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打開一道門縫”,3大消息接踵而來,官方:遊戲規則變了


樓市“打開一道門縫”,3大消息接踵而來,官方:遊戲規則變了

你還想買房嗎?在很多人的認知裡,房子就是錢能解決的事情,你有房,我有錢,雙方條件談妥付錢籤合同的過程。如果是放在十年前,這樣做或許可以,但現在,有錢=有房?不一定。隨著市場快速發展,買房幾乎都通過按揭的方式,最開始只是湊夠首付,之後每月按時償還月供,但是這兩年房價水漲船高,動輒三四百萬的房子,別的不說,就算能付得起首付,每年要佔用的家庭可支配收入,都意味著樓市不再像以往那麼輕鬆。說到底,為了擁有一套自己名字的房子,就要負擔起幾十年的房貸,值得嗎?

事實上,這些年的樓市,就是一個字:快,房價漲得快,房企擴張快,房子建得快。整個市場演化為一種高週轉、高槓杆的模式,房企資金流動的速度越快,購房者揹負的房貸越重,投機情緒也就越來越旺盛。經過30多年的發展,201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已經超過了13萬億,是1986年的1200倍。任誰也想不到,快速擴張的房地產會突然“剎車”,在兩個月之內,銷售、建設、投資、施工全面停止,不僅中斷了房企高週轉,現金流壓力也逐漸增大,據克而瑞報告顯示,2020年95家典型房企年內到期債務達5000億元,而3月是今年第一個償債高峰期,待償總額達330億元。房企業績沒完成不說,3月天氣漸暖,樓市卻還在“加冰塊”,3個消息接踵而至,房價能否重回5年前的水平?

樓市“打開一道門縫”,3大消息接踵而來,官方:遊戲規則變了

可怕的“零供應”正在蔓延,風波過後,“供過於求”是早晚的事?

據CRIC監測,2月份,受監測的27個重點城市新增供應85萬平米,環比大幅下降92%,同比亦降85%。具體來看,一線城市商品住宅新增供應18萬平米,北上深均為零供應。而本該二三線城市的返鄉置業節點,新增供應只有68萬平方米,降幅較1月顯著擴大,半數以上的房市0供應。房說君認為,一方面,房子始終是商品,無節制的高負債擴張,必然會引發供求關係的失衡。有數據顯示,過去3年,我國每年新建商品房面積足夠4000萬人居住,但是,每年城鎮人口的增加幅度,僅僅只有2000萬人。那是不是可以認為,買房人大部分的房子都是用來“賺差價”,而非自住?

另一方面,因為一場突然的事件,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雖然目前售樓處陸續復工,但全國工地復工率不到10%,優先復工的多為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要知道,建築工人多以外來打工族為主,他們很多來自於湖南湖北、河南重慶等地,加上工人的返程準備工作,密集復工最快也要到3月中下旬了。所以,零供應的原因,看似是風波影響,如果風波過後呢,是否房子“供大於求”了?本質上還是開發過度“背鍋”。試想一下,從地市到鄉鎮,從縣城到城鄉結合部,能拿的地,蓋的房,已經沒有多少潛力能開發了,屆時,供過於求是早晚的事。

樓市“打開一道門縫”,3大消息接踵而來,官方:遊戲規則變了

樓市成交降入“冰點”,降幅高達83%,多城營救市場,新“發動機”啟動?

同樣的道理, 2月27個重點城市整體成交240萬平米,環比降幅高達83%,同比下跌77%,其中,京滬廣深四城均同環比齊跌,且多數跌幅都在50%以上,二三線城市總成交211萬平米,多數城市成交量不足10萬平米,特別是寧波、重慶、武漢等城,2月均為零成交。當然了,更能直觀反映市場情緒的,莫過於二手房。據貝殼研究院2月月報,重點18城二手房成交陷入冰點,1-2月成交量同比下降55%。不僅如此,1-2月新增房源同比下降55.7%,在有賣房計劃的受訪者中,73.7%的受訪者表示因為市場不明朗而暫緩賣房計劃。

房說君認為,顯然,武漢寧波重慶並不是個例,它們都是成交被“凍結”的典型。一直以來,買房人是房市的有生力量,沒人買房,就意味著開發商的庫存會大量積壓,如果延續下去,那些揹負鉅債又難有回款的中小企業,生存情況會越來越差。話說回來,這麼多的行業、購房者、企業都跟樓市息息相關,直接“加冰塊”,合適嗎?其實,從2月中旬開始,先後24省市發聲“營救”樓市,政策導向從為房企紓困,到放寬購房條件轉移,不過,從需求端刺激房地產,等於是給市場加槓桿的機會,國家必定不會容許,結果不出預料,不到一週時間便默默撤回。所以這種行為萬萬使不得,特別是這種情況下,樓市更應該把高速擴張的“窗”關上。在房說君看來,雖然關了一扇窗,但又給樓市打開了門,不過,是“打開一道門縫”。

樓市“打開一道門縫”,3大消息接踵而來,官方:遊戲規則變了

東莞為房企“鋪路”,房價不設“跌停板”?首開先河,樓市遊戲規則變了?

近日,東莞發佈優化新建商品房售價申報的管理通知,提到自2020年3月5日起,在取得商品住房項目的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後,應在10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準售房源及每套房屋申報價格,實際成交價格不得高於申報價格,也不得低於申報價格的90%。同時,取得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180天后,對未售出房屋的申報價格進行調整,調高幅度不超過5%,調低幅度不限。好玩的地方就在這,樓市最怕跌太多,新政竟然不設跌停,房價隨便降?

房說君認為,眾所周知,此前多城因為市場低迷,出臺新政限制房企降價。馬鞍山、恩施的案例還歷歷在目,東莞的這波操作是否更尊重市場?待銷售恢復後,如果房子好賣,開發商最多隻能將價格調高5%,如果持續低迷,可以隨意降價?到底是什麼意思?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房價不能輕易下降,高層要求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房企固然能申請無底線折扣,但住建部門是否批准,就難說了。

樓市“打開一道門縫”,3大消息接踵而來,官方:遊戲規則變了

說到底,給你申請的機會,但未必給你想要的價格,不符合要求的必然會被駁回。其次便是東莞的地理位置,要知道在粵港澳,東莞是香港深圳和廣州的近鄰,得天獨厚的外溢資源,它就獨享了大半。像東莞這樣的城市,房價能跌到哪裡去?最重要的,還是市場要流動性,房企要現金流,個別時候虧一點並不可怕。所以,之所以叫“門縫”,也是不無道理,畢竟這種不設“跌停板”的操作,在市場上的確是開了先河。

房說君有話說,俗話說,禍兮福所倚。2020年開局的境況不佳,不僅短期內的趨勢難以扭轉,同時市場下降預期也已經形成,除此之外,如上文所說,0供應、降幅83%、不設 “跌停板”,這三個消息更是影響著房地產長期的運行體系。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會議,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房說君總結為一句話:房地產遊戲規則變了。

樓市“打開一道門縫”,3大消息接踵而來,官方:遊戲規則變了

顯然,在房市出現上漲的預期變化,央行想潑點冷水,以防市場過熱。而東莞或許也有這樣的含義,適當的降價促銷,可以讓市場活躍,但如果幅度太大,免不了傷及市場信心。同樣的道理,很多人會聯想到2015年房價的分水嶺,是否有機會重回五年前的上漲前的水平。在房說君看來,別說是5年前了,現在連下跌30%都不太可能。因為國家調控市場的主旨,一直都是穩樓市,從來沒有要打壓的想法,這一點,無疑是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