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哪個省份的歷史最悠久?有什麼依據嗎?

劉先生CCC


誠邀,如題。所謂“十年我國看深圳,百年我國看上海,千年我國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山西”,所以要說中國哪個省份的歷史最悠久,小編以為山西當之無愧

為什麼說五千年曆史看山西呢?因為堯王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是在公元前4700 年發作的工作,堯王在這裡區別九州,建立了我國前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體制,而山西的雛形,從那時候起就已經誕生了。

原始社會的山西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前史悠長,人文薈萃,具有豐厚的前史文明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前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我國古代文明博物館”之美稱。早在西河度文明和丁村文明遺址標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開山祖師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首要區域。

封建王朝時的山西

不考慮夏朝,在商代,山西是商的首要控制區。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晉文公曾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漢、魏、晉時期,山西都是幷州的主要地盤,也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前線。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控制的中心地帶,這對促進山西的開展起了活躍的效果。

到了大唐,大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就是山西太原,作為唐朝的“北京”,山西也受到了特別的照顧,到了明朝,山西的商業迅猛開展,曾領全國之先,而且山西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大同府幾乎是北京的屏障,所謂大同不失,北京不滅。也正是由於這些歷史的加持,山西可以稱之為我國曆史最悠久的省份。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歷史的餘光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搞清楚“歷史最悠久”的內涵,這裡的“歷史”應該解釋為“文明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212萬前的陝西藍田上陳古人類遺址已經被《自然》雜誌確認為除非洲以外全世界最為古老的古人類遺存大發現。但說到中國的文明史,一般的表述是“華夏文明5000年”。


5000年前軒轅黃帝帶領我們華夏先民從渭水流域發端,衝破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真正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進程,黃帝則被我們後人尊奉為“人文初祖”。從仰韶考古、史籍記載到專家論證、課本教學,黃帝生於陝西葬於陝西是國家的定論,是不容辯駁的歷史事實,這是由地理考古學和人類學所共同決定的。

仰韶文化則是黃帝時期黃河流域最為典型的古文化代表。從近代以來的考古發現可以證明,陝西是仰韶文化遺存最為密集的區域,華山則是仰韶文化的源頭,西安“半坡遺址”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遺址,西安的“楊官寨遺址”是著名的“黃帝都城”。全國目前共發現仰韶遺址5013處,陝西就佔了2040多,甘肅、山西和河南各佔1000。


渭水流域是黃河文明的核心發源地,中國的地理和河水流向決定了黃河流域文明由西往東傳播的歷史事實。渭河平原面積50000多平方公里;汾河平原面積5000多平方公里;伊洛平原面積500多平方公里;這裡是仰韶文化集中區域,也是著名歷史學家蘇秉琦先生認定的最早的關中、晉南、豫西金三角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核心區,但關中的渭河平原是核心中的核心。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化,延綿不斷五千年從未間斷,這種以“漢字”和“農耕”為核心的文明形態影響遍及東亞,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交流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有了中華文明,我們中華民族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命力,在發展和壯大過程中不斷的兼容幷蓄,奮發圖強,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

渭水流域的關中平原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先驅,文字則是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副產品。


上2圖為姜寨遺址的刻畫符號,已經有“十、十一、十二”等清晰的漢字雛形。

西安臨潼姜寨遺址,是6600 年前中國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以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已經可以看到漢字的雛形。

發端於渭水流域的大地灣文化(和老官臺遺址是同類型)作為中華文明的母體,上限6萬年前,下限為4800年前,有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粟作農業,最早的彩陶,蓄養豬狗家畜等等。作為華夏文明第一波次的文明策源地,大地灣文明衍生出了漢中李家村文化、河北磁山文化和河南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它們具有共同的繩紋陶器。


陝西目前發現的夏商遺址有240多處,其中陝北的“石峁遺址”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史前城邦遺址,是夏文化的傑出代表。商洛的“東龍山遺址”則是商文化的源頭。

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指出,夏商周是同時並存的部落城邦文明,所以他們之間文明形態也是交叉存在的。周文化特質明顯,夏商則相對混沌。

根據《中國通史》的記載,夏商周先祖都發源於渭水流域,這可能對應了炎黃部落緣起黃土高原的歷史正論。夏族從渭水中下游發端後,主要的遷徙路線有兩個:最早的一支從關中直上陝北榆林,建立了“黃帝崑崙城”,最著名的遺存就是“石峁遺址”,另一支從關中的渭河平原越過龍門黃河進入汾河平原,在此繁衍生息,根據《史記》《正義》的解讀,夏族先後有四個都邑,分別是陽城、平陽、安邑、晉陽,著名的遺址就是“陶寺遺址”,後來被“石峁”人所滅。


