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背后有着怎样的深谋远虑?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为了使皇权荫及子孙,就着手分封藩王。虽然朱元璋幼时穷苦,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在分封藩王之前,朝臣多有反对,并且将分封藩王的弊端向他陈述清楚,所以,朱元璋自然也是知道分封藩王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但是朱元璋不顾朝臣们的反对,依旧将自己的子侄们各个都分封为藩王,并将他们分封至全国各地,为他们建立王府,设置卫队,甚至授予军事指挥权力。

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背后有着怎样的深谋远虑?

朱元璋

名义上这些分封在外的藩王是有外御强敌,护卫中央,保家卫国的职责,实际上他们也确实起到了戍边卫国的作用,诸如驻守边塞的宁王、晋王、燕王等人多次指挥部队在北方防御北元残余势力的袭扰,但是当藩王的实力达到尾大不掉的程度,就会成为帝国的隐患,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作为这种制度的制定者,朱元璋肯定也心知肚明,但是直到他去世时都没有去改变这种制度,可见这种制度在朱元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背后有着怎样的深谋远虑?

朱元璋为什么会这么执着于自己设计的藩王制度呢?除了前边提到的让藩王们戍边卫国,护卫中央外,朱元璋还有更深层的考虑,他幼年父母双亡,对食不果腹的穷苦日子刻骨铭心,当了皇帝以后,不愿意后世子孙再忍饥挨饿,所以将自己的子孙都纳入到帝国的供养之列,分封藩王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朱元璋规定“诸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承袭亲王爵位,其余儿子均封郡王,依次类推,直至降级至奉国中尉便不再降级,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后世子孙们,最低也能享受到奉国中尉的待遇,不至于沦落为寻常百姓受苦受难。

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背后有着怎样的深谋远虑?

明朝藩王

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认为自家的政权用自家人来守卫比较放心,外臣虽然可用,但是难免会遇到靠不住的,从他对功臣大开杀戒就能看出对外臣的不信任,用自家人的话,就算藩王谋反,都是自己的后代,政权仍然在他们朱家人手里;而且,朱元璋为了防止朝廷权臣篡位,在《皇明祖训》中给藩王们立下了规定:“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就是规定了朝中有奸臣的时候,藩王们有举兵讨伐奸臣,以清君侧的权利,这一条规定简直就为藩王造反提供了正当的理由,朱棣被逼造反,发动靖难之役就是打的这个旗号,所以,朱元璋力排众议,分封藩王真正的原因是为了确保他打下的江山能够掌握在他后代的手中,至于在后世哪个子孙的手中掌握,并不是那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