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用傳統的職業稱謂“鐵匠”兩字命名的街巷,在太原城中共有六條之多,這六條街一直在太原延續了近300年,它們是“大鐵匠巷”、“小鐵匠巷”、“後鐵匠巷”以及由大鐵匠巷通往後鐵匠巷的三條小巷:鐵匠巷頭條、二條和三條。但是,隨著太原城市建設的發展和舊城改造工程的實施,早年便鮮為人知的二條、三條已不復存在,而一條也併入大鐵匠巷,不獨立成街了。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後鐵匠巷路牌

現在的後鐵匠巷位於迎澤大街以北、大鐵匠巷以南、解放路以東、柳巷以西。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後鐵匠巷平面圖

後鐵匠巷的西頭正對的太原麵食店,東頭過柳巷進入的是起鳳街。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關於鐵匠巷諸街的得名,據說是起始於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佔太原後的一段時間。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公元1644年(農曆)二月初,李自成攻克太原後,因太原西山有鐵,遂留下一個製作兵器的特種兵——鐵匠營在太原駐紮。這個鐵匠營的駐地,便在太原城迎澤門裡東側城牆根的幾條小巷裡。於是,這幾條街巷遂得名鐵匠巷,並以其路面的寬窄、長短、前後方位,分別冠以大、小、後及頭條、二條、三條來區別。也有人說,並不僅因此而得名,因為早在義軍攻佔太原之前,這幾條街曾聚集著做鐵匠營生的住戶和做鐵器買賣的商鋪面得名,所謂因駐義軍的鐵匠營而得名,乃是偶合而已。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如果從明朝末年再向前推,後鐵匠巷原名叫做“太子寺街”。究其原委,乃是因為該街西段北側,有一佛寺名太子寺,故名。所謂太子寺,也稱作羅(目侯)寺,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羅侯羅的寺宇。羅侯羅,原是釋迦在俗時所生之子,釋迦出家後,繼其太子位。後來釋迦成道歸鄉時,羅侯羅仿效釋迦,放棄太子位出家作沙彌,皈依佛門,成為其父的十大弟子。因其曾為太子,所以奉他的寺宇也稱“太子寺”。而今,太子寺早已蕩然無存,其早年的街名太子寺街,僅見於地方誌所載,早已鮮為人知。但是,在這條街上居住過的老住戶,還有一些人知道,今鐵匠巷小學校址,就是原來的太子寺。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今後鐵匠巷中段路北,迎澤賓館後門對面,是太原成成中學。成成中學原位於前所街,今闢新門於後鐵匠巷。它的前身是“太原成成中學校”,簡稱“成成中學”。成成中學,由北平師範大學晉籍畢業生集資創辦於1924年9月。該校以“政治進步,成績優異,校風簡樸”稱著於幷州。成成中學之名,得之於《中庸·自中成章》中的名句:“誠者,非自成已而己也,所以成物也。成已,仁也;成物,知也”。取其“成已成物”之意。而正是這兩個相互的“成”字,確定了這所學校的教學宗旨——成已成人,樂育英才。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成成中學

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成成中學師生在中共太原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就學校的領導權問題,與反動當局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中共北方局和山西工委,相繼進駐成成中學,並在成中籌建了山西省第一支學生抗日武裝。日本侵略軍佔領太原後,這支以成中師生為主的抗日遊擊隊,轉戰於晉綏邊區,為開闢大青山抗日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成成中學斜對面的“上帝炸雞”,不是一般的火。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後鐵匠巷

上帝炸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