商族一支從渭水流域先遷移到陝西商縣,在此發端,“東龍山遺址”是很好的印證。從商祖“契”傳十四世到商湯,逐步順“雒水”東進,在黃河南北兩岸發展,因為豫州是東夷人的傳統勢力範圍,所以火併激烈,因為人數處於劣勢,生存很是艱難,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屬性上東夷色彩明顯,其實等於是華夏族做了東夷族的上門女婿,屬於“嫁”。“娶”文化則是女方嫁男方,子孫姓氏一切隨男方。

殷商的另外一支就是來源於“石峁”人和“陶寺”人的遷徙。從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現看,喪葬和築城都有“石峁”文化的影子。

“金邊銀角草肚皮”,河南自稱文明發源地並向四周擴散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河之南”史前洪水氾濫,野象橫衝,不產古鹽,是西來華夏族和東來東夷族的交融之地,並非文明的發源地。

總之,在夏商時期的部落集中區域,文化是很複雜的,在華夏部族的周圍還有大量的戎狄部落的交叉存在,之間征伐不斷。但殷商文化的東夷論是真實可靠的,是有別於渭汾平原的華夏族的,有些商部落是屬於母系社會也是證據確鑿的。


這就是夏商時期的文明狀態,打破這一切混沌不堪的就是誕生於關中渭水流域的周文明。武王伐紂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新紀元,使中華民族在文化上有了歸屬感。周統治地域遼闊,崇尚禮儀,分封諸侯,創建宗法制度,這些都是夏商時期的部落城邦所無法比擬的。周文化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開拓者,華夏文明從此奠基,中國人從此有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基因”。

從最初的文明標誌“漢字”和“農耕”來判斷,陝西無疑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 陝西作為黃帝的老家,炎黃文化的發源地,作為夏商周秦漢隋唐的肇始之地,創造力最為輝煌的華夏文明。關中作為“中國之心”,作為最初的“中國”“華夏”“中原”和“中華”,是“中華文明之基”。

不可否認,“中華文明的多源流說”是符合歷史的真實。從浙江良渚遺址、山西陶寺遺址,到陝北石峁遺址、四川三星堆遺址、河南的二里頭遺址;無論那種史前文化遺址,無論那種史前文化形態;無論龍山文化還是仰韶文化;無論從文明源流還是地理考古學;無論從史書記載,還是考古發現 ;縱觀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和脈絡,關中渭水流域無疑是中華民族的肇始之地。

“中原文化”脫胎於渭水文明,“河洛文化”濫觴於“三川流域”。所謂“三川”,就是關隴地區的渭河、涇河和洛河。關中是“中原文化”的核心,長安既是中原王朝的長期建都地,也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龍庭重心。


歷史總是何其驚人的相似:從炎黃二帝,到夏商先祖,再到武王伐紂、秦滅六國、劉邦戰勝項羽肇始漢族、隋唐先祖統一華夏,哪一次不是以關中為基地,把中華文明的火種傳遍全國;哪一次不是以京都長安為中心創造了讓後人無限敬仰的偉大盛世?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進程中,哪一個省份又具有陝西厚重歷史的燦爛輝煌?

探尋歷史,開闢未來,我是清樂堂,歡迎關注交流。


清樂堂


當然是山西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事實上又豈止五千年呢?

人類文明的起始

上個世紀90年代年,中、美科學家來到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考察。在這個偏僻的小縣城,曾經發現了中國科學史上第一塊始新世哺乳動物化石。他們在黃河北岸寨裡時,發現了眾多的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動物特徵的猿類化石,並且命名為“世紀曙猿”。通過研究得知,曙猿是連接低級靈長類和高級靈長類兩個家族的“過渡性成員”世紀曙猿的發現,推翻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並且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

歷史文明的起始

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黃河為“母親河”。圍繞著黃河流域,人類文明出現過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堯舜禹。

堯又稱陶唐氏,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運城和臨汾(古稱河東地區)。

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之前,曾在運城歷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北)製陶,後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後,定都蒲坂(今蒲州鎮)。

禹史稱大禹、帝禹,夏朝開國君王。禹因為治理黃河有功,而受舜禪讓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

人類起源文明加上有跡可循的歷史文明,足以說明山西的深厚底蘊。山西的地下煤炭資源豐富,也從側面反映了山西的悠久歷史。


榆次大學長


十多年前我就發貼否認中華文明在中原的說法,肯定良渚文明才是中華文明發源正統,結果被各大網站封了十幾個號。地域利益把民族文明發源作為一個自己符號,一直在歪曲左右我們對自己民族的認知。

中華黃河,北方文明證據在那呢?歷史是要以考古證據說確定的,那些專家們沒證據整天瞎扯,胡吹抬高中原倭化江南諸省,典型的自卑意淫。也怪不了世界學術界會認為;中國華文明是外來西方人傳入的誤解。

