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鎮山之寶”是啥?這事和他有關!


武當山“鎮山之寶”是啥?這事和他有關!


單士元(資料圖)

在武當山文物管理所,珍藏著一種叫“投龍”的道教儀式中所用的法器,包括金龍、玉璧、山簡三件物品,皆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三件物品為何被著名歷史學家單士元先生稱為武當山“鎮山之寶”?單士元和十堰又有什麼樣的淵源?

被譽為“故宮古建築保護第一人”

1907年,單士元出生於北京。1923年,單士元進入北大的平民夜校讀書。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他很快引起授課教授的注意,被破格允許在北大史學系旁聽,後來又順利考上大學。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一個月之後,18歲的單士元跟著“清室善後委員會”進了故宮,身份是書記員,參與點查文物。10個月後,故宮博物院成立,單士元留任,從事文獻研究與編纂工作。

1930年至1934年,單士元就讀北京大學,其畢業論文為《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大臣年表》,補寫了《清史稿》之缺。單士元不僅開創了檔案目錄學,還加入我國第一個以研究建築為主的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與朱啟鈐、梁思成、劉敦楨等著名建築學家共事。

經梁思成推薦,1954年,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吳仲超,將單士元調入故宮古建築研究部門任要職。單士元組建了專門的古建築保護部門,全面普查故宮古建築,在全國最早為文物建築安上了防雷設施。他把一些技術精湛的老匠師招進宮中,同時帶領一批青年工作者,組織完成了為迎接1959年國慶,故宮古建築的第一次大修,並在上世紀60年代掀起了故宮古建築修繕工程的高潮。為此,單士元被譽為“故宮古建築保護第一人”。

曾在丹江口勞動4年

1969年,62歲的單士元被下放到咸寧參加勞動。以前什麼家務都不會做的單士元不得不適應新環境,燒水、割谷、修壩、蓋屋、放牛、養豬,這些活單士元都幹過。他心態很放鬆,經常在江邊看江鷗翱翔,在鄉間聽飛鳥鳴叫。

1971年,單士元來到丹江口參加勞動。在丹江口,單士元和著名油畫家許幸之、著名雕塑藝術家滑田友等人分在一個組裡。無論幹什麼活,單士元總是很謙遜。在丹江口“五七”幹校,有一大片菜地,單士元種菜、施肥。此外,當年還要自己做煤燒,他把煤泥像大餅一樣貼在牆上,幹了拿過來燒。

在丹江口的勞動期間,單士元還接觸到了武當山文物,對十堰的風土人情有了一定了解。1974年,單士元結束了在丹江口的勞動生涯,回到北京。

86歲高齡仍指導武當山申遺


武當山“鎮山之寶”是啥?這事和他有關!


金龍玉璧山簡為武當山“鎮山之寶”。(資料圖)

退休後,古稀之年的單士元和當時建設部的鄭孝燮、國家文物局的羅哲文到處奔走,呼籲保護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名城。德勝門城樓的保留、頤和園昆明湖的清淤、北京四合院的保護……在這些事情中,都能看到單士元奔走呼籲的身影。

1991年4月,國家文物局領導視察武當山。“武當山不僅是一座藝術寶庫,而且山上的古建築還是我國最優秀的文化遺產。”這位領導感嘆道。不久,武當山玉虛宮成為全國首批省級重點文物搶救項目,上級下撥了專項資金。

國家文物專家認為,武當山經歷五百年風雨,仍保持了明初的風格,為明初國家政治、經濟和中國宗教發展的實物見證,應積極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搶救保護好這些珍貴遺產。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把武當山古建築群推向世界”,由此走上議程。1993年5月7日,國務院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築園林研究會副會長、故宮博物院顧問單士元,建設部高級古建風景園林專家、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顧問鄭孝燮,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築園林研究會會長羅哲文等六人組成的武當山考察組,來我市考察。

這也是單士元第二次來十堰,這一次,他是來為武當山申遺獻計獻策。5月8日,考察組實地察看了博物館文物和存放在丹江口城北的搬遷石刻文物。9日,考察組入住紫霄飯店,單士元精神矍鑠,平易近人,還向武當山的幹部介紹:“論年齡我最大,我86歲,鄭孝燮70多歲,羅哲文60多歲,我們算是一個梯隊。”

10日,考察組徒步登金頂。單士元因為年歲已高,就留在紫霄,他藉此機會給武當山的幹部講了很多關於文物保護的事情。興致所至,單士元還揮毫題寫“太極仙林”、“先天明鏡”條幅。他說,這是北京景山西街的大高玄殿匾額,共4塊,這是其中的兩塊,均出自嘉靖皇帝手筆。寫完字後,有人提醒單士元鈴印,他說:“我字寫得不好,不用印。”

最先提出金龍玉璧山簡為武當山“鎮山之寶”

11日,考察組到武當山文管所查看館藏文物。在這裡,單士元看到了金龍、玉璧、山簡三件器物,首次提出它們是武當山“鎮山之寶”的說法。

這三件文物是1982年出土的。當年8月5日,武當山紫霄宮賜劍臺下修公路時,由於山岩坍塌,扒出窖穴時,驚現埋藏的金龍一條、玉壁一件、山簡一枚。專家考證,這套文物屬於建文元年(1399年)。一直以來,考古專家們都將建文年間的文物視為“稀世珍寶”。因為,建文帝在位僅四年,而這些文物恰好填補了考古學界的空白。

出土的金龍長12.5釐米,寬5.5釐米,身寬1.2釐米,中空,重15公斤,為純黃金製品。其精巧異常,栩栩如生,軀體彎曲瘦長,似乎要飛起來。甚至,片片鱗片皆有質感,為典型的明代初期獨具特徵的“閉嘴龍”龍紋造型。這條巧奪天工的金龍,再現了近600年前黃金飾品的高超鑄制工藝。從整體看,它使用了我國春秋時期發明,西方近代才發現的金屬鑄制高科技——失蠟法和壓模等工藝技法。

玉壁,質地白玉,呈灰色,直徑8.3釐米,內圓徑1.4釐米,厚0.3釐米,規整無紋。山簡,長29釐米,寬7.5釐米,厚1釐米,為白裡暗綠色石質。正反均刻有文字,楷書工整,字小如芝麻粒,雕刻極精細。

看到這三件文物,單士元率先提出它們是武當山的“鎮山之寶”,並說如果放在別處,它們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考察結束後,單士元對文物保護和武當山申遺提出了建議。單士元說,武當山文物蔚為大觀,在別處是看不見的,比如造像,“神”在眼中。再比如玉虛宮的琉璃,巧妙至極。他說,武當山要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宣傳,外國人不懂道教,要宣傳其哲理。

1994年12月15日,武當山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可以說,單士元在86歲高齡前來為武當山申遺出謀劃策,對武當山文物保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98年5月25日,單士元在北京逝世。記者 羅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