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政策是雙面刃,其副作用非常大


負利率政策是雙面刃,其副作用非常大

歐央行與日央行對負利率政策的解讀是為了穩定歐盟與日本經濟,拉動經濟增長,其實這些措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幌子。負利率政策主要是國際貨幣攻略與債務轉嫁策略,因此這一利率政策不可能對經濟起到明顯的效果。

普遍認為負利率政策會促使居民存款向消費流動,同時低利率有利於緩解企業與個人負債,並緩解國債利息支出以緩解財政困境,但是負利率政策是雙面刃,其副作用非常大。

廉價信貸會刺激高度金融化現象,由於資本的逐利性,閒餘資本將更樂衷於金融市場的風險投資,以追求高收益率,導致金融化快速膨脹,市場投資度增加,並限制資本向實體經濟流動,這就令金融市場成為了吸血工具,大量的貨幣在金融市場中空轉,不僅卷取了實體經濟的資本,同時還造成股市與債券市場泡沫,由於負利率長期根本不可能解決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問題,而且帶來資產泡沫問題,所以採用負利率政策以來歐日經濟發展依然比較緩慢,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

歐央行的“日本化”其目的也並不單純,效仿日本負利率與長期QE,主要是為歐元的國際化打通利率通道,超低利率利於貨幣輸出,利於歐元、日元與美元進行國際貨幣的份額競爭,所以嚴格來講,超低利率的目的就是造就套利貨幣,造就歐日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利差關係,在貨幣輸出的同時可以套取美國與新興國家的利益,這也是一個標準的債務轉嫁模式,屬於不公平貨幣競爭範疇。

如果美聯儲也“日本化”,那無疑會加重國際貨幣的紊亂,超低利率的推行將使美聯儲與歐日央行應對未來經濟風險的主要手段幾乎只剩下印鈔,那麼國際貨幣信用未來就是一個快速貶值的過程。因此美國執行負利率政策不僅無益於經濟,未來還將嚴重打擊美國經濟發展,並會加劇全球去美元化現象。

從國際貨幣競爭的角度可以清晰看出,其實歐日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對美聯儲來說是一個貨幣陷阱,由於美歐日的金融市場結構不同,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佔有主導地位,因此歐日長期堅持低利率環境在美國市場套利,若美聯儲也採用負利率,取消與歐日之間的利差,那麼國際資本就會跨境流出美國,會對美國金融市場形成嚴重衝擊,到那時美國經濟也就首尾難顧了,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會遭受雙重擊,美國經濟的未來也就顯而易見了。(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