石器時代文化與文明起源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非洲黑人,澳洲等地方土著人也有自己幾千年的自己文化傳承,但從沒有他們文明發源這說法。就算是中華土著文化最早也不是中原北方,南方浙江,湖南,廣西等地發現的古人種植水稻有一萬二千多年,但這隻能是古人部落文化,能算文明發明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北方產玉,但只是生活用品,裝飾品,玩具類,這與江南良渚同時代把玉作為精神信仰,及身份,祭祀文化高度,這是同一個概念嗎?國內一些專家們連這常識也不懂嗎,一直刻意混淆只能說明是個人情感目的主導嚴肅的文化研究方向。

談文明發源,首先要尊重考古與文明傳承證據,用事實說話。 世界學術界承認的”中華文明發源地”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是”世界二大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其後的”良渚文明”有完整的考古證據鏈證明這種文明的傳承!”

中華文明靈魂核心的代表,絲調,茶葉,文字,磁器,青銅器,玉文化,龍文化等等,那個發源在黃河流域了?全圍繞在江南杭州周邊地區,這絕對不是什麼巧合。谷歌,百度等搜索上找,”大英百科”唯一有記錄的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2013年在浙江平湖發現的”良渚文字”距今5000多年。

7000多年前浙江”馬家浜人”就大規模人工種植水稻了,4500多年前的”炎帝”是如何教比他早3000年的祖先農耕的?先入為主的“北方中原發源說"更多的是主觀先定位,然後再找證據,近代中國找了百年,有的只是否認北方中原這一說法不可信的證據。

我說的這些全是有據可查的,中原文明說的磚家們卻視而不見。中原人炎帝圖騰是牛,黃帝圖騰是熊,蚩尤的圖騰是牛鳥,只有百越的圖騰崇拜的是龍!龍居大海。中原小池塘也是海的概念?連龍的發源也會睜眼說瞎,太可笑了。

有的專家們是為了利益,把一塊普通紅山的玉豬蟲,非要說成是玉豬龍就是有利益關係。紅山人崇拜過龍的證據有嗎?這麼簡單的常識會不知道?用一個孤證歪曲事實就是為了利益,把紅山玉抄成天價才是不良專家們的目的,現在的專家道德缺失太多了!


鶴林雨露3


中華文明史,流長更源遠。共看中華史,一同來數典。中華老祖先,泱泱居中原。與此相對應,野人分四邊。西戎與北狄,東夷與南蠻。中原在何處?核心在河南。歷朝都河南,直至胡蒙元。河南多平原,適合農生產。豫西有河山,建都亦安全。九州豫居中,四撫最為便。居中方為正,處遠必為偏。史記乃信史,大家司馬遷。上下五年前,核心在中原。河圖洛書出,中華文化遠。古今有公論,河洛中華源。國家定洛陽,河洛非遺產。洛陽稱聖城,無人越其先。歷代多都洛,史實鐵如山。

煌煌正史在,國人不信偏。河南最中原,華夏先祖選。三皇五帝居,夏商周嫡傳。商丘燧人皇,以火化腥羶。淮陽太昊陵,中華始祖先。伏羲畫八卦,賈湖近萬年。朱襄和神農,尊號乃帝炎。鸛魚石斧缸,仰韶文化先。新鄭黃帝都,巍巍拜祖典。炎黃結同盟,荊山鑄鼎塬。中華第一龍,出土年六千。顓頊帝嚳陵,濮陽穆穆然。堯舜皆其後,聖聖禮相傳。

昔日三代居,皆在河洛間。大水曾漫漫,禹治十三年。九州鑄九鼎,大禹受命天。豫州九州中,撫民最為便。傳子建夏朝,都在洛水邊。王朝從此起,九州來貢獻。華夏第一都,二里頭開館。商湯興革命,王朝首變天。商都曾數遷,商洛鄭相汴。盤庚徙都殷,王朝更偉岸。南界抵湘贛,北疆邁幽燕。東邊到大海,西土達雍陝。尊祖重祭祀,中華禮儀傳。殷人重仁義,宋襄孔子踐。鄭州商城早,都城氣非凡。殷墟出甲骨,漢字之祖源。大鼎司母戊,青銅舉世冠。中華文明史,五洲皆震撼。

