要廢除丞相制度呢?今天,我們就從胡惟庸案入手,分析一下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乞丐皇帝與宰相的鬥爭

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像


淮左布衣 撻伐天下

朱元璋,一個在元朝等級制度下,不配有正式名字的南方漢人。作為最貧窮的農民家的孩子,小時候靠給地主放牛為生。有一年災荒,當時還叫朱重八的朱元璋在幾天內接連死了父母、兄長和侄兒等至親。他向地主祈求破席和埋葬親人的土地,被無情的拒絕啦。幸好,地主的哥哥給了他一小塊地,讓朱重八葬了親人。

《明史·卷一·本紀第一》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

從此,一無所有十幾歲的朱重八在街上乞討,後來又不得不到皇覺寺出家。我們不難想象,在那樣的歲月裡,朱重八的心中應該有對那個社會、那些地主和官僚以及那個朝廷的恨。後來,二十五歲的朱重八在幼年玩伴湯和的推薦下,投靠到了屬於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序列的郭子興部,改名朱元璋,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十五年以後,站在南京城頭的朱元璋,瞭望著自己和同伴一起創建的龐大帝國的時候。他心中一定記得他死去的父母親人,以及這征伐天下十五年來盟友的背叛、好友的離去、下級的矇蔽以及人性種種的骯髒與險惡。一切的經歷也造就了他猜疑多忌的性格,洪武大帝心中那些朝堂上的官員個個都是暗中覬覦他權力的叛賊。他不得不用嚴酷的方法統御他們。

乞丐皇帝與宰相的鬥爭

特務組織——錦衣衛

洪武一朝是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對官員管理最為嚴苛的時代。不僅官吏俸祿極少,而且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遇滅頂之災。縣衙正門裡擺放的不是皇帝的告諭、不是縣太爺的畫像、更不是什麼政府辦事指南,而很有可能是上任縣令的整張人皮!明初四大案,株連人員達六萬餘人,全部為官員及其家屬。

對於百姓來說,朱元璋是個好皇帝;對於官員來說,已經不能用伴君如伴虎來形容他們的處境啦。鑑於此,太子朱標就曾向洪武帝諫言,不要對官員大興殺伐,會妨害統治基礎。為此朱標受到朱元璋嚴厲斥責,以至於嚇得生病。朱元璋對自己的員工嚴苛到如此的“變態”程度,肯定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另外一個人的名字也一定在他剛硬的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朱文正!

洪都建功 叔侄反目

乞丐皇帝與宰相的鬥爭

朱文正影視形象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兒子,老朱的親侄子!在朱元璋投靠郭子興,逐漸取得地位的時候,他的大嫂帶著朱文正投靠了他。作為朱元璋投軍之前所剩不多的至親骨肉,朱文正受到了朱元璋父親般的關懷。朱文正也不負期待,在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過程中,逐漸展露頭角。成為朱元璋家族中幾乎能與同時代精英武將起名的名將。奠定這一地位的便是明朝建國史上註明的洪都之戰。

乞丐皇帝與宰相的鬥爭

南昌滕王閣


洪都,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作為當時朱元璋建立的西吳政權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至正二十二年,朱文正被派到洪都主持軍事。與他一同守備洪都的其他武將們很是看不慣這位公子哥的作風。見他一沒有加強防備,二沒有動員將士,只是尋花問柳,這幫大老粗武將們,心裡很是沒底。

不久,漁民出身的陳友諒就發兵六十萬,氣勢洶洶的向洪都殺來,勢要滅了這個不安分的競爭對手朱元璋!鎮守洪都的將領們都覺得這下“藥丸”,紛紛要求向朱元璋求援。此時的朱文正召集他的將領,一改往日的作風,十分嚴肅的開始他的排兵佈陣。在僅有幾萬人的情況下,朱文正靈活調度,與陳友諒軍激戰數月,也沒有讓洪都失守。

