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日新街:民国省会镇江时,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镇江人在过去给地名命名的时候,

喜欢用典故,

许多地名的典故都含有故事

... ...

日新街·一条民国时老街


日新街:民国省会镇江时,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1937年11月,繁盛的商业区基本上被日军烧毁了。战后,仍然是镇江、乃至全江苏省最繁华的商业街。

-壹-

历史history

日新街在镇江城外大西路西段,东至中华、西至二马路、东西走向。是一条民国初年的地名。

它是一条民国时的老街,在镇江享有盛名。日新街的命名取自中国儒家经典一一《大学》,该名句为《大学》的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是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关键。

清末民初,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各种新思想、进步理论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在商铺、地名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新文化动”“新生活运动”留下的影子,这“日新街”的命名,就带有那个时代的印痕。

日新街是民国初年迅速崛起的一条商业街,它依附租界、洋行、码头、火车站,让镇江许多著名商号和著名的餐饮娱乐场所群集于此街。

如九福绸布号、天宝银楼、协隆南北货店、老存仁堂中药店、老锦章鞋帽店等。附近还有大舞台、新舞台和天坠楼、龙江茶馆的说书场。

日新街在全盛时期、有旅馆17家。其中上等的有万全楼、约有60间房,大都是官宦、体面商人和所谓上等人住的,也有供政界谋事的人住的、他们住的时间较长一些。

中上等的有名利栈、月华楼各有30个房间,来者多是苏北各县的商人、其中有来办货的,有过路的,清末,经济畸形发展,投宿者很多、经常客满。


日新街:民国省会镇江时,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日新街的命名取自中国儒家经典一《大学》


日新街:民国省会镇江时,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老存仁堂旧照


-贰-

繁华prosperous

日新街有紧靠江边的大小轮船码头和镇扬汽车轮渡码头,到火车站也相当便当、这是日新街的地势优越条件。由于住来客商众多、服务行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酒楼饭店、日新街有上等的万华楼,早有看内、蟹黄汤包、白汤大面、鸡汁清汤面、应时的刀鱼面、大连面等;午、晚餐有酒席和菜,各式时鲜菜肴看,听客点吃。

这个酒楼的肴肉是镇江最好的一家,还有天主街的中华园,早、中、晚市与万华楼一样,营业次于万华楼。

还有中等的在天主街内戥儿巷老天乐园,它的顾客多数是商人。中低档次的饭店、小吃店也很多,主要是针对当地的一般顾客。

在当年,日新街被称为不夜街,仅钱庄就有九家;书场、戏园子、岐院、澡堂子、理发店高中低档的这里齐全,适应各种层次的消费。在镇江大西路建成之前,没有任何一条街能够超过日新街的繁华。


日新街:民国省会镇江时,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行业齐全大店名店众多


日新街:民国省会镇江时,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新华社资料图


-叁-

如今Nowadays

1984年,我曾经到上海采访革命老人吕继英(李源朝同志的母亲),听她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其中有“万全楼”客栈遇险一段。

她告诉我,1931年,她和红十四军军长李超时奉命从上海赶往徐州,遭到特务跟踪,行至镇江被警察押在镇江万全楼客栈的楼上。

她讲述的这段革命经历,我不但做了文字记录,还录音保存在镇江烈士陵园档案室。回到镇江,我把当时采访的文字发表在《镇江日报》上。

紧接着,我就着手找寻“万全楼”客栈的旧址,从一些民国老人的口中得知万全楼在日新街。

我赶到日新街的时候,正逢那里大折迁,整个房子都推了,仅仅剩下一堵墙和破烂的木楼梯,所幸的是那堵墙上仍然有“万全楼”三个字,是用红漆书写的店招。

经对面老皮匠的指点,我了解了万全楼客栈的范围,拍了好几张照片这珍贵的录音资料和图片,距今30年了,不知道烈士陵园保管得怎样?

到今天,我还记得,老皮匠提到这旧时的老客栈,一脸的骄傲,他指着墙上的店招说,这是用进口的洋漆写的,你看几十年了,颜色仍然光鲜。

日新街:民国省会镇江时,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日新街:民国省会镇江时,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日新巷拆迁后


结语 Epilogue

——溯源革新,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