周祖名為棄,帝嚳乃其先。帝嚳河南人,濮陽其陵顯。棄佐禹治水,奉夏作農官。夏衰失其位,自竄戎狄間。從此不務農,遊牧逐水源。與戎融一體,飲毛茹血羶。不書甲骨文,不用青銅餐。即使與戎融,戎內鬥翻天。聯姻或戰爭,周戎巧周旋。為避西戎擾,小邦周八遷。後仰大邑商,戰戎方勝算。直至太王立,戎俗方始貶。學習商文明,文化向中原。周既稱臣商,卻陰謀反叛。方便軍事前,豐鎬以是建。文丁殺季厲,嚇破周人膽。姬昌逞野心,被囚易經演。大度釋逆臣,帝辛留後患。中央徵淮夷,國都出內奸。姬發趁此機,孟津誓反言。偷襲朝歌城,殷受忙應戰。血流能漂杵,周巧取江山。武王甫克商,連夜不能眠。返回西土時,嵩嶽來祭天。周本帝嚳後,克商返故園。武王親口言,夏後居洛川。遺命遷都洛,以固社稷壇。周公測日影,地中在嵩山。天地之中久,而今世遺產。卜洛相宅後,洛京以是建。成王遷成周,中國名此傳。諸侯朝天子,道里均長短。天子居中坐,四周稱戎蠻。周人從殷禮,九鼎垂德範。大周成康治,天子居洛川。豐鎬乃軍塞,駐師備戎犬。犬戎自西犯,御戎天子返。立馬暴動起,厲王如鼠竄。犬戎破西關,幽王奔九泉。自此犬戎據,一據多少年。西陲不得安,天子再東遷。只見黍黎悲,不見豐鎬歡。大周獨都洛,禮樂文明延。至聖來問禮,道聖留德言。夏邑孔祖籍,鹿邑生老聃。列子鄉鄭州,莊子誕民權。墨子出商丘,韓非自河南。商君起衛國,李斯貫中原。儒墨道法兵,百家競聖賢。

秦祖本飛廉,來自洹河邊。忠商被周擄,養馬功一件。被封西陲地,與戎多牽連。秦戎姻或戰,一戰數百年。宣後好手段,義渠殺先奸。滅戎一十二,遂霸西戎遠。秦戎融一體,風俗異中原。因此尚暴力,一統六河山。始皇未得鼎,冥冥秦祚短。指鹿為馬事,趙高擅弄權。陳吳首舉義,鴻鵠志沖天。暴秦失其鹿,逐鹿在中原。高祖起芒碭,白蛇斬兩段。劉邦入咸陽,約法撫秦頑。楚人一把火,宮殿多少間。

高祖行天下,都洛開大漢。南宮行封賞,三傑高論談。難比周德隆,車駕迫西遷。洛陽宮殿在,庫倉亦未搬。安內與攘外,戰略總基源。匈奴寇不斷,漢都實衛邊。劉邦賄胡姬,性命才得全。高後長含恥,昭君淚滿面。又有七國亂,龜縮函谷關。幸得梁王護,長安才平安。劉徹無遠見,胡人始內遷。更造巫蠱禍,天下危累卵。平帝未見平,天怒人也怨。王莽來安漢,天下卻更亂。綠林破長安,殺莽燒宮殿。赤眉豈等閒,呂后屍也奸。長安成破爛,白骨堆成山。

洛陽聖天子,出兵來救難。柔德布四海,解民於倒懸。九州再歸統,光武重建漢。一掃高文恥,天聲振大漢。明章真大治,漢隆在永元。西首通羅馬,東初敕倭藩。南海立銅柱,北山勒燕然。造紙不世功,科技大發展。王充作論衡,哲學留巨篇。張衡尊科聖,地動和渾天。劉洪乃算聖,數學我領先。溫圃冬食夏,醫聖論傷寒。漢賦大氣盛,七子在建安。班氏出文武,風骨萬古傳。蔡邕多才藝,至今無越肩。字聖首解字,六經勘鄭玄。風化為最美,儒學日中天。白馬首駝經,佛教尊釋源。本土道教生,三教自此全。漢人稱為漢,與此大相關。東漢天朝事,垂蔭到永遠。

可恨羌董賊,長安劫漢獻。李郭據長安,大漢終方亂。居中掃天下,魏武曾揮鞭。西方討胡虜,東邊徵烏桓。漢魏曾都許,堯舜故事演。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完。魏晉續正統,風流萬古傳。三曹文才高,竹林聚七賢。洛陽曾紙貴,帥才美名傳。哲學大思辯,唯物與玄談。中土重文教,首創國子監。漢字音形美,書法開其端。劉徽著九章,數學乃佳篇。裴秀地學優,其法後世沿。

