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引言:

阅浏古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让你吃惊地发现汉武帝刘彻与明成祖朱棣,两个“战争狂热者”很有一比。

两人都是在短短的人生几十年间,为了保证国家百姓的安危,完成了自己的雄图伟业,不顾朝庭上名臣将相的反对、国家财政消费的各种坦优,坚持自己的信仰与敌人干到底。尽管如此,汉武帝和明成祖还是奋勇的打击敌人,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历史上贡献却是震古烁今,功不可没的。

1

雄才大略、以济斯民的汉武帝刘彻,简直就是西汉帝国开疆拓土的“指挥官”。

公元前141年16岁意气风发的刘彻登基称帝。也用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建元",开始了一系列的巩固皇权的行动。可以看出皇帝想要施展远大的志向,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的超级视野,远大志向渴望建立前无古人,功高盖主的辉煌功绩。

01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国力强盛,大破匈奴,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设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一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才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西汉版图东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了汉地范围;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西汉疆域示意图)

第一次将中国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阗、扜罙、犁轩等诸国,开拓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其中最远到达的犁轩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这是汉朝使节到达的最远地区,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

击败匈奴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河南之战。

  • 河南之战

公元前127年(西汉元朔二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汉材官将军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是时虏言当入东方”,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是役,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汉匈河南之战是汉匈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得益于河南地的收复,西汉王朝的北部边防线北推至黄河沿岸。役后,汉武帝在河南地置五原郡与朔方郡,并听从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修筑朔方城,并招募十万内地居民至朔方实边。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 第一次河西之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他率军从陇西郡出发后,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诸小王纷纷击溃。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并包围这些部落后,很轻易的就迫降了他们,并不抢掠他们的财产与子民,还几乎抓到了单于的儿子。因此减轻负担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轻装上阵以便高速推进,让其他的匈奴大部队始终无法做出有组织有计划的反击。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匈奴人示意图)

接着,汉军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在皋兰山(张掖附近的合黎山附近)与匈奴主力展开决战。彪悍的汉军骑兵在深入敌镜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匈奴短兵相接,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浑邪王败走,全员都有斩杀敌人的功劳 ,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被俘虏,连休屠部祭天的金人都被汉军缴获。

  • 第二次河西之战

汉军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为保证作战突然性,稍事休整,于同年夏,汉武帝命令霍去病第二次率军出击河西地区,并派合骑侯公孙敖随同出征,发起第二次河西之战。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兵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部。[3] 霍去病与公孙敖合领骑兵数万,都从北地出兵,分道进军向西进击。霍去病出了北地后,已远远地深入到匈奴之中,因合骑侯公孙敖走错了路,未能与霍去病军会合。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霍去病示意图)

霍去病没有等到公孙敖军,便独自率领所部骑兵继续依原定作战计划,急速前进。采用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先由今宁夏灵武渡过黄河,向北越过贺兰山,涉过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今内蒙古西北),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进,经小月氏(未西徙的月氏人,今甘肃酒泉一带),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弱水上游地区,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发起猛攻。

匈奴军仓促应战。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歼敌3万余人,迫降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俘虏5王及5王母、单于阏氏、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汉军仅伤亡3千余人。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

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益封其食邑五千户,其手下部将也多因功封侯。但是,西汉进攻匈奴左贤王部的军队却出师不利。该路军以李广为先锋,李广率4千余骑先头部队先行出发,张骞所率主力却未按照预定时间出击,致使李广军北进数百里后,被左贤王军4万骑团团围住。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霍去病示意图)

面对优势敌兵,李广沉着应战,先令其子李敢率数十骑贯穿敌阵,以示匈奴军易破,稳定住军心,然后将4千骑布成圆阵,外向应战,用弓矢与匈奴军对射。激战2日,李广部死伤过半,匈奴死伤相当。最后张骞终于率主力赶到,匈奴军见不能取胜,遂解围北去。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西汉王朝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为日后向漠北的匈奴单于、左贤王部发动进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漠北之战

其明年,上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是岁元狩四年也。…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后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在漠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校尉公孙敖、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出塞后,得知单于并未东去,遂自领精兵疾进,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单于本部接战,卫青先以武刚车(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遣5000骑出战。至日暮,大风骤起,沙石扑面,卫青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

单于见汉朝军队很多,兵强马壮,自料难以取胜,率精骑数百,突围向西北逃走,匈奴军溃散。卫青急派轻骑追击,自率主力跟进。直至颜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歼敌一万九千人,烧其积粟还师。李广、赵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李广示意图)

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后,同右北平郡(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路博德部会师,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携带少量的辎重粮草,跨过大漠,过河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又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此次远征,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的损失数量,前后一共斩获胡虏70443人,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此战之后,左贤王损失很大,同时失去了对乌桓的控制,汉朝得以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可见,汉破匈奴左贤王地之前,经常侵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地的是以左贤王为首的匈奴人。

漠北之战,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文武全才、机智神勇的明成祖朱棣,简直就是大明王朝保卫边疆的“保护神”。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明朝疆域示意图)

公元1402年在南京登基称帝。年号“永乐”可以看出皇帝渴望社会得到近步发展和巩固,希望建立百姓安居乐业、国力经济昌盛的伟大梦想。

01

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朱棣画像示意图)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蒙古高原,史称北元。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威胁。明太祖北伐之后,即位的明成祖继续北伐。北伐是发生在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分别于公元1409年(永乐七年)、1414年(永乐十二年)、1422年(永乐二十年)、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五次亲征对盘据在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的战争。

