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清朝康熙亲征漠北,在张家口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有哪些历史记录?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帝王,他为建立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康熙曾在1690年亲临塞北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在张垣留下了他的足迹。

康熙率军从张家口奔赴乌兰布通,包围歼剿噶尔丹


清朝康熙亲征漠北,在张家口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有哪些历史记录?

乌兰布通之战是噶尔丹进攻漠南引起的。噶尔丹原是准噶尔地区一个部落酋长,他在沙俄侵略势力的支持下,先后占据了新疆各部落,控制了青海、西藏,号称“控弦之众万余,驼马牛羊遍山谷”。1688年,他趁喀尔喀蒙古三部落热衷于内战之机,悍然侵入喀尔喀蒙古(即外蒙)腹地,迫使喀尔喀蒙古三个部落逃向内蒙古。

此时的噶尔丹自恃“踞喀尔王庭,征诸属国回控弦之士数十万”,就欲染指内蒙古肥美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以及牛肥马壮的上都(商都)牧场、太仆寺旗和多伦牛群马群。他妄图长期占领喀尔喀,煽动蒙古王公叛乱,实现“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分裂祖国的野心。

1690年春,噶尔丹纠集劲骑七万余众,由喀尔喀蒙古沿克鲁伦河窜扰呼伦贝尔,又调转马头向南进入乌珠穆沁盆地,一路烧杀掠抢,“反肆杀戮,拆人妻子,离人骨肉”,成为当时长城外、漠南漠北一大祸患。噶尔丹窜入乌珠兰布通山麓后,就扎下十余里长的连营,侍机向上都牧场和多伦牛群马群袭扰。


清朝康熙亲征漠北,在张家口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有哪些历史记录?

乌兰布通,仅距京师张家口四百余里,门户锁钥张垣不固,京师堂奥怎能安宁。康熙审时度势于1690年正月,在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蒙古时就急令理藩院尚书阿喇尼调鄂尔多斯、内喀尔喀右旗、归化城、四子部落兵员共三千名、喀尔喀兵三千名、察哈尔兵六百名、汉军二百名带火炮十六门,驻守于洮赖河上游监视噶尔丹的行动。后噶尔丹窜入乌兰布通山麓,康熙经过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决定将噶尔丹诱至乌兰布通之地,“……此时当使一人一骑不返。”他的战略目的在于彻底歼灭噶尔丹,安定北部边疆,以求长治久安。1690年四月至七月,康熙分别派福全、常宁、阿喇尼、马思哈、沙津和书杰等组成六路大军总数约三十余万人,分别由喜峰口、古北口、张家口奔赴乌兰布通,包围歼剿噶尔丹。

清军路经张家口,张家口人有什么表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清军将领马思哈率十万余骑兵,拖重型火炮五十余门路经张家口时,军容整齐,威武雄壮,真是“旌旗猎猎,马嘶人吼,蹄声踏踏,车轮震天”。

张家口的仕农工商各界齐集街头巷尾,摆出方案,上置糖果奶食糕点茶水,迎送出征塞外的将士。从下堡直至大境门,车来人往,笑语欢声,鼓乐齐鸣,队伍过了三天三夜,市民们依依不舍,举臂揖礼相送,情深意切。马思哈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张家口民众称之为“圣上仁师”。


清朝康熙亲征漠北,在张家口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有哪些历史记录?

马思哈部队将士出大境门后,经西沟峡谷赴僧济图坝,经大红沟、黑白城子镶黄旗,直抵克鲁伦河畔,长途行军1865里。功亏一篑,马思哈军没有找到噶尔丹的踪迹。中途,忽闻噶尔丹侵入内蒙古,他只好从漠北回师南下,又行军2260里,至七月十日,在乌珠穆沁旗音札河上游,望见噶尔丹哨兵。马思哈从四月至七月,历时四个月,长途跋涉四千余里,晓行夜宿,风尘仆仆,不畏艰险,为张家口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的坐骑是一匹白色的高头骏马,被民众们誉为“白马将军”。昔日张家口民谣称:“驼铃铃,马铃铃,白马将军去出征;黄龙大旗飘呀飘,扫平漠北享安宁!”(《圣祖御驾亲征记》卷五)