大晉本風流,五胡乃禍源。漢武無遠見,五胡始內遷。防微與杜漸,後世作殷鑑。五胡亂華前,關中胡過半。為胡亂中原,提供基條件。五胡亂華後,關中胡滿天。從此瞎胡鬧,漢家遭大難。晉亡在長安,五胡都來玩。匈奴僭稱漢,改趙不改蠻。氐秦逞野心,羌秦更胡羶。鮮卑分西魏,胡化鬧翻天。北周鮮卑建,胡俗仍不變。胡雜稱霸時,漢兒成羊犬。炎黃遭塗炭,中華文化殘。幸有冉閔帝,以血薦軒轅。殺胡令一出,五胡皆膽寒。四胡被屠趕,一胡勢必單。需重漢人力,不敢再野蠻。洛陽文化重,胡俗難上前。北魏都洛陽,漢化最完全。長安分西魏,立馬胡化翻。北周仍胡俗,漢家仍受冤。胡姓普六茹,建隋復楊堅。華夏未亡種,冉閔功在天。

隋都遷洛陽,運河中樞轉。南北易交通,東西好溝連。促進大一統,蔭澤功萬年。洛陽紫薇宮,帝星在人間。應天門壯麗,萬國拜旒冕。有唐半代盛,因拉洛陽玩。高宗宅洛京,國泰民亦安。東方滅高麗,西域重入版。畫聖吳道子,詩聖與詩仙。詩鬼雁門行,長恨白樂天。情聖李商隱,春心託杜鵑。劉郎頌秋日,好遊玄都觀。文起八代衰,韓愈領文壇。玄奘西域記,悲世譯經梵。牡丹真國色,三彩最酷炫。龍門石佛像,護國法莊嚴。萬象神宮偉,浮屠可通天。女皇坐神都,嵩山行封禪。河南博物院,則天留金簡。玄宗常居洛,盛世在開元。

一旦不居洛,立馬安史亂。明皇忙逃竄,接連兩京陷。為了收兩京,請胡來幫戰。李亨許條件,喪盡漢家臉。收復兩京時,女人隨便玩,男人隨便牽,金銀隨便斂。從此無寧日,大唐亂連年。皇帝成傀儡,朝政出宦官。藩鎮進長安,猶遛衛生間。吐蕃寇長安,家常如便飯。黃巢也來玩,還把皇陵翻。天子九逃難,長安共六陷。

五代猶都洛,以示正統傳。大宋稱西京,嵩陽立書院。二程開理學,司馬纂通鑑。元明承文緒,親王來就藩。清民為行都,玉帥把兵典。正統十三朝,洛京神人願。古今興廢事,洛陽城只看。

開封八代都,大宋最盛繁。古代為頂峰,全面大發展。東京夢華錄,人口過百萬。農人躡絲履,走卒類士官。國庫總收入,商稅佔大半。四大發明中,宋成有其三。清明上河圖,大師張擇端。散文大家出,宋詞豪情展。四大官窯火,天青卻失傳。天聖銅人巧,兒科醫聖錢。百科全書早,沈括著筆談。營造法式出,宋慈善洗冤。程朱理學興,數學有賈憲。宋統被滅後,文化幾中斷。文明遇野蠻,炎黃永為憾。

唯豫見中國,老家在河南。中華文化重,最重在中原。中華文化遠,河南乃本源。人口四分散,文明八方傳。逐鹿在中原,改朝易戰亂。戰時人外遷,促進大發展。平時人回遷,實乃返故園。卻有宵小輩,肆意掀波瀾。網絡散謠言,有人心犯酸。搖旗還吶喊,上蹦又下躥。不才特斗膽,專治不要臉。故詳說歷史,只為公正全。勸其回頭岸,共同先祖緬。荷承先祖業,必立世界巔。怙惡仍不悛,小心遭天遣!


石珀天


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天府之國:陝西關中。

最早的中原:陝西關中。《詩經》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最早的“中國”,天下之中:西周國都鎬京。

陝西的歷史從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遺址至今從未斷過,所以陝西的博物館也就叫“陝西曆史博物館”

藍田上陳猿人遺址212萬年。

120萬年前的龍崗寺人遺址。

100萬年前的洛南人遺址。

80萬年前的藍田公主嶺遺址。

60萬年前的藍田陳家窩遺址。

30萬年前的大荔人遺址。

20萬年前的花浪石人類遺址。

8萬年前的韓城禹門口遺址。

3—5萬年前的黃龍人遺址。

1—2萬年前的龍王辿遺址。

陝西距今9—6千年的遺址:老官臺遺址、花樓子遺址、零口遺址、紫荊遺址、臨潼白家遺址、渭南北劉遺址、龍崗寺遺址、何家灣遺址、白家灣遺址、泉護村遺址、北首嶺遺址、半坡遺址、姜寨遺址、西安米家崖遺址……。

按照建城史只說大於40萬平米的城:

