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朝山進香習俗傳承千年,與李自成傳奇身世有關

武當山:朝山進香習俗傳承千年,與李自成傳奇身世有關

虔誠的香客冒雪赴武當山金殿朝拜。(朱江2018年12月29日攝)

朝武當習俗傳承千年,香火綿延

武當山,傳說中道教真武神的修仙成道之地,一座善男信女心目中的道教名山。中原信士尊稱它為“南頂山”,湖北信士稱之為“老爺山”,朝武當因此被稱為“朝頂”或“朝爺”。各地民眾朝武當的習俗已傳承了近千年,至今仍香火不衰。

朝山進香的習俗,各地雖有不同,但基本程序和形式是一致的。他們先定好進香的日期,準備好香禮,而後起程。起程朝山之前,香社還要舉行一定的儀式。進香隊伍在前進時必須排列有序,前有會旗,後有尾旗,會旗正中繡有“朝山進香”四個大字,下面註明某省某縣某香會。

明清時期,武當山一年四季都有香客朝山進香。因香客多為農民,故農忙時香客較少,農閒時香客較多。一般說來,每年正月至四月為進香旺季,俗稱“春香”;九月冬小麥播種後,又出現一個高潮,俗稱“秋香”。每年香客比較集中的時間是春節前後,中國民間有爭燒頭炷香的習俗。到了三月三前後,各地信士進香遊春者不計其數。九月初九,相傳當天是真武飛昇日,武當各宮觀要舉行大型道場,各地信士雲集,武當各宮觀香火旺盛。

過去由於交通和地緣的關係,數千裡乃至上萬裡之外的香客,一生只能進香一次或數次,而能經常朝山的香客多為湖北、河南、陝西、湖南等省的信士。無論是明朝、清朝,還是當代,武當山香客均以湖北、河南地區為最盛,陝西也不少。

武當山:朝山進香習俗傳承千年,與李自成傳奇身世有關

武當山金殿內真武銅像。(範學鋒2008年6月9日攝)

李自成傳奇身世,與進香武當祈嗣有關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的故事家喻戶曉,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李自成沒有出生之前,其家人就曾千里迢迢從陝西米脂縣到武當山進香祈嗣。

“嘉靖時,陝西米脂縣廣義鄉,有李十戈者,初生時父夢九矢一槍,自空飛入其室。驚覺,妻舉子。父雲此子異日,當掌握兵權,建功邊塞,槍矢總類戈矛,九一適成十數,命名十戈。及長,慷慨好義。年五十二,尚無子,繼妻石氏,年三十餘,復不孕。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乙巳二月,進香武當祈嗣,道士梅三島贈藥以歸,石乃孕。丙午十戈夢一騎突入,忽長嘯數聲,周繞其室,乃覺,石生自成。因夢一騎入門,乳名闖兒。”看了這段話,我們可以從中得知,李自成的傳奇身世竟與武當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段文字,來自明末清初史學家計六奇所著《明季北略》。

到了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進士出身的王概編纂的《大嶽太和山紀略》雕版印刷成書;32年後,劉墉(民間俗稱劉羅鍋)擔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後來,《大嶽太和山紀略》一書被收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鮮為人知的是,王概編纂這本武當山志竟與他在武當祈求子嗣有關係。更為巧合的是,同是山東諸城老鄉的劉羅鍋與王概後來成了親家。或許正是這種特殊的親家關係,才使得這本武當山志聲名遠播……

王概在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將修成的《大嶽太和山志紀略》一書,敬獻在武當山金殿真武神前,為自己祈嗣。果然,在第二年春天,他如願以償得到一個兒子。

雲南信士翻山越嶺,捐贈武當金殿銅欄杆

金殿建造於明朝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公認的武當山建築的精華。在金殿周圍圍繞有148根青銅欄杆,每根銅欄杆上均有銘文,記載捐獻者籍貫姓名及祈求願望等,是“奉道信士”捐資鑄造專程運至武當山組裝而成的。

長期從事宗教社會史、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的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研究員梅莉教授發現,這些銅欄杆來歷非凡。那是400多年前的明朝萬曆年間,雲南的道教信士們從各家各戶捐資鑄造148根銅欄杆,又從雲貴高原一路翻山越嶺,歷經幾千里路程來到武當,在朝聖時敬獻的。

清初王澐在《楚遊紀略》中曾提到過“(金殿)四周銅欄則滇民所造也”。事實上,從銘文內容來看,明朝萬曆年間雲南的真武信仰已很興盛,尤以昆明地區為最。

來自於社會各階層的捐獻者,有56家以家為單位捐造,其中一家捐獻三根,一家捐獻兩根;有19名單個的捐造者,其中有兩人與別的家庭合捐一根,一人與別的家庭合捐兩根;同一衙門的吏員4人合捐一根,另有由多名信士或信女組成的11個團體集體捐造。可見,銅欄杆的捐造以家庭為主,佔到了總數的64%。

斗轉星移,歲月滄桑。如今,有些銅欄杆銘文已模糊不清,有些因在背面而又無法轉動。專家研究發現,環繞於武當山金殿四周的148根銅欄杆是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年末至十九年(1591年)由專人組織化緣,由雲南昆明地區及附近的士庶官商(包括雲南當地人和僑寓之人)——“奉道信士”捐資後,在當地統一鑄造,僱請陝西、山西等地的農民專程運至武當山組裝而成。據此推斷,專家認為,捐獻者捐獻的是銀兩。銀兩收齊後,由發起人統一組織鑄造,再運至武當山金殿安裝。

宋元時期,雲南因屬邊陲之地,尚不見有真武信仰的記錄。真武信仰是隨著明朝初期漢民族的大量徙滇而進入雲南的。在《徐霞客遊記》中留下12篇《滇遊日記》裡,記載了多處真武廟、真武祠,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真武信仰在雲南民間強大的生命力。(記者 朱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