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韓國爭孔子:五千年文化傳承我們真的不如別人

韓國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國家,特別是韓劇的影響,可以說韓國文化輸出已經做的十分極致了。但是韓國近年來連續申遺,引起了許多國家的不滿。因為他們申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是從中國傳承過去的,韓國是從朝鮮分裂開始有的,建國時長才僅僅72年,不可能創造出這麼多文化民俗。而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祖先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

但是根據《世界遺產公約》,每個國家每年只能有一個地方入選世界遺產。並且對非遺項目審核越來越嚴格,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國的申遺熱,致使一些小國連年申報成功。

韓國爭孔子:五千年文化傳承我們真的不如別人

2005年,韓國申遺端午祭成功,在這裡提醒一下大家,端午節和端午祭雖然名字都有“端午”,但是並不是一回事。中國端午節祭拜的愛國人士屈原,紀念時間在五月初五左右,活動為划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而韓國的端午祭全名叫江陵端午祭,是江陵地區傳承上千年的活動,祭拜的為山神和隍神,祭祀時間也在五月初五左右,持續時間比我們更長。此後韓國又繼續太極拳、兵馬俑、風水、中醫、漢字和儒家文化拿去申遺。以下為韓國報道:

1、中國神話“被韓國”:2007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書主張,《山海經》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風伯等東夷系的神均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出現,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源自韓國。

2、中國名人“被韓國”:韓國學者打算將幾百年歷史的傳統祭孔大典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韓國學者認為孔子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後代。同樣被歸入“韓國籍”的還有西施、李白和李時珍。

3、中國漢字“被韓國”:2006年,韓國漢城大學歷史教授樸正秀說,他認為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瞭漢字。他建議韓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

4、中國節日“被韓國”:2005年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5、中國風水“被韓國”:從2003年開始,韓國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還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6、中國拔河“被韓國”:韓國的申遺項目拔河得到了超過半數的成員國的支持,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孔子是“韓國人”

這令國人氣憤不已,現在韓國人又開始爭孔子是他們國家的,在韓國的教課書裡,中國山東就在它的歷史版圖裡。為了證明孔子是韓國人,韓國專家提出了三大證據:

韓國爭孔子:五千年文化傳承我們真的不如別人

一、檀君

檀君是朝鮮建國傳說中的人物,在志怪小說《三國遺事》中有提到,公元前233年,檀君建立朝鮮國,曾帶兵征服中原,國土面積覆蓋整個朝鮮半島、大半個中國和俄羅斯大部。1993年,朝鮮宣稱挖到了“檀君”的骨骸,並把當天定為“開天節”。既然檀君都征服過中原,孔子肯定也是韓國人。

二、箕子朝鮮

武王伐紂後,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率領5000人向北逃亡到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後來周天子也得接受事實、便把朝鮮那塊地盤封給他了。箕子朝鮮在上古文獻中都沒有否認過,在儒家的正統文化中也認為箕子朝鮮是朝鮮第一個王朝。從祖籍上看,箕子是山東人,孔子也是山東人,所以孔子也是韓國人。

三、韓國十分崇拜孔子

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孔子祭祀儀式,在韓國還有許多的孔廟和儒家學院。反觀中國,對孔子異常冷淡,孔廟都被毀過,孔子怎麼可能不是韓國人?

韓國爭孔子:五千年文化傳承我們真的不如別人

這一點確實讓國人羞愧不已,我們對孔子的尊敬,對儒家文化的尊敬和傳承遠不如韓國做得好。但是另外兩點,考古專家從來就沒發現過檀君真實存在的痕跡,只是活在韓國傳說中的人物。箕子向北建立箕子朝鮮,更能說明韓國就是華夏文明的血脈。

明朝時,朝鮮太祖李成桂廢黜高麗國王自立,誅殺了許多大臣和高麗王室,唯獨對朱元璋恐懼萬分。李成桂上臺畢恭畢敬向朱元璋求賜國號,朱元璋批准用“朝鮮”國號。李成桂趕緊派使臣來天朝感謝賜名之恩。

下為朱元璋賜國號的聖旨:

本部右侍郞 張智 等, 於 洪武 二十五年閏十二月初九日, 欽奉聖旨: “東夷之號, 惟 朝鮮 之稱美, 且其來遠, 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體天牧民, 永昌後嗣。”


時至今日,韓國都是最像明朝的。文化都是全人類共享的,正是由於各國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才有現在繁榮富強、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但是文化遺產卻是有國界的,我們先祖創造了許多燦爛的文化遺產,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傳承的不如日本韓國,這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的。對於韓國持續不斷地拿中國非物質遺產申遺,借用一句話:韓國人創造了一切,但中國創造了韓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