中國最早城市遺址:西安楊官寨遺址5500—6000年,遺址面積100萬平米。

寶雞姜氏城遺址:5500年,遺址面積50萬平米。

陝西蘆山峁遺址:4500年,遺址面積200萬平米有中國最早宮殿遺址。

陝西寨茆梁遺址:4500年,城址面積200萬平米。

陝西寨山樑遺址:4500年,城址面積110萬平米。

中國史前規模最大的城:陝西石峁遺址,4300年,城址面積425萬平米,有皇城臺、內城、外城、甕城、烽火臺、手工作坊,青銅、玉器等,附近還有二十幾座規模龐大的衛星城。出土的牙璋、玉鉞、紋飾、等於二里頭具有明顯傳承關係,二里頭引以為傲的”綠松龍”明顯繼承了石峁”石刻龍”。

炎黃子孫的發源地:渭河流域及黃土高原。

仰韶文化遺址全國近五千處,陝西一省擁有兩千處。

西安是中國建城最早、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按歷史文化在世界影響力最大、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古都、外國領導人訪問中國老三站之一、絲綢之路起點、周禮誕生地、佛教六大宗派的祖庭所在地、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王朝建都地、古詩描寫最多的地方(已知描寫長安的詩三千多首)、東方帝王谷(近百座帝王陵,秦皇、漢武、隋祖、唐宗、女皇的陵寢之地)、曾經的神都、唯一的天都、“長安紙貴”文化名城。

陝西:河洛發祥地、炎黃故里、炎黃陵寢、華胥故里、倉頡故里、杜康故里、杜甫故里……。











親爹親爹


🌹巍巍華夏,始於中原;煌煌文明,源於河南。中原——中華民族發祥地,黃河——中華文明的搖籃!河南——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省分。

🌇距今四五千年,炎帝和黃帝,是古老傳說中黃河中下游著名的部落首領,後來結成聯盟,長期繁衍,形成日後的華夏族——既漢族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幹。

🎃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相傳,黃帝既“軒轅”,生於農曆三月初三曰,老家是“新鄭”。“新鄭”位於河南鄭州市黃河南岸。

🌇夏朝——我國最早的國家,它的都城建在“陽城”。“陽城”就是現在河南省的——登封。

🌆商朝盤庚遷都定在“殷”,“殷”就是現在河南的——安陽。

🏠東周定都在“洛邑”,就是現在的河南——洛陽。

🌆東漢定都在洛陽;三國時魏定都洛陽;西晉都城為洛陽;北宋定都於東京,就是河南的——開封,歷史上又稱為“卞梁、卞州”。

🌇河南——中原腹地!歷史悠久!


笑看東籬


此省應該就是河南省,位於黃河的中下游地區,因為地處黃河之南,故名河南。二千多年之前,河南是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為“豫”,被稱為中原地區,是漢族主要的發源之地。

河南省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被歷代王朝皇帝重視和青睞。從地理位置看,河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王朝只要建都大多數在中原,因為這裡代表了正統。

據統計,有二十多個王朝,二百多位皇帝都在河南建都立業,從全國來看,敢稱八大古都的河南就有四個,分別是洛陽、開封、鄭州、安陽。因此說河南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省份,一點也不為過。

同時,我國古代七大始祖源於河南,比如:人文初祖的伏羲、華夏老祖宗軒轅黃帝、河南南樂人倉頡是創字的鼻祖、河南鹿邑是道家鼻祖老子、春秋戰國的鬼谷子、河南商丘人莊子、河南民權人墨子。

河南之所以這樣厲害,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百家姓中有78個源於河南。這78個姓氏祖先最早在河南生活繁衍,這一點在史料中是得到充分證明,所以百家姓大都來自中原,一點也不假。

因此,可以看出河南名人輩出,被稱為中原人士的發源地,歷史上許多名人都出生在此。河南也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和定都之地,佔領了河南可以說是代表了正統,此後很有可能統一中國。


用戶104502318119


安徽懷遠花鼓燈藝術,是否來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作者:趙輝)“安徽花鼓燈是漢族民間舞蹈的代表,是東方的芭蕾” 。1953年,安徽懷遠花鼓燈的著名藝人,赴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引起了巨大轟動。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懷仁堂觀看了演出後,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周恩來總理更是對懷遠花鼓燈藝術做出瞭如此高度的概括總結。安徽懷遠花鼓燈這個民間流傳的舞樂藝術,也從新走入人們的視野、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對於懷遠花鼓燈的來歷,歷來有不同說法,大概有四種基本觀點:1、始於夏代的傳說:因大禹治水有功,淮河兩岸人民,為了感謝大禹的恩德,在每年禹王會諸侯之日(農曆三月二十八),各處花鼓燈班子,紛紛雲集塗山,通宵達旦,徹夜歌舞,以示紀念,流傳至今。

