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東晉北府兵的落寞,其根源是權利的鬥爭

說到東晉的北府兵,他們真正“一舉成名天下知”是在淝水之戰後,這支軍隊從初生的驕陽到落日的餘暉,無一不是在向我們展示它作為一支軍隊波瀾壯闊的一生。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東晉北府兵的落寞,其根源是權利的鬥爭

一、初生驕陽,北府兵建立之初正逢國家危亡之時

北府軍,又稱呼為北府兵,是中國東晉時謝玄主持創立的一支軍隊,一開始權力幾乎只屬於陳郡謝氏家族,後數度易主,併成為南朝軍隊主力。

其實,北府兵的最初創立者並不是謝玄,而是郗鑑。

1、早期誕生於郗鑑階段

永嘉之亂之後,西晉的高層計劃著南渡,於是就有了歷史上的“衣冠南渡”。在南渡的過程中,大量的平民老百姓因為生活困苦變成了流民。在南遷的過程中,他們既要提防胡兵的追擊又要提防其他流民的搶劫,慢慢地,活下來的流民都有了極高的戰鬥力。

在這裡就要提到一個人物了,他就是郗鑑。郗鑑身份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既出生士族,也是一位流民帥,南渡之後也並沒有成為門閥士族,可以說,對當時正處於“祭在司馬,政在士族”的司馬皇室來說,郗鑑並不算一個會對司馬皇室產生太大威脅的人,加上當時正處於“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對皇室來說,這是難以忍受的一件事。於是,本就與流民關係比較親近的郗鑑就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郗鑑移駐京口之後,他所帶領的流民軍也就盤踞在這裡,且因為東晉時期,京口也稱之為北府,北府兵因此而得名。因為他們戰鬥力強大,東晉的權臣桓溫給了他們一句很高的評價:

京口酒可飲,箕可用,兵可使。

但是因為當時東晉政府方面雖然開始用流民,但是因為並沒有被編製成正規軍,所以最終還是被逐漸瓦解了。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東晉北府兵的落寞,其根源是權利的鬥爭

2、謝玄復組北府兵

前秦苻堅取代弟弟苻生的位置後,加上有了智囊王猛,很快就將前秦的勢力壯大起來,苻堅也開始了統一北方的行動。公元369年,前燕內部出現了混亂,苻堅帶兵一舉滅了前燕政權;371年,前秦進攻仇池,仇池也被滅亡,同年,前秦又攻取了東晉益州;376年,苻堅以張天錫“雖稱藩受位,然臣道未純”為由,又出兵滅掉了北涼的政權,同年滅掉了代國;382年進攻西域。就此,苻堅統一了北方。

苻堅統一了北方之後,對南部的東晉政府開始虎視眈眈,只不過當時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沒有南伐東晉。

再說東晉方面,隨著前秦在北方每滅一個政權,都給東晉的掌權者帶來了巨大的軍事壓力,

而桓氏與陳郡謝氏一直以來因為利益問題都互看對方不順眼,而桓氏掌管長江上游的荊州,桓氏當時的代表人物桓衝手中更是握有武裝力量,而謝家的謝安雖說也在朝中為相,控制長江下游,但是手無兵力總感覺少了點什麼。於是,孝武帝泰元二年,當時朝廷因為感受到來自前秦贈與的蓬勃壓力,準備因此召集良將去鎮御北方。謝安一看,這是一個機會啊,於是推薦侄子謝玄去重組北府兵了,目的有兩個,一是與上游的桓氏相抗衡,而是為了以備前秦攻打東晉這個不時之需。

《晉書》記載:太元初,謝玄北鎮廣陵,時苻堅方盛,玄多募勁勇,牢之與東海何謙、琅邪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及晉陵孫無終等以驍猛應選。玄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敵人畏之。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東晉北府兵的落寞,其根源是權利的鬥爭

二、如日中天,北府兵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1、在淝水之戰之前,北府兵就有了不菲的戰績

早在太元三年八月(公元378年),前秦的皇帝苻堅就派手下的將領彭超進攻彭城,到太元四年(公元379年)的二月,東晉朝廷派謝玄率領高衡﹑何謙帶領北府兵去解解決彭城被圍困的問題。當時秦軍雖然兵力主要用在圍困彭城上,但是他們的糧草卻還留在留城。當時謝玄就詐說他們要去進攻留城,嚇得秦軍趕緊返回留城保護糧食。謝玄趁著秦軍去留城之後,把困在彭城之內的人救了出來。秦軍護了糧食之後又趕回來,雖說人去城空,但是彭城還是不出意料地被彭超佔領了。

這個時候,彭超又與前秦將領俱難和毛當等人率領6萬秦軍南下,把東晉的幽州刺史田洛困在三阿,東晉朝廷為此大震!

