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語文茶話會《鄧稼先》助讀講解|十分鐘學一課

《鄧稼先》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習的文章不太一樣。以前我們接觸的大多數課文作者都是文學家,而本課的作者楊振寧是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與鄧稼先是美國普渡大學的同窗。普渡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校常年包攬美國工科十強榜,因此普渡大學又被稱作公立常春藤。

語文茶話會《鄧稼先》助讀講解|十分鐘學一課

現在我們可以確認本文作者楊振寧先生是理工科的佼佼者,他的行文必然包含了更多的邏輯思維的元素,簡單的說就是條理性更強,感性文字退居其次。像“悽風,苦雨,天昏,地暗”之類過度渲染的句子不會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直白的陳述,甚至是鋪陳。有什麼說什麼,不過度添加個人的感情。比如下面的兩段文字:

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俄國強佔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佔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佔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後者“租借”99年。

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

前面四句都是直接陳述並無作者的情感修飾,最後一句的個人情感元素也僅僅兩個詞語“任人宰割”和“亡國滅種”。

用事實來說明觀點,而不是用情感來表明立場,這是理工科思維的典型特徵。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了小學和中學以後,於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

這以後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這一部分的文字從表達方式上來看就更單一了,全部是敘述。當然了我們從來也沒有說過敘述不好,我們都知道“事實勝於雄辯”的道理。有些食材需要調料來提味,有些食材只要品著原味就是享受。寫文章也是這樣,敘述就相當於是原味,描寫,修辭,文學手段就相當於是調料,本文的(語言)特點就是原汁原味,不事渲染卻更勝渲染。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作者選擇了哪些內容來敘述。要知道鄧稼先1924年生人,1986年去世,這63年間可選擇的事件有很多。楊振寧作為鄧稼先的同窗兼好友,他會選擇哪些內容呢?我們來看一下本課的六個小標題就清楚了:

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兩彈”元勳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民族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恆的驕傲

本文是很典型的小標題片段組合文本,每個部分內容不多,但每部分的中心都很明確,而且六個部分之間還存在著聯繫,構成了文章的整體邏輯。

開頭介紹了鄧稼先這一代人生活的背景;接著直接陳述鄧稼先的生活工作經歷;然後用對比方式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並強調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孕育出的奉獻精神;接下來順理成章地寫出作者得知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製造後的民族自豪感;筆鋒一轉寫鄧稼先和同事們的犧牲奉獻,說明成就背後的犧牲和奉獻,為鄧稼先立傳;最後收筆,引述電報、書信中的幾段話,這些話是對鄧稼先的總評價。

語文茶話會《鄧稼先》助讀講解|十分鐘學一課

分析此文我們要關注兩個人,一是作者楊振寧,一個是文中主要人物鄧稼先。

關注作者就是關注作者用什麼手法來表現內容。前面通過對六個片段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作者運用了精選背景和經歷,對比手法,引用電報、信件中的話語等手段。從文學語言的角度來分析,本文第五個片段的語言相對來說更容易抓取一些有“含義”的詞語,比如:

戈壁灘上常常風沙呼嘯,氣溫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兩個副詞“常常”和“往往”。大家一定記住,不管怎麼分析,到最後一定要落實到主要人物鄧稼先的身上。

(1)“常常”和“往往”是說明頻率的副詞,有強調的作用。

(2)去掉的話,就不能突出戈壁灘異常氣候特徵的目的。

(3)這兩個詞語,刻畫了環境的惡劣,襯托出鄧稼先工作環境的艱苦,體現出工作者堅韌不拔,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精神。

鄧稼先作為文章的主要人物,必須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那我們要關注哪些內容呢?與關注作者行文的表達方式、寫作手法不同的是,我們要關注的是鄧稼先的性格和品質,要了解鄧稼先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語文茶話會《鄧稼先》助讀講解|十分鐘學一課

分析人物特點,我們常用的手法是在文本中抓取關鍵詞句。通過全文閱讀我們可以找到下面的一些詞句:

巨大貢獻 鮮為人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奠基人 開拓者 “兩彈”元勳 最不要引人注目 忠厚平實 真誠坦白 從不驕人 沒有小心眼兒 “純”字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 沒有私心……

我們可以特別關注一下詞語的組合遞進和反義詞的碰撞帶來的語言表達的張力。比如說:

奠基人——開拓者——“兩彈”元勳

這一組詞語,層層遞進,即寫出了鄧稼先投身祖國核武器事業的經歷,又稱頌了鄧稼先的豐功偉績。

巨大貢獻——鮮為人知

這是一組反義詞。鄧稼先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瞭解他事蹟的人卻不多。說明了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我們從整體分析到細節,雖不說面面俱到,但至少可以做到管中窺豹了。這次閒談就到就到這裡吧。

一課一悟

閱讀課文就是讀:字——詞——句——段——篇。當我們能熟練地穿梭於整體與細節之間時,文章便了然於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