2、始於唐代的傳說:薛剛反唐,曾利用“玩花燈”這種形式作掩護,在民間秘密串聯,習拳練武,招兵買馬,集會造反。後來,花鼓燈這一民間藝術,就逐漸流傳下來。

3、始於宋代的傳說:宋朝河南省陳州一帶,連年遭受災荒,百姓飢餓,民不聊生。包公放糧賑濟百姓,人民感包公恩德,曾玩“玩鼓燈”歡慶,相沿至今。

4、始於明代的傳說:明朝開國元勳常遇春是懷遠常家墳人,出生農民,會玩花鼓燈,他把家鄉的花鼓燈帶入軍營,每逢節日,以花鼓燈自娛。至今,懷遠常家墳仍是花鼓燈的盛行地區。

由此可見,即使在廣為流傳與傳承花鼓燈藝術的懷遠本地,對花鼓燈藝術的來源,也已經記憶模糊,無法給出一個準確、唯一的來源。就如自稱為華夏民族傳人的中國人,對誕生中華文明的夏朝,也無法對世界人民給出一個關於夏朝的相對準確的地理位置與歷史物證。這不僅讓華夏文明的發展歷史受到世界歷史學界的質疑,也受到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自我質疑,否定夏朝歷史在中華文明史中的存在與重要地位。

“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因為夏朝歷史的不確定性,目前只能無奈地讓世界認可三千六百年的歷史。因此,夏朝四百多年的文明史必須早日確立,才能在夏朝文明歷史的基礎上,繼續前推考證至五千年。任何文明的發展都是有穩定的延續性,夏朝文明的存在必然是在前代文明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的。夏朝文明發展地理位置的定位錯誤,必然無法求證更早的文明發展歷史,這也是現在史學界關於中華遠古文明考證,無法繼續前行的根本原因。

公元1093年9月(北宋元祐八年九月)蘇軾在揚州任知州,調任河北定州上任,在從揚州先返回開封的途中,路徑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的塗山荊山,遊覽了塗山與荊山,並留下了詩詞作品《荊塗賦》。

《荊塗賦》(原名《上巳日與二子迨過遊塗山荊山記所見》) 宋.蘇軾

朅來乘樏廟,復作微禹嘆。

(昔自南河赴杭州過此,蓋二十二年矣。)

従祠及彼呱,像設偶此粲

( 有啟廟;謂塗山氏)

秦祖當侑坐,夏郊亦薦裸。

(廟有柏翳;有鯀廟)

可憐淮海人,尚記弧矢旦。

(淮南人相傳禹以六月六日生,是日,數萬人會山上。雖傳記不載。然相傳如此。)

荊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亂。

刖人有餘坑,美石肖溫瓚。

(荊山下有卞氏採玉坑,石色如玉,不受鑱刻。 取出山下,輒變色不復溫瑩。)

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

(龜泉在荊山下色白而甘,真陸羽所謂石池漫流者。 有石記雲:唐貞元中隨白龜流出。)

小兒強好古,侍史笑流汗。

歸時蝙蝠飛,炬火記遠岸。

《荊塗賦》中,記載的每年六月六日在塗山舉行盛大的民間對大禹祭祀活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破解夏朝歷史的關鍵節點。說明北宋時,塗山六月六日的祭祀還是相當隆重,反映了大禹在塗山地區的重要影響力與塗山的重要關係,而此時距離“禹會諸侯”的時間,也已經過去了三千年。

從北宋再往前追溯一千七百年,位於塗山地區四方湖畔的春秋向國,有一位公主向姜。在公元前721年春天遠嫁山東莒國,三個月後的夏天,獨自返回向國,使得莒國國君莒子也追隨而來向國。夫妻二人參加了公元721年六月六日的在淮河邊塗山之巔,舉行的大禹生日祭祀慶典,並留下了《鼓鍾》詩篇:

《詩經·小雅·鼓鍾》

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鼓鍾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鍾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大凡讀過《詩經》的讀者,對於這首《鼓鍾》作品,不會陌生;對於生活在淮河流域的人們來說,更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將淮河兒女帶入遙遠的古風古情;為遠古淮河流域的詩情畫意出現在中國經典《詩經》裡,感到由衷的自豪。

從以上兩首歷史經典詩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每年六月六日在塗山舉行的大禹祭祀盛典,源遠流長。其歷史來源與祭祀內容,直接來源於四千年前在塗山舉行的大禹會諸侯歷史事件。

那麼今天在塗山每年舉行的三月二十八日的大禹廟會,北宋時期六月六日在塗山舉行的紀念大禹生日盛會,公元前721年六月六日《鼓鍾》描繪的“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大型音樂盛典,四千年前在塗山“禹會諸侯,執玉帛者萬國”盛會,這些重要盛會的一項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這就是現在我們仍然能看到的懷遠花鼓燈藝術表演。這也就是懷遠花鼓燈歷史來源的夏朝塗山大禹會諸侯說,也是懷遠花鼓燈藝術的唯一正宗來源。其他三種假說,都顯示了花鼓燈表演藝術早已存在,只是在這三個時期再次起死回生而已,而不是懷遠花鼓燈藝術的最初起源。

筆者為什麼可以如此肯定、負責任地判定懷遠花鼓燈來源於四千年前的“禹會諸侯”時期呢?

