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武當山: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歷史道教瑰寶

道教:盛世繁華時進山修行,亂世天災時入世救人。


武當山: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歷史道教瑰寶

武當山,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

武當山有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

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和"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聞名於世。

武當山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風景區。武當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歷史上,武當山是道教張三丰創建,張三丰是著名真人,太極拳創始人,同時他也是中國古代最長壽的人之一。

張三丰作有《上天梯》一詞,這是他對自己尋求金丹之道經歷和修煉過程的自述。而這也成為我們瞭解張三丰出身、早年經歷和形象的依據。

野史記載,張三丰活躍於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多次為長生下詔,請張三丰入京相見。張三丰避而不見,後來更是為避朱元璋而外出雲遊。

永樂大帝時期,派出搜尋建文帝的胡廣偶然與張三丰相遇。報告給朱棣之後,朱棣也想找到張三丰,可惜他仍然避見。為了討好張三丰,朱棣甚至下令調集軍民工匠三十餘萬眾,經十年,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等龐大工程建築。

後世有筆記記張三丰“正統間猶在”,“天順末,或隱或現”。到清朝雍正年間,有汪夢九先生曾遇張三丰真人多示其教。

武當山: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歷史道教瑰寶


早期,武當山名字不叫武當山,叫做太和山。後來因為道教的神話人物北方真武大帝曾經在這裡修道成為天帝,所以就更名為武當山。這裡的武當有“非真武不足以當之”的意思。為什麼說非真武不足以當之呢?因為很多人曾經看過武當山的地形,都說整座武當山的山形酷似一團燃燒的火焰。任何人只要在上面建立任何建築物都會莫名其妙的被雷劈火燒而毀掉,建築物根本就無法在上面立足,唯有傳說中的北方真武大帝才能鎮壓得住。當然,在中國道教史中還有著許多突出影響的一些真人高道都曾在武當山修煉過。漢朝的馬明生,陰長生;晉朝的謝允;唐朝的呂洞賓;宋代初年的陳摶;明朝的張三丰等等。南巖皇經堂牆壁上兩個“福壽”二字就是陳摶親筆所書。自春秋以來,武當山就是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在中國道教史中有著突出的地位,對傳統的漢民族文化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武當山一直是中國道教的傳播重鎮,歷史上有很多宗派在這流傳,但現今而言的話主要是全真派,武當山最大宮觀紫霄宮就是作為全真教的子孫廟形式存在的,尊奉全真戒規,由此可知武當道教應屬全真教之列,以內丹為主,符籙為輔。


武當山: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歷史道教瑰寶

歷史中的武當山,還有著一些撲朔迷離的神話鬼怪傳說和一些現實科技解釋不了的事情。武當山金殿內有一盞長明燈,已經不間斷地點燃500多年了,從來沒有熄滅過,峰頂的風沙似乎對它沒有任何影響。即使是殿門大開,山風狂起,“神燈”仍然會安然無恙地在那裡燃燒。

現代的學者們曾經用科學道理解釋了“神燈”現象。他們認為:殿內空氣不能對流,“神燈”也就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這種說法細緻分析起來,似乎不那麼可信。

“祖師出汗”和“海馬吐霧”

“祖師出汗”和“海馬吐霧”是指每當大雨即將來臨時,武當山金殿內神像上就出現許多水珠,就像是人汗流浹背的樣子,而金殿頂上的脊飾物海馬口中就“吐出”串串白霧,還發出聲響,就像真馬對天嘶鳴。

科學工作者對這一現象也作了與前面基本相似的解釋:殿內密不通風,空氣中水蒸氣增多,所以當氣壓突變時,神像上就出現水蒸氣。而海馬內部是空的,並且與殿內相通,殿內的溼熱空氣上升,然後從“海馬”口中吐出,併發出聲響。

這一解釋同樣存在著漏洞:為何只是祖師神像出汗?而海馬與殿內相通和殿內密不透風不矛盾嗎?所以,這種神奇的現象還是個待解之謎。

“雷火煉殿”

古時的金殿沒有避雷設施。每年夏秋雷雨季節,當雷電交加時,金殿周圍閃電襲來,不時有巨大的火球在金殿左右滾動,耀眼奪目,遇物碰撞就發生天崩地裂的巨響。

奇怪的是,經受過一次次雷擊後的金殿,不僅毫無損壞,無痕無跡,而且更加金光閃耀。雷擊一次,好像回爐冶煉了一次,如同古詩云:“雷火鑄成金作頂。”於是,雷火煉殿就成了武當山金頂的一大奇觀。

人們傳說,真武大帝既怕香客染髒了金殿,又怕偷走了金殿內的稀世珍寶,便每年派雷公、電母來洗煉金殿。一是把金殿上的汙物除去,保持金殿清潔乾淨;二是使圖謀不軌的小人心驚膽寒。

武當山,中華兒女心目中第一道教仙山,承載了中華幾千年的歷史,誰又能說它不是中華瑰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