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必須保持開放?丨施展札記02

為何中國必須保持開放?丨施展札記02

文「施展」

一週前,一位做實業的朋友還在跟我說要去德國參加行業展會,昨天再跟他溝通,得知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個展會取消了。

由於疫情的蔓延,多個行業類最具影響力的展會都延期或取消了。例如全球照明行業影響力最大的法蘭克福照明展,五金行業全球最大的德國科隆五金展覽會,全球美容品牌第一展意大利博洛尼亞美容展,等等。

展會取消對於中國企業有不小影響。中國企業想去參加這種展會,主要目的不是獲得國際亮相機會,而是要在展會上把握行業的前沿技術和產品走向,這對於自己未來的生產佈局極為重要。

這些展會反映著中國經濟在全球產業鏈的結構性位置:中國在製造流程上具有巨大的規模性優勢,但是在許多行業並沒有核心技術優勢,欠缺對於先進技術路線和產品理念的引導能力。西方國家儘管在中低端製造業上無法與中國競爭,但高端製造業上仍然有不容動搖的優勢地位;這裡所謂高端製造業不僅僅是生產芯片或者高精度機床之類的,更包括對於未來技術路線及產品理念的研發和規劃、引導能力,從而規定著下游中低端製造業的演化邏輯。

比如前面說的這三個展會取消的行業(照明、五金、美容),它們都是萬億以上市場規模的巨大產業,中國在每個領域的規模優勢都非常明顯。然而,真正有影響力、具有行業引領價值的展會,並不在中國舉辦;不僅如此,中國企業在這樣的國際展會上,並沒有多大的聲音。

舉個例子,法蘭克福照明展,總共大約有10個展館,但是隻給中國企業一個展館(通常固定是10號館),不允許中國企業去別的館參展。這個館就是代表低端的,甚至展館內部的設計管理都比其他館明顯要差很多。2018年,中國某龍頭照明企業,為了擺脫低端形象,想去別的館參展,無奈只能通過在荷蘭註冊的一家公司去申報展位,才得以和其他國際品牌放在一個展館。

为何中国必须保持开放?丨施展札记02

/ 法蘭克福照明展(資料)

這種展館上的安排,有可能會挑動民族主義者的神經,覺得中國企業受到歧視,這種展覽不去也罷。然而真正在行業中做事的人才知道,這種安排只不過是真實反映了中國企業在這些產業鏈上的位置。因為中國企業拿出來的確實屬於比較低端的產品,其他展館展出的都是高精尖的產品、或者有獨特設計感的產品。

這些展會,通常是這個行業技術、設計、流行趨勢的風向標,基本都是被歐美日韓等細分市場的老大所引領的。實際上,中國製造業供應鏈每年的計劃,相當大程度上是要看歐美日韓的頭部龍頭企業的,它們掌握著技術方向和產品調性,有著市場引導力。

所以,中國企業去參加這種展會,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為了瞭解市場趨勢和行業前沿技術,以便規劃接下來的產品、生產及相關資源配套。國際展會是中國企業用以瞭解相關信息的重要平臺。此次疫情導致這些重要的展會取消或推遲,會影響中國企業對接下來國際市場走勢的判斷,在趨勢判斷不明朗的情況下,企業在投資方面就會變得非常謹慎和遲疑。

這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可能不為行業外的人所知,但卻是比疫情更為長期和深遠的。

當然,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當中也是有著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的。國際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在真正規模化量產的時候,中國的製造能力和成本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例如,LED芯片在芯片領域是比較低端的芯片,比較容易形成技術突破。這些芯片最早都是歐美企業和韓國三星這樣的企業在開發,引領著整個LED產業發展,但是後來,這個芯片技術被中國企業突破。例如中國LED芯片龍頭企業三安光電,在形成技術突破後,憑藉巨大的成本優勢和早期的政府補貼,迅速拉低了價格,成為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在2019年已經佔到了全球LED芯片市場20%左右的份額,而且還在高速成長。

至於照明燈具的其他配件材料,比如各種五金結構件、型材、線纜等等,更是中國企業提供低價又高效的產業配套,例如位於浙江嘉興的王店鎮,如果開足產能,每天就能生產100萬臺的面板燈,所有的配套都在方圓幾公里內完成,如果缺乏了中國企業的製造和供給能力,那麼全球照明產業也都會受到重大影響。

在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脫離開西方的技術和理念引領,中國製造就很容易與世界市場的方向脫鉤;但是如果脫離開中國製造的規模效應,西方的技術和理念在落地的效率上也會大為降低。

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依賴越來越為深刻,但這種依賴有著結構上的差異。中國更多地是外功,是肌肉,容易帶來數量上的突破;西方更多地是內功,是大腦,更容易引發真正質的變化。

中國製造業在世界上有著巨大的難以替代的優勢,但這種優勢是不能脫離於世界而自行運轉的。中國必須保持開放,更多地開放,才能真正地釋放自己的優勢。否則,徒剩肌肉,確實可以自娛自樂一陣子,但最終還是會走入瓶頸,而這種瓶頸,只有靠新的技術才能突破。

要保證這樣一種開放,就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個系統性的問題。就比如這次的疫情起自中國,蔓延到世界,導致了國際展會取消,效應又反饋回中國,導致中國企業無法及時把握住行業的國際進展,以致行動上會保守遲疑。毋庸諱言,疫情的爆發,與中國的公共衛生管理及決策機制上的缺欠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公衛問題在經濟上的影響,遠不僅是我們在表面上能看到的停工之類,它有深遠得多的東西。

为何中国必须保持开放?丨施展札记02

在這次疫情中,通過各種新聞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的疫情信息收集系統已經是極為先進的了,但是公衛管理和決策機制要想配得上,仍然有不短的路要走。中國的公衛系統中,信息收集機制與管理機制之間有著不小的矛盾張力,這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做個類比,就是中國的內部管理機制大大落後於中國的全球經濟地位,兩者之間有著不小的矛盾張力。

這種矛盾張力會反噬回中國自身,以各種我們事先想不到或外行看不到的方式影響中國。要克服這種矛盾張力,最重要的途徑同樣還是,中國必須保持開放,更多的開放。

這樣一種開放,並不僅僅是表層政策的問題,它更是一種底層觀念的問題。它會在底層的意義上不斷逼問,究竟中國是誰?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應當是什麼樣的?面對世界,我們如何才能不是僅僅靠浮誇的喧囂,而是靠真正坦然從容的內心世界,獲得自尊與自信?(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