首先,“禹會諸侯”根據歷史考證,為大禹繼承王位的第五年,是萬國諸侯前來塗山朝拜大禹繼承王位,也是大禹治水取得決定性成果而舉行的萬國盛會。大禹在功成名就後舉行的盛會,萬國諸侯在塗山的娛樂活動就是大禹的夏朝政府在塗山的主要工作內容;就如現在舉行國慶慶典,文藝表演是國慶的主要內容。大禹安排的這種文藝表演形式,用現在的稱謂就是懷遠花鼓燈,其粗獷的表演形式,仍保留有四千年的原始風貌。

其次,懷遠花鼓燈藝術表演,採用的基本樂器為鑼、鼓,主要由花鼓、大鑼、大鈸三大件打擊樂器,配以小鐃、狗鑼等,都是最原始的樂器,都沒有超出歷史記載的夏族五大樂器。《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記載:禹之時,以五音聽治,懸鐘鼓磬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為號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鞀。”

再次,花鼓燈是一種民間廣場藝術,由歌、舞、樂三部分組成,以歌舞見長,尤以舞蹈為最佳,在漢民族歌舞中獨具特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與“禹會諸侯,執玉帛者萬國”彙集塗山的熱鬧喜慶的宏大場面非常相符,可以滿足不同部落的欣賞需求。萬國諸侯塗山聚會,顯示了萬國諸侯對大禹承繼大統的萬民所向,也是大禹的夏朝向萬國諸侯展現華夏高度文明、文化、藝術的舞臺,懷遠花鼓燈藝術就此形成並展現於萬國諸侯。花鼓燈的傳統表演程式有:“大花場”、“小花場”和“文場”,“文場”又稱“後場”,一般以“大花場”開場,“大花場”情緒熱烈,氣氛濃郁,振奮人心。這些花鼓燈表現形式與夏王朝招待萬國諸侯,而制定的表演形式極其符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懷遠花鼓燈藝術表演的一個重要道具的保存至今,就是懷遠花鼓燈獨有的道具“華蓋”。我們知道,“華蓋”是隻有帝王出行才能使用,非普通人所隨便使用的。西晉崔豹《古今注·輿服》“華蓋”條中有這樣的說法:“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華蓋也。”

如果懷遠花鼓燈只是純粹地發源於民間,華蓋在花鼓燈表演中的出現,就顯得非常多餘,與普通民眾的生活生產格格不入。因此,懷遠花鼓燈表演中“華蓋”的出現,正是代表了懷遠花鼓燈藝術,形成與大禹時期,是代表了大禹為萬國諸侯表演,與萬國諸侯同樂的大禹親民精神。而這種文藝表演形式,能延續四千年不變,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這樣,懷遠花鼓燈起源於四千年前的大禹會諸侯的塗山,並在塗山地區延續四千年而不變,基本可以得以確立。那麼懷遠花鼓燈的在塗山地區的傳承,還包含什麼重要信息呢?

這說明大禹建立的夏朝中心區域就在塗山地區,夏朝的國都就在塗山地區。如果大禹建立的夏朝國都,在塗山地區幾百公里之外,塗山只是大禹會諸侯的臨時地點,那麼招待萬國諸侯的花鼓燈藝術,必然會隨著萬國諸侯的散去,大禹返回遙遠的夏朝國都,花鼓燈藝術在塗山地區必然人走茶涼,而消失於塗山地區。

而四千年後的今天,花鼓燈藝術在懷遠的傳承與興盛,正說明了大禹建立的夏朝就在塗山地區,夏朝的國都不會離開安徽省懷遠縣境內。而懷遠縣境內能與夏朝四千年曆史相匹配的古城,只有四方湖畔的古城鎮古城遺址。這也是中國的夏朝找不到國都,四方湖畔的古城遺址找不到歷史來源的根本原因。懷遠花鼓燈藝術也可以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充滿自豪的宣佈:“安徽花鼓燈是漢族民間舞蹈的代表,是東方的芭蕾”,是華夏文明存在的活化石,是中華所有藝術的始祖。(作者:趙輝)


夏朝與詩經研究


當然是山西了,山西曆史悠久,已經有2500

年曆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