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農救下一日本“乞丐”,照顧其47年,得到了這樣的回報

1945年8月15日,伴隨著一段由天皇親自宣讀的廣播在日本全國範圍內響起,正式象徵著日本軍國侵略行為的結束。作為承受過日本侵略打擊最大的國家,聽到戰爭的結束,對於人民而言就是最大的安心。雖然戰爭結束了,但仍有一些日本軍人因為種種原因留在了我們國家,而當時的人們,對他們也幾乎都不是很友好,這也就衍生出了我們今天的主題,河南老農不顧反對,收留了日本傷兵47年,最後得到了這樣的回報。

河南老農救下一日本“乞丐”,照顧其47年,得到了這樣的回報

孫邦俊一家,同樣是經歷了戰爭問題之後的貧苦百姓家庭。唯一能夠支持家庭的,是他每期都會去趕集賣山貨賺取的一點綿薄收入。這一天,他同往常一樣來到集市,儘管是戰爭過後的集市,依然顯得熱鬧,一切都那麼的相同又熟悉,唯一不同的是,今天的集市上多了一個受人圍觀的“乞丐”。

湊著熱鬧,孫邦俊跟媳婦也擠到人堆當中,眼前是一個穿著日軍軍服,看起來已經幾天沒吃飯了的日本兵。仔細一看,此人腦袋上有一個傷口,目光有些呆滯,卻會對著孫邦俊夫婦笑。孫家本也是飽受戰爭折磨的家庭,本想著看個熱鬧就自行走開,沒想到這日本兵的一笑,卻讓夫妻二人心生了憐憫,兩人決定將他帶回家中,稍有時日再給他送走。儘管這一決定遭到了周圍人強烈的反對,但夫妻二人還是將他帶回了家中。

河南老農救下一日本“乞丐”,照顧其47年,得到了這樣的回報

回到村子之後,孫邦俊給他換洗乾淨,並且給了他一點吃的,就這樣過了幾天,孫邦俊準備將其送給政府處理。卻不想,這個日本兵居然將這裡當成了家,怎麼也不肯走了。孫邦俊再一次的心軟,決定讓他多住幾天,結果這一住就是47年。

村裡知道老孫家“養”了這麼一個日本兵,都非常的反對,並且讓他們趕緊送走。後來,因為這個日本兵痴傻的樣子,他們也試著與其接觸,發現其實日本人也不是像他們想象的那麼兇殘,就同意了他的存在,並且還給他取了個名字“小門野郎”。

河南老農救下一日本“乞丐”,照顧其47年,得到了這樣的回報

小門野郎雖是腦子受傷,沒有了記憶,但是這卻還原了作為人的本性。在老孫家生活的這些年,他憑藉著自己戰鬥時留下了的經驗,幾次打跑了想要侵犯老孫家女孩的人,成為了一個最忠實的“保安”。或許善良,是每個人心中固有的本性,而它從來不分國際。

1964年,孫邦俊被查出絕症,自知時日無多,在他臨死之前,將照顧小門野郎的重任託付給了自己的兒子孫保傑,並囑託要幫他找到自己的日本家人。儘管因為這個“鬼子叔”的存在,孫保傑的高考沒能政審通過,但他依然對這個“鬼子叔”有著感情。

在父親去世之後,孫保傑不斷的幫小門野郎尋早自己的日本家人,終於在1992年的時候,有了消息。這一年,一個日本訪華團來到南陽,孫保傑聽聞之後立刻領著小門野郎去到現場,希望能夠找到認識他的人。儘管這種機會如同海底撈針,但還真撈到了這一顆。

河南老農救下一日本“乞丐”,照顧其47年,得到了這樣的回報


訪華團中一個叫做津田康道的侵華老兵,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和他一同參加戰爭的“石田東四郎”。幾經輾轉之後,孫保傑的“鬼子叔”終於找打了自己的家,而他正是當時日本一個小有名氣的有錢人石田小十郎的哥哥,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家人早已為他戰死了。

1993年6月孫保傑將“鬼子叔”石田東四郎送上了回家的路,並且在日本受到了當時人們的熱情款待。在他回國之後,石田家族為了表示對老孫家的感謝,希望能夠支付一筆感謝費和這麼多年的生活費,以貼補他們的家用,以此報答。但是,這種行為遭到了孫保傑的拒絕。

河南老農救下一日本“乞丐”,照顧其47年,得到了這樣的回報

在此之下,日方建立了石田東四郎救援委員會,除了石田家原有的籌款之外,還在全國進行了募捐活動。並且,將這些錢用來建設老孫家所在的地區,並且成立了中日友好小學,在基金會的支持下,孫保傑的兒子孫祿峰順利的前往日本留學,以此來彌補孫保傑高考政審未能通過的遺憾。

河南老農救下一日本“乞丐”,照顧其47年,得到了這樣的回報


至此,一段中日建交以來的友好活動,圓滿展開。人性最深處的光輝,莫過於善良兩個字,拋開國家的問題,拋開戰爭的成見,小編只為老孫家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