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代宗心中难以挥去的印记—建宁之冤

肃宗即位之后,十分需要一个才智之士来总理朝政,定策规划。

代宗心中难以挥去的印记—建宁之冤

他找到了当年的老师又是布衣之交,自称“山人”的奇士李泌前来,李泌虽然不同意担任宰相之职,但是,以客卿身份出谋划策。

李泌、李豫和李倓三人的关系相当密切。而在这决定兵马大元帅的关键时刻,李泌秘密向肃宗陈奏:

“建宁王贤能英勇,确是元帅之才,但广平王是长兄,有君人之量,但尚未正位东宫。当今天下大乱,众人所瞩目者,自然是统兵征伐的元帅。若建宁王大功既成,陛下虽然不想立他为储君,追随他立功的人也不肯答应。太宗皇帝和太上皇的事,不就是例子吗?”

肃宗经过反复考虑,最终,任命了广平王李豫为兵马元帅。值得指出的是,李倓对此是衷心拥护的。从此,代宗被推到了平叛的中心。

广平王被委任为兵马元帅,元帅府就设于禁中。李泌不做宰相,以“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名义参加平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军师,也在禁中住宿。

李豫入内参拜肃宗,李泌就在帅府坐镇,李泌有事人对,李豫就在帅府。二人尽心尽力,配合默契。当时军务繁重,四方奏报,从早到晚随时送来。

代宗心中难以挥去的印记—建宁之冤

肃宗指示全部战情通报都先送元帅府,由李泌先行开拆过目,军情急切者,重新封固后连夜向宫禁之中通报。若属一般军务,则待天亮后再禀。而禁中宫门的钥匙及符契,肃宗这时也都委托广平王与李泌掌管。

此时的张良娣与李辅国因为在肃宗政变夺权过程中立有大功,权倾一时,气焰熏天。二人倾心结交,互为表里,招致了时为广平王的代宗以及建宁王的警觉与不满。

李泌为了大唐中兴,也对张良娣的专权不满,他曾劝阻肃宗立她为皇后。建宁王不但在战场上英毅果敢,平时也常不分场合地向肃宗陈诉张、李三人的专权骄横;张良娣则经常在肃宗耳边吹风,搬弄是非。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了。

颇知用权的张良娣并没有坐视不顾。她很策略地劝肃宗把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立为太子,再改任建宁王为兵马元帅。张良娣企图在广平王和建宁王之间制造嫌隙以分化他们,而且把事端牵扯到李泌身上。因为,此事若付诸实施,肃宗一定会同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商议。

果然,有一天,肃宗向李泌提及此事。

“广平王担任元帅负责平叛已有些日子了,现在朕打算要建宁王全面负责征伐,又担心引起不良后果。若立广平王为太子,既确定他的储君地位,又能让建宁王发挥作用:先生以为如何?”

李泌一下就明白这是张良娣的阴谋,立即直言不讳地劝阻肃宗,使张良娣架空李豫以挑起李豫兄弟相争的阴谋没有得逞。

代宗心中难以挥去的印记—建宁之冤

张良娣与李辅国见一计不成,更加紧了阴谋策划。建宁王年轻气盛,无所顾忌,见二人互相勾结,也数番向肃宗陈诉张良娣自恣专权,谋害广平王。张良娣与李辅国趁机对建宁王大加谮陷,双方较量激烈起来。

有一天,张良娣对肃宗道:

“建宁王恨不得为元帅,想谋害广平王。”

李辅国也添油加醋,在一旁随声附和。矛盾一下暴露出来,肃宗见双方都事涉广平王,便亲自审问,张皇后等人就说李倓要总掌兵权,在半夜“扪其兄”,就是想害死广平王。

李倓辩解说不过是兄弟之间的打闹玩笑而已,李豫也附和弟弟的说法。但是,经历过太多磨难才保住太子位置的李亨可不这样看,担心会酿成大祸,心中大怒。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将建宁王赐死了。

建宁之祸,在参与平叛的众人心中留下了阴影,尤其使李豫与李泌感到惊惧。

代宗心中难以挥去的印记—建宁之冤

后来,代宗登临大宝后,仍“深思建宁之冤”,他先是追赠建宁王一等亲王爵—齐王。到大历三年(768年)五月,代宗还颁诏追谥他为承天皇帝,改葬顺陵,对建宁王尽极哀荣。

看来,建宁王之死在代宗心中留下了难以挥去的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