康熙夜晚路经张家口大境门,扣门不开,夜宿卧龙亭

在康熙运筹帷幄,亲自部署下,围剿噶尔丹的战斗,历时一月余,后因清军将领福全指挥失误,噶尔丹趁夜雾重重藏于马群中逃遁。噶尔丹余部被全歼在乌兰布通山麓。康熙本人也于1690年七月十四日自北京起程奔赴前线。

他出行的路线是:出古北口,到达博洛河屯,因患重感冒,无法前行,就在博洛河屯指挥了这次战斗。他果断地任命福全为各路军统帅,指定了前线进攻时的火器营、首队、次队、两翼、居中策应的将领,组织了对前线的联络和供应。

据史书记载:从北京经古北口至博洛河屯、坡赖屯,直达吐力埂河;以及从北京至张家口、大红沟、庙滩、直至多伦诺尔的运输线上,清军的驿站、补给站前后相望,传递军报的驿马来往飞驰,运送粮秣的骆驼队、车队首尾相接;随驾的火器营兵,前锋护军昼夜兼程急进……康熙在博洛河屯严令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等地守军、整饬军纪,勤于职守,天擦黑长城各口就紧锁关门,严加戒备,以防不测。康熙在溥洛河屯养病数日后,又随军北上抵达多伦诺尔附近的蔡木山麓,这时病情又恶化,他无奈只好返程回京。

康熙回京路线是由多伦诺尔,经闪电河、庙滩、大红沟、过西沟峡谷抵达大境门。这天,康熙乘坐的骆驼轿,达于大境门时已是星宿隐身、月挂中天的深更半夜。张家口大境门的守军怎知是皇上圣驾临张。康熙的侍臣们几次叫门,守军就是不给开。侍臣没法只好说出是皇上亲征漠北,因病返京,路过此地。可是守军以为其中有诈,仍严守关门,不予放行。康熙听到侍臣的通报后,也想不出个办法,只好在大境门外北山根底一块大石上暂时休息。


清朝康熙亲征漠北,在张家口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有哪些历史记录?

等待天明再说。睡到半夜只觉饥肠辘辘,口渴难忍,周围又无可食的东西。这时正值秋天,大境门外东窑子村附近的菜地里蔓菁熟了,侍臣们拔了几个蔓菁给康熙,他吃了甜脆鲜嫩的蔓菁后,笑着说:“想不到塞外的蔓菁这等甜嫩呀!”第二天,朝阳初升,大境门城上的守军将士,眼睁睁地瞅见城下,车队簇拥,旌旗林立,披红戴绿的卫士军马赫赫威风,方知是康熙帝由塞外亲临张垣。他们心惊胆战,吓得慌忙打开城门,齐刷刷地跪在大境门西侧的马道上,等待着皇上的发落。康熙帝看到这些年轻的军士们忠于职守。矢志守边,就破颜大笑,他走下皇辇弯腰拍着军士们的肩头,亲切地说:“起来,起来!”并传令赏赐了这些军士们。康熙帝御驾抵张后,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踌躇满志。他想:一年间,剿灭噶尔丹决胜于千里漠北,震撼于四海五洲。全靠全国上下的协力同心,靠将士们的尽心尽责,靠百姓的全力支援。噶尔丹覆灭后,应抓住时机举行多伦会盟。“乘此大兵集会,朕乃亲往誓师,以靖喀尔喀之肆,俾知所畏忌。事可一举而定也。”他认为,多伦会盟阅兵后,喀尔喀内蒙古四十九旗也就统辖于朝廷。北方就会“永使安辑”了。后人为了纪念康熙帝亲征漠北,为统一北疆做出的贡献,在大境门外康熙帝休息过的石崖上,建起一座四角高翘、如鸟展翅小巧玲珑的凉亭,并命名日:“卧龙亭”,把康熙帝睡卧过的石板命名为“卧龙石”。更有趣的是,因为张家口的蔓菁被康熙帝亲口尝过,所以人们就把蔓菁改名为“御蔓菁”。

康熙亲征漠北,已被历史学家定评为是反对分裂祖国的正义之战。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战已过去将近三百年了。但他留在张家口的足迹,人们还是记忆犹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