太和四年五月,謝玄又帶領何謙、劉牢之等人率領北府兵快速地救出了田洛,到了六月,又連續打敗秦軍,最終,謝玄帶領著北府兵打得彭超和俱難“僅以身免而北逃”。

淝水之戰前,北府兵就有了不菲的戰績。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東晉北府兵的落寞,其根源是權利的鬥爭

2、最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讓這支主要由流民組織的戰隊“一舉成名天下知”。

當時前秦有著八十萬的兵力,而北府兵只有僅僅八萬兵力,在人數上,前秦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因為憑著人數“投鞭斷流”,所以苻堅本人對打敗東晉抱有極強大的自信心,這樣難免就顯得輕敵了,加上東晉方面北府兵確實因為是流民出身,加上經過謝氏的訓練,成為正規軍之後,作戰能力更是突飛猛進,比之前秦方面的匆忙招兵,說“以一敵三”完全不誇張,再配合謝玄的心理戰術,配置前秦軍隊後方朱序一句的“前秦敗了”,叫得對方“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戰取得最終勝利,雖然是多方面因素結合起來產生的影響,但是,這與北府兵強大的兵力也是有很大關係的,如果作戰能力不強,讓前秦的逃走的大多數將士們逃回了北方的大本營,那麼他們還是有可能重新集齊兵力捲土再來的,那樣對東晉來講又將會造成巨大的威脅。

所以,淝水之戰中,北府兵的驍勇善戰讓他們“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也是北府兵最輝煌的時期。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東晉北府兵的落寞,其根源是權利的鬥爭

三、落日餘暉,北府兵因何而變得衰敗?

1、政治鬥爭

淝水之戰東晉取得成功後不久,在太元十年的四月,謝家的當家人謝安為了不想陷入政治權利的爭鬥中,選擇了避開當時風頭正盛的司馬道子,因為淝水之戰之後,司馬道子就徵用了部分的北府兵,謝安最終出鎮廣陵,把手上的權利讓了出來。

太元十二年正月,在淝水之戰中也算立了大功的朱序被任命為青、兗二州刺史,代替謝玄鎮守淮陰,而謝玄則被徵為會稽內史,這樣謝玄手上的兵權就被拿走了。如此,由謝玄一手重組成功的北府兵和他就再也沒有了關係。

太元十五年,孝武帝讓王恭任兗、青二州刺史,鎮京口,這個時候,北府兵為王恭掌握。

到了隆安元年,王恭在京口起兵反對司馬道子和王國寶,此時北府兵又成為內部火併的工具;隆安二年,王恭再次起兵,被劉牢之打敗,劉牢之又取代了王恭的地位,鎮京口。

雖然說這個時候劉牢之已經成為了接手北府兵的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北府兵卻歷經了東晉王朝好幾撥政治鬥爭。後來劉牢之又投降桓玄,最終被奪去兵權自殺身亡,北府兵被桓玄吞沒,幾大重要將領被殺,後來隨著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投奔南燕慕容德後,北府兵由此被瓦解。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東晉北府兵的落寞,其根源是權利的鬥爭

2、劉裕重組北府兵,但其實北府兵已經變得有名無實了

公元403年,桓玄稱帝,建立了楚國。404年,原本是北府軍參將的劉裕率領部下在京口起義,劉裕開始重組北府兵,討滅桓玄。京口原本就是北府兵的發源地,劉裕在這個地方重新聚集北府兵其實是沒有什麼難度的,但是規模肯定不能和過去相比,於是,劉裕在原有北府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新鮮血液,吸收了如檀道濟、王修等人,又把北府軍訓練成了一支作戰能力極強的軍隊,劉裕有了這支軍隊之後可以說是所向披靡了。

接著劉裕也開始不滿足於現階段的地位了,他開始準備北伐事宜,也確實很順利地滅掉了南燕、後秦這幾個政權,並且光復了長安和洛陽這兩個中原自古以來的政治文化之都。有了更大的資本後,劉裕在公元420年最終代晉自立劉宋政權,建立了歷史上的劉宋。

劉裕當了皇上之後,北府兵的地位就下降了,不僅如此,劉裕還要時時提防,為了更好地利用這股力量又不被他所傷,劉裕決定將北府兵一分為二,讓彭城王劉義康鎮守京口的北府軍,另外一部分則分給了檀道濟,鎮守在廣陵。

劉裕死後,劉宋朝廷很快陷入了權利的鬥爭中,而後檀道濟被殺,廣陵部分的北府兵土崩瓦解,京口部分的北府兵在被一分為二的時候就實力大減,也已經變得有名無實。

最終,戰績輝煌的北府兵就這樣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東晉北府兵的落寞,其根源是權利的鬥爭

總結:

從初生驕陽到落日餘暉,北府兵為我們展現出來就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令人嘆息不已!


參考史料:

《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