  • 第一次北伐

公元1409年(永乐七年),成祖派淇国公丘福率十万大军征讨鞑靼,由于轻敌,孤军深入,中了敌人的埋伏,全军覆没。为消除边患,成祖决心亲征。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1410年(永乐八年)二月,成祖调集50万大军。五月八日,明军行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成祖将之更名为“饮马河”)流域,询得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鲁台则向东逃。成祖亲率将士向西追击本雅失里,五月十三日,明军在斡难河(位于今蒙俄边境)大败本雅失里。成祖打败本雅失里后,挥师向东攻击阿鲁台,双方在今蒙俄边境之斡难河东北方向交战,明军杀敌无数,阿鲁台坠马逃遁。此时天气炎热,缺水,且粮草不济,成祖下令班师。

鞑靼部经过明军的这次打击,臣服于明朝,并向明成祖进贡马匹。成祖亦给予优厚的赏赐,阿鲁台接受了成祖给他“和宁王”的封号。

  • 第二次北伐

明军在1410年出征鞑靼后,瓦剌部趁机迅速发展壮大,1413年(永乐十一年),瓦剌军进驻胪朐河(今克鲁伦河),窥视中原。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明成祖决心再次亲征,调集兵力,筹集粮饷。1414年(永乐十二年)二月,明军从北京出发,六月初三,明军在三峡口(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击败了瓦剌部的一股游兵,杀敌数十骑;初七日,明军行至勿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瓦剌军3万之众,依托山势,分三路阻抗,成祖派骑兵冲击,引诱敌兵离开山势,遂命柳升发炮轰击,自己亦亲率铁骑杀入敌阵,瓦剌军败退,成祖乘势追击,兵分几路夹击瓦剌军的所扑,杀敌数千,瓦剌军纷纷败逃。此役,瓦剌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同时,明军也伤亡惨重。

  • 第三次亲征

瓦剌被明军打败,鞑靼趁此机会经过几年的发展,势力日益强盛起来,从而改变对明朝的依附政策,并侮辱或拘留明朝派去的使节,还时常对明朝边境进行骚扰的劫掠。1421年(永乐十九年)冬初,鞑靼围攻明北方重镇兴和,杀死了明军指挥官王祥,对此,成祖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

公元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出击鞑靼。其主力部队至宣府(今河北宣化)东南的鸡鸣山时,鞑靼首领阿鲁台得知明军来袭,乘夜逃离兴和,避而不战。七月,明军到达煞胡原,俘获鞑靼的部属,得知阿鲁台已逃走,成祖下令停止追击。明军在回师途中,击败兀良哈部,九月,回师北京。成祖第三次出击漠北,虽对鞑靼部有一定的打击,但成效不大,并没彻底解决盘据漠北的蒙古三个部落对明国边境的滋扰。

  • 第四次亲征

公元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鞑靼首领阿鲁台再次率部滋扰明朝边境,成祖闻悉后决定再次亲征。明军八月初出征,九月上旬,明军到达沙城(今河北张北以北)时,阿鲁台的部下阿失贴木儿率部投降明军,并得知阿鲁台被瓦剌打败,其部已溃散,明军暂时驻扎不前;十月,明军继续北上,在黄河以北击败鞑靼西部的军队,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众来降明,成祖随即封也先土干为忠勇王,十一月,明军班师回京。

  • 第五次亲征

永乐时全国范围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1420年公元(永乐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至七月,明军对蒙古鞑靼部的作战。是年正月,鞑靼部首领阿鲁台率军进犯明山西大同、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等地。成祖遂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5都司之兵于京师(今北京)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明朝士兵示意图)

四月三日,以安远侯柳升、遂安伯陈英为中军;武安侯郑亨、保定侯盂瑛为左哨,阳武侯薛禄、新宁伯谭忠为右哨;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为左掖,成山侯王通、兴安伯徐亨为右掖;宁阳侯陈懋、忠勇王金忠又名也先土干为前锋,出兵北征。

二十五日,进至隰宁(今河北沽源南),获悉阿鲁台逃往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成祖令全军急速追击。六月十七日,进至答兰纳木儿河,周围300余里不见阿鲁台部踪影,遂下令班师。七月十八日,成祖在回京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至此蒙古势力暂时削弱,明朝也已精疲力竭,无力再作大规模远征。

明成祖五次亲征对盘据在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的战争。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同时也使明朝精疲力竭,明成祖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明成祖五次千里出师,远征漠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三次亲征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等人以为频年用兵,戎马资储丧失不少,且粮储不足,不宜兴师。但是,这五次出征在当时也有效地打击了蒙古贵族势力的侵扰破坏,保障了边境的安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央政权的统治地位。

02

南征安南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汉武帝VS明成祖,看看两个皇帝的军事才能,谁才是战争的狂热者

(朱棣画像示意图)

后朱棣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结语: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千百年来,后人对待明成祖和汉武帝的功过是非,可谓是众所纷纭。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明成祖朱棣是朱充炆削藩令朱棣十分不满意,从而发动“靖难之役”登基为帝。虽然在某处说不过去,但是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好皇帝。

《汉书》:“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而汉武帝刘彻在前期统治下开拓汉朝的最大版图,功业辉煌。却在晚年时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但是他前期统治的成功值得历史记住的。

引用资料:

————《汉书》

————《史记》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