乞丐皇帝與宰相的鬥爭

陳友諒雕像

朱元璋收拾完張士誠後,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救援洪都,進而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鄱陽湖大戰,雙方陳兵近百萬,戰況空前。最後陳友諒戰敗,朱元璋就此奠定了問鼎中原的基礎。可以說,怎麼評價洪都之戰以及朱文正的功勞都不為過。如果沒有朱文正,中國歷史上就會出現一個漢王朝(陳友諒的政權史稱陳漢)!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 》:戰於龍灣,大敗。潮落舟膠,死者無算,亡戰艦數百,乘輕舸走。

洪都站後,朱元璋對各位功臣大加封賞,唯獨對朱文正賞賜有限。朱文正對朱元璋的封賞很是不滿。不久後,他就和張士誠勾結,準備反叛朱元璋。朱元璋得知此事後,當面質問朱文正,並將他逮捕起來。在馬皇后的干預下,朱文正沒有被殺,在囚禁中抑鬱而死。這件事情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在他的心中深深的埋下了一顆猜忌別人的種子。任何人也不值得朱老闆信任,任何人也別想分享他的權力!

惟庸弄權 相位被除

在洪武六年的時候,李善長向朱元璋推薦同鄉胡惟庸出任中書省右丞相。李善長的這一推薦,一方面是因為胡惟庸是開國元勳,能力很強;另一方面也是準備讓胡惟庸最終接替自己繼續領導淮西集團,並維護集團利益。從屍山血海中走過來的朱元璋,自然是瞭解這個目的的。他之所以允許朝廷上出現黨爭的局面,一方面是對自己統治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統御大臣的需要。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內,仍元制,設中書省,綜理機務。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參政,而吏、戶、禮、兵、刑、工六尚書為曹官。行之一紀,革中書省,歸其政於六部,遂設四輔官。”

幾年以後,胡惟庸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朱元璋的寵信成為左丞相,並開始多年的“獨相”生涯。在成為淮西集團的領袖之後,胡惟庸排除異己,使得淮西集團的權勢迅速膨脹。這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此時的胡惟庸不僅不加收斂,甚至很多生殺謫升的大事都不向朱元璋彙報,自己就處理了。

利益集團的存在是統治朝堂的需要,那麼擅作主張的行為是朱老闆絕對不會容忍的。不久以後,在別人的告發下,胡惟庸被以謀反罪下獄,誅殺。第二天,朱元璋就下詔書,遣散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並要求他的子孫不能再設立。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朱元璋成了帝國唯一的集權者。

後果

丞相制度自古有之,是對皇權的一種補充。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疆域廣闊,人口眾多,需要處理的事件何其多哉!始皇帝當年要批閱一百多斤的竹簡,勞動模範朱元璋有的時候一天要批閱一百多份奏摺,四百多件事兒!皇帝也是人吶,如果沒有幾個幫手,長此以往不被工作累死,眼睛也得看瞎。

胡惟庸謀反案,在歷史上眾說紛紜。翻閱明史,似乎證據確鑿,但是明史專家吳晗先生曾專門撰文認為這是一起冤案。但是廢掉丞相制度絕不是朱元璋一時興起的決定!種種跡象表明這是洪武大帝預謀多時的行動。外戚和宦官都是依附於皇權而存在的,只有相權不僅不依附皇權,而且有時還會制約皇權。

朱老闆的辦法就是簡單粗暴的把他廢掉,但是存在了幾千年的丞相制度既然存在就尤其存在的意義。此後朱元璋也發現自己確實需要有幾個秘書幫助打理一下工作,於是他就設立了內閣大學士的官職。從此入閣,成為了朝臣的最高追求。而內閣首輔的權力也絲毫不遜於歷朝歷代的權相,甚至還出現了像張居正這樣不僅能左右朝堂,甚至能左右皇帝的權臣。朱重八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會氣得活過來。


當然,明朝的皇帝們也不傻,他們還是在內閣大學士的人用上耍了一個小聰明:早期的內閣大學士就是皇帝的政務秘書,幫助皇帝打理政務。此時內閣學士們雖然位於權力核心,但是品級並不高。後來內閣從幫助皇帝整理奏摺逐漸變成了提出處理意見,由皇帝批准或者退回。這種由獨相制內閣“群相”制的轉變也是保證有明一朝雖然奇葩皇帝不少,但皇權終沒有旁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